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环股份
关于光伏行业,我在2017年8月就深入研究了。重点逻辑就是单晶硅片率先普及金刚线切割技术,成本降低,在光伏行业中抢占多晶硅片的市场份额。参照文章中线看好的行业与个股20170804。
1、光伏行业。
太阳能行业和兄弟科技,永安药业,格力电器是一个逻辑。
行业寡头形成,产能集中,利润率提高,国产替代,中国公司占据产品的价格发言权。业绩增长,估值提升,戴维斯双击。
单晶,多晶,流程多数人不了解。材料都是多晶,硅片分单晶和多晶。目前a股做单晶硅片,就隆基股份,中环股份。
多晶硅材料,通威股份(四川永祥),特变电工(新特能源)
通威股份,2017年下半年解禁股市值几十亿,而且都是定增股,参与者全部会卖出的。买点需要认真考虑。
金刚石切割线,黄河旋风,豫金刚石
易成新能业绩中报亏损2亿,就是因为砂轮切割被金刚线切割替代,单晶硅上成熟应用。多晶硅,刚开始用金刚线切割。
其间通威股份,三个月时间股价上涨达100%。股票池中涨的最好的三个就是新和成,通威股份,鲁西化工。
当时机构对于金刚切割线基本上没有出过报告。后面才有三超新材,岱勒新材,东尼电子等金刚石切割线板块与个股的挖掘。
后面我深入研究后,金刚石切割线的固定投资只需要几亿,技术也没有壁垒,产能已经饱和甚至过剩,所以剔除了金刚线切割个股。
下面就重点来谈谈中环股份。
一、中环股份概述
2017 年 11 月 28 日中环股份发布公告:
拟向国电科环发行 8,344 万股购买国电光伏 90%股权(作价 6.44 亿元),发行价 7.74 元/股,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 4.16 亿元,其中中环集团认购金额不超过 1.25 亿元;
拟将对新疆协鑫的出资由 1.5 亿元增加至 4.5 亿元,股权比例由 10%增加至 30%,中能硅业股权比例由 90%调整为 70%;
拟由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中环香港、无锡发展、晶盛机电共同投资组建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其中公司出资占比 30%、中环香港占比 30%、无锡发展占比 30%、晶盛机电占比 10%;
拟对中环协鑫增资 29.9 亿元,其中公司增资 4.49 亿元,中环光伏增资 16.45 亿元、苏州协鑫增资 8.97 亿元,各方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单晶硅片龙头,与隆基股份分享单晶盛宴。 公司一直专注于单晶硅的生产和研发,以单晶硅为基础向下分别涉及半导体和光伏两个领域。 其中在光伏领域,在公司启动的四期单晶硅扩产项目达成后,单晶硅片产能有望达到 15gw 左右,与隆基股份的产能已经较为接近。公司与隆基股份是行业内一直坚定走单晶路线的两家企业, 今年以前公司单晶硅片主要用于出口,但今年在国内单晶硅片需求大增的背景下,公司也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出货量,预计今年国内出货量占比将提升至 50%左右。
与晶盛机电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共同投资 50 亿元成立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进军大硅片制造。 公司拟出资 15 亿元(以现有半导体资产出资,出资金额以评估值为准,不足部分以现金补足),占注册资本的 30%; 全资子公司中环香港拟现金出资 15 亿元,占注册资本的 30%;无锡发展拟现金出资 15 亿元,占注册资本的 30%;晶盛机电以现金出资 5 亿元,占注册资本的0%。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未来主营业务是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的生产和制造,项目总投资约 30 亿美元,第一期投资 15亿美元。
换股收购国电光伏 90%股权,保留了其优势的高效 hit 电池生产线等优质资产,其余资产和负债进行剥离。本次收购作价 6.44亿元,保留的资产主要包括了国电光伏宜兴基地土地 1316 亩、宜兴基地内全部房屋及所有构筑物、宜兴基地高效 hit 电池生产线等。在收购完成后, 公司将充分利用国电光伏修缮后的厂房以及新建厂房,实施 5gw 高效叠瓦组件项目、 10gw 高效太阳能电池用超薄硅单晶金刚线切片产业化项目、高效 hit 电池研发生产线的改造升级等以及半导体产业投资。
二、光伏产业链与中环股份光伏历史
光伏产业链
参照以下几篇文章:
起底中环股份(万字长文,慎入),介绍了中环股份光伏行业的历史发展。
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企业生产规模全球前10排名(2010-2016)
2016全球主要十大(大陆十五大)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企业产能概况
这两篇文章,写了光伏产业链的公司规模排名。
三、单晶硅与多晶硅的技术路线
光伏系列报告之(十):金刚线切割快速普及,显著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单晶硅vs多晶硅技术路线大pk!(最全面分析总结),文章为多晶硅厂商所写,结论不赞同,但是单晶硅与多晶硅的技术路线历史竞争情况可以参考。
2017年金刚线切多晶硅片黑硅技术真实进展,多晶硅片也开始试用金刚线切割。
历史上看,单晶硅在2014年前在光伏行业并不占有优势。
2014年后,由于单晶行业率先推广金刚线切割,占据了成本优势,开始占据多晶硅片的市场份额。
单晶硅因晶粒一致性更好使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质、电学性质,单晶硅棒的原料纯度要求更高,材料的物理特性也更好,因此更有利于切割薄硅片。从2014 年开始,单晶硅龙头企业隆基股份开始加速推广金刚线切片技术(其投资的“银川隆基年产2gw 切片建设项目”已全部采用金刚线切片工艺)。2014-2015 年间,其他单晶硅大型厂商如日本东洋、中环股份、卡姆丹克、台湾友达也开始金刚石线切单晶硅片的规模应用,正式开启了光伏太阳能行业对金刚石线巨大需求的新纪元。
目前,单晶硅片行业已普遍采用金刚石线切单晶硅,完成了切割工艺从游离式砂浆切割向金刚石线切割的转变(部分企业选择应用电镀金刚线切割前,还过渡性试验了树脂金刚石线切割工艺,但由于树脂金刚石线不具有成本及效率优势,最终单晶硅厂商在克服各种技术障碍后,全面转向电镀金刚线切割工艺)。
应用金刚线切割后,显著降低了成本。在单晶硅片采用金刚线切割之前,单、多晶硅硅片成本差别接近20-30%,在2015-2016年单晶硅片普及金刚线切割以后,单多晶成本差别迅速缩减,进而推动了单晶硅片的渗透率快速提高。
就目前的产能扩张计划来看,单晶替代多晶是未来的大趋势! 根据摩尔光伏预测,到 2018年单晶硅的渗透率有望从目前的 26%提升至 45%以上, 2020 年单晶硅渗透率在 50%以上。 我们认为, 单晶渗透率快速上升其内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技术:单晶率先实现金刚线切割。 单晶硅切片在 2015 年已实现全面应用金刚线切割,而多晶硅切片由于技术不成熟,目前还停留在砂浆钢线切割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砂浆钢线切割,金刚石线切割有以下优点:
1)线径变细,刀锋损失减少,每公斤出片量从 48 片提升至 60 片以上;
2)拉速提升,单台设备年产能从 7mw 到 28mw,拉低非硅成本;
3辅材用量少,降低成本。
2.成本:单晶领先一步,多晶追赶不易。 单晶产品由于拉棒和切片环节新技术的快速导入带来的成本的快速下降, 2016 年单晶硅片的平均生产成本已经降至 3.69 元/片(0.75 元/w), 2017h1 降至 3.17 元/片(0.63元/w),预计 2017 年底降至 2.96 元/片(0.59 元/w)。而 2016q4 阿特斯公布的多晶硅片生产成本为 0.13 美元/w(0.88 元/w, 4.04 元/片)。
四、中环股份与隆基股份比较
2014年前,中环股份一直是单晶硅片行业老大,从营业收入就可以看出来。
2015年后,隆基股份率先在单晶硅片中应用金刚线切割技术,降成本,扩产能,营业收入开始超过中环股份。
到2017年底,中环股份产能和隆基股份基本接近,生产中也全部采用金刚线切割技术。
眼下看,隆基股份营收高,净利率高,估值更低,似乎更值得投资。
但是从未来看,我认为中环股份更有空间。中环股份光伏行业是全产业链,还有半导体产业,投资半导体大硅片项目。
可以类比的是家电行业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不仅产品线齐全,而且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产业布局很有前瞻性。格力电器,现在想扩展产品线,手机、新能源汽车,时间上明显落后。
中环股份,类似于京东方a,容易使人产生偏见。以为这些行业永远都是资本消耗,没有自由现金流,没有未来。
光伏行业投资很大,几十亿投进去很普通。
在行业竞争格局无序时,大家都是亏损。但到了行业格局稳定,成本优势明显时,企业就是提款机。
参照文章三星公司在内存行业的竞争内存的战争。
单晶拉棒产能统计(数据截止 2017 年 11 月)
中环股份与隆基股份的财务指标比较
隆基股份与中环股份营业收入比较图
五、中环股份的大硅片项目与半导体业务
联合无锡市人民政府下属国有独资公司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晶盛机电,30亿美金投资大硅片项目,一期投资约 15 亿美元。
中环股份量产6寸,8寸大硅片,投资建设12寸大硅片。mosfet,igbt产品国内龙头企业,股价预期可以参照士兰微,紫江国芯,最近都是翻倍。
半导体生产历史悠久,技术产能发展迅猛。作为我国最早的半导体材料生产厂商之一,中环股份拥有 50 多年的半导体材料生产历史和专业经验,在半导体硅片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 1999 年公司改制为国有独资的天津市中环半导体有限公司,公司业务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但半导体业务仍然贡献了较大部分的利润。 2000 年公司成立天津市环欧半导体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环欧”),并将公司主要半导体业务转移至中环环欧,由此开始了公司新时期半导体业务的转型。
半导体器件主要使用的是单晶硅, 直拉和区熔是主要生产方法。
区熔单晶氧含量低,电阻率高,适合高压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生产。
公司作为组长单位完成了区熔单晶硅材料国产化历史任务, 目前龙头地位稳固。 2010年公司了承担“igbt 及光电子器件用区熔硅单晶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2011 年又作为组长单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区熔硅单晶片产业化技术与国产设备研制”项目,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发展和投产区熔硅单晶的厂商,在区熔硅单晶领域建立了长久且稳定的优势地位。 2006 年公司区熔单晶硅材料产销规模业已跃居世界前三位,现今公司区熔硅单晶/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 75%以上,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 18%, 销量位列国内第一、全球第三,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
国内大硅片仍然空白, 国产替代迫在眉睫。大硅片是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最关键的材料,但目前中国大陆 300mm 大硅片一直依赖进口,主要原因是国内目前仍然没有掌握大规模量产集成电路高纯度大硅片相关的技术。要制造高纯度大硅片,主要的技术障碍在于硅片中硅的纯度以及硅片尺寸上升带来的良品率问题。当前快速发展的先进制程工艺对硅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纯度要求达到 9-11 个 9,而我国已经掌握关键技术并实现量产的光伏硅片,纯度要求仅为 4-6 个 9,相比之下前者技术上要求极高,目前我国还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另外,大尺寸硅片在生产中不仅要求高纯度,还对倒角、精密研磨等加工工艺有着苛刻的限制,这就造成了较大的加工难度和相对较低的良品率。目前我国也缺乏相关能提升良品率的技术。这两点因素致使我国大尺寸硅片生产一直出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目前,中国大陆的半导体硅片供应商主要生产 6 英寸及以下的硅片,具备 8 英寸硅片生产实力的仅有北京有研总院、浙江金瑞泓以及昆山中辰(台湾环球晶圆子公司)等少数厂商。这三家公司 8 英寸硅片产线月产量为 9.3 万片/月,这一产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24 页 共 27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在 12 英寸大硅片领域,目前大陆仍然不具备相关生产能力,而当前的总需求量超过 40 万片/月。大陆的半导体产业迫切地需要大尺寸硅片的产能,国产化迫在眉睫。
中国大陆半导体硅片当前供应商情况
大硅片的前景
日本人说不卖硅片给中国,我们是这样回应的
国产替代的相关文章
【西南策略专题】大国崛起系列二:中国“芯”承载中国梦 ——国产芯片的崛起
【西南策略专题】大国崛起系列研究之一:日出东方,谁与争锋 ——面板行业的进口替代
六、中环股份与龙虎榜解析
一、作为国内半导体大硅片龙头,单晶硅片龙头,为什么两个涨停板开板?
中环股份,停牌19个月,两个涨停板就开板,是由于定增基金卖出引起。
中环股份2016年4月25日停牌。定向增发的机构限售股上市流通日期为 2016 年 12 月 19 日 ,但是一直没有复牌。他们也无法卖出。
参照通威股份,当时提到买点需要考虑限售股解禁。但从股价表现来看,业绩永远是最重要的,限售股只影响短期表现,不影响其长期走势。
正是由于定增基金的小富即安,才给了二级市场机构和资金低价买入的机会。
20172101成交35.6亿,和定向增发的3.497亿股基本上对上了。估计定增机构已卖出大半的股票。
按照今天涨停价10.97元卖出计,10.19元成本再加上两年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