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其他养殖动物,癞蛤蟆抗病才能仍是较强的。蟾蜍疾病应以预防为主。无论是自捕或是引种进来的,首要要对一切蟾蜍进行仔细消毒。可用3~6克漂白粉兑水50公斤,浸泡蟾蜍15分钟,然后再放入养殖场内。人工蟾蜍养殖,对动物性活饵料的需求量很大。除设置黑光灯诱引昆虫,利用小鱼、小虾等天然饵料外,还应人工养殖一些蟾蜍喜食的动物性饵料,黄粉虫,蚯蚓等。
因为各地气候及水土环境不同,还有癞蛤蟆种类和养殖办理方面等许多要素不同的影响,养殖的蟾蜍有时会呈现以下几种常见病:
1夏日气候酷热时,蟾蜍易发作肠胃炎,这是由细菌或消化不良引起的。患病蟾蜍肛门红肿,胃肠道发炎充血,胃口减退。可用1%~3%的食盐水浸泡蟾蜍,并在饲猜中拌入食母生或健胃消食片,连喂3~5天。病情严重的,可用庆大霉素予以打针,每500克蟾蜍用药15万国际单位,打针于蟾蜍大腿基部肌肉内,连用3天。
2假如长途运输不妥,就易引发蟾蜍皮肤溃烂病。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即在50公斤水中参加高锰酸钾10~15克,待药物溶解后,放入蟾蜍浸泡15~20分钟。高锰酸钾要用温水化开,不可用热水,并且要现配现用。
3如养殖密度过大,有时癞蛤蟆会相互擦伤眼睛。眼睛被病菌感染后易发作白眼病,可用消炎眼药水滴眼数次。
尽管癞蛤蟆皮肤粗糙,但其爪子尖利,经过相互爬跨非常容易引起蟾蜍皮肤损害,不只易引发感染,还会导致皮肤损害后蜕下来的蟾衣完好率大大下降,影响蟾衣产品率,很终影响养殖效益。因而,蟾蜍养殖密度不宜过高。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文章都是永发蟾蜍原创的。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