破坏环境资源案立案标准是造成公司财产损失在三十万元以上的,造成十亩以上农用地或其他土地永久性破坏的、危害人体健康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构成要件是主体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民事行为能力人、有主观目的并且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等。
一、破坏环境资源案立案标准
破坏环境资源案立案标准如下:
1.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
2.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它土地二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
3.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的;
4.致使一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重伤、十人以上轻伤,或者一人以上重伤并且五人以上轻伤的;
5.致使传染病发生、流行或者人员中毒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ⅲ级以上情形,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6.其他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情形。
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构成要件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构成要件如下:
1.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行为是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客体是水产品,这里的水产品,是指自然野生的水产品,不包括人工养殖的水产品。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
2.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制度。
3.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的犯罪对象是境外的各种固体废物。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行为。
三、污染环境罪是结果犯还是行为犯
在我国,环境污染罪是属于行为犯。
根据《刑法》 第三百三十八条,污染环境罪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性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