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墨丹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金陵十三钗》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从《于丹〈论语〉心得》到《品三国》,从《锵锵三人行》到《舌尖上的中国》,影视同期书是畅销书市场上持续多年的热点。从读图时代进入到读网时代,《爸爸去哪儿》的热销是否说明影视同期书仍将大有所为?
小说剧本类:形式多样鱼龙混杂
小说剧本类影视同期书是最常见的。这类图书质量良莠不齐,既有因为影视剧而被“重新发现”的经典,也不乏完全面向市场的拼凑之作。
一类是图书原本就是畅销书,被改编成影视剧后,原著图书借力再掀又一轮畅销热潮。去年,伴随由赵薇执导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热映,同名小说推出电影纪念版,并登上书榜首位。这部小说年月就已经上市,并且前后有多个版本。《山楂树之恋》《杜拉拉升职记》《步步惊心》等先火爆网络的小说也是如此。影视剧的热映和图书的热销互相促进,可谓双赢。包括去年争议颇大的《小时代》,甚至因此而引发了有关“粉丝电影”与“粉丝阅读”的讨论。
另一类则是图书并非畅销作品,却借助影视剧的推力而受到关注。如《了不起的盖茨比》虽然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在国内市场上成为畅销书还要感谢去年迪卡普里奥主演的同名影片的上映。《霍比特人》《魔戒》等与此类似。还有的图书选择影视剧上映或获奖的时机出版,如获得去年奥斯卡奖最佳影片的原著图书《逃离德黑兰》。
第三类在“同期”的概念上更纯粹,即借影视剧东风,推出剧本或由剧本改编的小说,很多备受诟病的粗制滥造之作也大多集中于此。销量曾经不错的有《康熙王朝》的电视剧本电视剧《宅门逆子》改编的小说等。
还有一类玩的是混搭,此类比较少见。《金陵十三钗》原本是中篇小说,严歌苓在完成了电影《金陵十三钗》剧本的修改后,将其重新扩写为全新的长篇小说。因此在同名电影热映时,就出现了市场上有家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版本图书的情况,既有包括原中篇小说的作品集,也有重新创作的长篇小说。
电视节目类:曾创造逾百万销量的超级畅销书
电视节目类影视同期书是畅销书榜上的常客。这类图书通常是电视节目的平面化,配有大量照片,有的还附有节目或花絮视频光盘。
最成功的当属《百家讲坛》系列图书,从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到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直至易中天的《品三国》突破百万销量,“百家讲坛”曾经是畅销的保证,也创造了很多超级畅销书。
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央视的《家有妙招》都是热播电视节目平面化后的畅销典范。两档热播的求职节目《非你莫属》和《职来职往》也曾推出图书。
此外,纪录片类的影视同期书同样曾是市场的热点。近有红极一时的《舌尖上的中国》,远有《大国崛起》,甚至更早的《话说长江》。
发展走向:
仍将是市场热点
影视剧和电视节目是众多影视同期书的衣食父母,图书的销量虽然会受到自身价值的影响,但能否被市场和读者发现的前提却是其源头。除了因为影视剧的热播而令原著小说受追捧的情况外,大多数真正意义上的影视同期书难免先天不足。特别是影视作品取得意料之外的成功而临时拼凑之作,市场与销量是其全部的价值取向。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影视同期书不再被动对市场作出回应,而是在影视剧推出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包括图书出版在内的一系列营销策划,图书选择时机与影视作品同期面世。
从读图时代进入到读网时代,传统阅读和出版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国内出版界也存在原创力不足的弊病。影视同期书因为销量上的先期保证而使其依然会是一个省时省力的选择,所以仍将是市场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