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报告》:94%青年人不带手机不舒服

新浪科技讯2月13日消息,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在京发布《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报告》,该报告历时1年合作而成,剖析老中青三个代际人群在使用社交网络时的特点,社交网络赋予他们的影响和变化。
线上调查分别针对26岁以下、26-35岁、36-55岁和55岁以上人群进行。26岁以下和26-35岁人群基本属于“90后”和“80后”代际,研究定义为青年;36-55岁人群基本属于“70后”和“60后”,研究定义为中年;55岁以上人群基本属于“50后”,研究定义为老年。
报告显示,关于老年人的报告显示,在55岁以上老年qq活跃用户中,发qq空间的比例为32%,浏览qq空间的比例为49%,发文字消息的比例为62%,发表情消息的比例为26%,玩游戏的比例为13%;使用互联网或社交网络的老年人在日常休闲活动的内容上更加丰富,各项活动的选择比例也更高。比如在跳广场舞方面,不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仅有8.1%的选择比例,而使用互联网但不使用社交网络的老年人有11%的比例,而既使用互联网又使用社交网络的老年人则有约22%的会进行跳舞活动。
对于中年人群体,女性比男性更加愿意用社交网络尝试新的购物模式,大概有23.5%的女性中年在朋友圈买过东西,而男性中年在朋友圈购物的比例占17.8%,在社交网络上购物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在中年人群体中流行起来。
而对于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人,94%的人表示出门不带手机感到很不习惯,86.8%的人无法适应从智能手机换到普通手机,73%的人通常每隔15分钟至少看一次微信/qq等社交软件。半数以上的人都愿意尝试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上进行职业选择,青年人在社交网络上职业选择倾向现排名前三的职业分别为微商、公众号写手、电子游戏玩家,其分别对应的百分比为30.3%、18.6%、16.8%,可见,以一种虚拟网络平台为基础构建起的新型就业模式可能在青年人中有一定的市场。
超7成青年人每隔15分钟至少看一次微信/qq等社交软件
微商成青年人最青睐的社交网络职业
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有着很强的“工具性”特征,它和任何的“工具”一样,一旦人们将处于客体地位的工具向主体进行转化,人们就会依赖上工具而脱离人真正的本质。换句话说,一旦社交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手段,就不仅是一种目的性的存在,而是日常生活的“随身伴侣”。
对于青年人群体,调查数据显示,94%的人表示出门不带手机感到很不习惯,86.8%的人无法适应从智能手机换到普通手机,73%的人通常每隔15分钟至少看一次微信/qq等社交软件。
青年人对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依赖程度
半数以上的人都愿意尝试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上进行职业选择,青年人在社交网络上职业选择倾向现排名前三的职业分别为微商、公众号写手、电子游戏玩家,其分别对应的百分比为30.3%、18.6%、16.8%,可见,以一种虚拟网络平台为基础构建起的新型就业模式可能在青年人中有一定的市场。
青年人在职场中更倾向使用微信,70.4%的青年人表示其愿意在工作中使用微信,23.4%的认为不太愿意在工作中使用微信,但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使用微信,仅有6.2%的人认为确实不愿意在工作中使用微信。这种对社交网络的抗拒态度实际上表达了对现实工作节奏的不满,青年人渴望独立的生活元素在社交网络中被工作元素所贯通。
从社交网络平台更换的代际因素来看,中国的70后和80后是使用社交网络第一代青年。当年在大学和网吧里,满眼望去都在使用qq聊天,随着年龄增长,第一代使用互联网的青年逐渐转化成中年人也就是社会主流群体,然而主流群体愈发脱离qq这个曾经属于他们的社交网络平台。现在的90后和00后才是qq社交网络的主力。调查发现,在qq的各项功能上,90后和00后都超越了最早使用qq的70后和80后。
社交网络购物在中年人群体逐渐流行
对于中年人群体,报告显示,中年人认为社交网络可以跳槽、晋升、工作选择等职业机会,选择比较有帮助和很有帮助的比例累计56%左右,大多数中年人还是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对自己的职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大城市中,随着消费者革命的兴起,对商品高品质的追求替代了对商品低价格的要求,大部分中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属于“剁手党”。调查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加愿意用社交网络尝试新的购物模式,大概有23.5%的女性中年在朋友圈买过东西,而男性中年在朋友圈购物的比例占17.8%,在社交网络上购物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在中年人群体中流行起来。
中年人在微信中购物选择方式
从社交网络延伸出的购物消费优化了中年人资源获取方式。从朋友圈购物来看,七成以上都是熟人卖家,比例很高,约23%的中年人有过农户直销的购物经历,约26%的被调查者社交网络进行海外代购。
而对于网络热点事件参与方式的选择,65.3%的被调查者选择对网络热点事件只阅读,不评论不转发,转发并评论的被调查者只占16.5%,六成多的调查对象仅仅是对网络热点事件停留在阅读阶段,由此可见中年群体对与社会热点事件的参与仍然是趋于表面化,缺乏深度参与的时间和欲望,其对一些社会活动参与的表面化与浅显化。
使用互联网、社交网络的老年人跳广场舞的比例更高
根据报告,浏览新闻(80.6%)、通讯交流(69.4%)、关注微信/资讯(62.4%)、搜索信息(61.6%)以及娱乐功能(59.9%)是老年人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用途,而线上支付(网购、预约等)的使用相对偏少。
从老年人所使用的微信诸多功能来看,调查中的全部老年人都使用语音或者文字与他人进行人际沟通,超过半数的老人会使用视频聊天、微信群、朋友圈等功能,发红包等更新颖的功能也在老年人使用范围内。
老年人的qq好友主要是家人和亲戚,调查数据显示,家人和亲戚在老年qq用户好友中占比达到100%。血缘以外的社会关系如邻居、同事、同学也占60%-70%左右的比例。虽然使用的功能很广泛,但是老年人使用社交网络的主要目的仍是维系和加强与亲人朋友等社会关系的沟通联络。
与注重社会关系维护的使用方式一致,老年人经常使用的qq功能中,发消息聊天、视频聊天、电话聊天等功能仍占主导地位,分别占83.9%、61.7%和52%。此外,也有50。%的老年人使用qq空间和44.4%的老年人使用qq群,这些功能的使用也反映了老年人通过社交网络加强了兴趣爱好和社会参与。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对qq功能的使用情况
根据2016年12月从智能机终端收集的数据显示,在55岁以上老年qq活跃用户中,发qq空间的比例为32%,浏览qq空间的比例为49%,使用文件传送功能的比例为7%,发文字消息的比例为62%,发表情消息的比例为26%,玩游戏的比例为13%。虽然老年活跃用户使用qq各项功能的比例与青年活跃用户的差距较大,但是与36-55岁中年活跃用户较为接近。老年用户聊天时不仅发文字消息,也发表情消息,不仅在社交网络上聊天,也用来传送文件、提高生活效率和便捷性,以及发qq空间、玩游戏等丰富休闲娱乐活动。
有意思的是,qq老年用户发消息活跃的时间段与16-25岁青年更为接近,晚上8点至10点是发消息的高峰时间,其次是中午12点。可能的原因是这两部分人群的相对自由空闲时间较多,晚间的活跃度处于上升状态,而不像26-35岁和36-55岁用户晚间使用qq的比例呈平稳下降的趋势。
使用互联网与社交网络情况不同的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差异
使用互联网或社交网络的老年人在日常休闲活动的内容上更加丰富,各项活动的选择比例也更高。举一个简单的数据结果,跳广场舞这一项日常活动中,不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仅有8.1%的选择比例,而使用互联网但不使用社交网络的老年人有11%的比例,而既使用互联网又使用社交网络的老年人则有约22%的会进行跳舞活动。(谭宵寒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