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塞来讲,撤县设区后抓城市党建工作在时间上是正当其时,在空间上可以大有作为,在责任上组织部门应该勇当其任、敢当其责,厚植党在城市的执政之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第一,组建大党委是社区工作“重头戏”
。
坚持纵向上建强工作体系,区委研究并推行了区级领导牵头、街道党工委组建、社区党组织落实的构建社区大党委工作制度,明晰了区委、街道、社区三级的职责定位,形成了一贯到底的工作机制。注重横向上建立组织集群,按照共联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原有社区党组织的基础上,突破行政级别、行业地域限制,由街道工委牵头,将辖区内不同隶属管理的党组织联合起来,在社区成立“大党委”,目前全区8个城市社区全部建起了大党委,城区内近231个机关单位、社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全部纳入了社区大党委,社区党建工作由过去的“独角戏” 变为现在的“大合唱”。
第二,强化服务是社区工作的“生命线”
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有效强化服务职能,针对每个社区的居民生活需求,在社区办公驻地设立若干个服务站,方便居民生活。金明街道城北社区党总支针对辖区干部职工每天上班没时间接孩子放学的实际,在社区设立了“四点半”课堂,区第二小学教师义务为辖区孩子辅导学习,督促他们完成作业。区政法委在每个社区设立了法律服务站,每周四上午,区上的检察官、法官、警官和律师轮流义务值班,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各社区针对居民生活需求设立服务站44个,开展服务活动700多次。全面开展了驻区单位到所在社区报到开展承诺服务;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所在社区服务站报到开展承诺服务的“双报到双承诺”制度,230多个驻区单位根据职能职责承诺共建共享事项709项,1920名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报到,认领岗位2331个,承诺事项3129件,一大批困扰居民群众的烦心事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立足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需求,有效整合包括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区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等在内的各类公共平台资源,延长社区服务工作手臂,达到资源优势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实现社区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和社会管理的扁平化。
第三,党建引领是社区文化的“活性剂”。
围绕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深入开展了以“创社区和谐之业、创社区管理之新、创民生改善之优”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实践活动,通过将文化力转化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新力,让居民群众共享和谐社区建设成果。立足文化视角 注重思想引领,深入实施了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堡垒工程”,通过开展八项行动,真正使“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工作宗旨转化成各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真武洞街道富民街社区深入开展了“六和”文化建设活动,党员带头倡导文明生活,居民人人争做“六和”优秀标杆。依托社区文化广场、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广泛开展读书节、书画展、演讲比赛、群众文艺晚会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社区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有力促进了社区和谐,不断增强了居民百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城西社区老党员文塞峰十年来义务为老年秧歌队提供鼓乐器具和技术培训服务,既弘扬了民间传统文化,又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制度保障是社区党建的“防火墙”
。探索推行了社区大党委和居民协调议事、共驻共建、双向服务、中心联动和考核评议五项工作机制,有效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一头热一头冷”、“建而不联,联而不合”等问题,促其达到1+1>2的聚合效应。围绕社区“大党委”运行、党代表作用发挥、社区居民党员教育管理等现实问题,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区委研究制定了《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办法》、《社区党员积分量化考核办法》、《社区专职工作者年度实绩考核办法》、《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考核办法》,明确了社区专兼职党务工作者年度考核内容、方法和社区区域党建工作的职责、目标要求和实现方式,使社区党建工作不会被其他工作冲淡主题,始终保持氛围浓、落得实、受欢迎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