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的最低投资门槛是100万,为什么不能有商量余地

当今世界上最亲民的资产配置渠道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基金。
基金的最显著优势,是能够吸引大量散户投资者,因为每一个基金单位(一份)只需要一点资金,比如几块钱或者几毛钱,因此可以聚集起大量投资者手中的闲置资金,总体规模可能十分巨大。美国金融体系从结构和占比上看,金融资产最大的是公募基金,第二是退休金,第三是保险,第四才是商业银行。中国国内最大的天弘基金,2016年资产管理规模超过一万亿元。
可是,私募基金偏偏那么高冷。监管规定:单个投资人购买私募基金的最低金额必须不少于100万元,并且不能拆分。如果有人要和你一起凑钱投资私募产品,或者有私募公司告诉你购买单只产品的金额可以低于100万,那肯定是不可信的。
在中国,拥有一百万资产的人很多(在北、上、广、深拥有一套房产就能轻易达到),但是能有100万现金做投资的人群,则是较少比例的高净值人士。特别注意:私募基金瞄准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高净值人群”,而是“现金流稳定的高净值人群”。为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
经济学泰斗理查德·泰勒有一个精辟注解:“金钱的价值在民众心中并不是绝对或抽象的,民众会自行赋予金钱相对的价值,即心理账户与实际账户存在很大差异。”而“现金流稳定的高净值人群”才具有可靠心理素质,参与那些高品质的资产配置。什么意思呢?
比如,普通散户买六合彩中奖的1000元,开计程车辛苦赚来的1000元,继承遗产获得的1000元,在同一时期内实质价值与账面价值都是相等的,但是“心理价值”差异甚大。血汗钱你一定会小心翼翼地处理,用来消费你会精打细算,用来投资你会买稳健的资产,稍微吃一点亏都会让你心里很不舒服;轻松得来的钱,你自然就随意许多。
普通散户因为收入有限,对待金钱的态度非常不稳定,即“心理账户”波动太大,今天的钱和明天的钱(在心理上)不一样,同样的钱在此地和彼处也不一样。这意味着什么?
普通散户投资一项资产,可能今天看好,明天就看空,因为脆弱的风险承受能力,而在行为上缺乏连续的一贯性。很多公募基金经理,原本想做长线投资、价值投资,但散户基民们没那个耐心和信心,散户的投机性短期行为,申购赎回周期太不稳定,导致公募基金经理没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池,也就难以理性地执行设定好的策略选择。
私募基金把门槛拔得这么高,正是要以此破解公募基金面临的诸多困扰,最主要是做到两点:
一、提高客户群的风险承受能力一般来说,越成熟的高端投资者,其风险识别能力更强,风险承受能力也更强。因此,设置100万的投资门槛是以资金量为指标,隔离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普通投资者。
二、降低资金流动风险,稳定投资回报由于私募投资的项目大多有较长的回报周期,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如果没有投资门槛,会吸引数量众多的投资者,而众多资金来源的不稳定,也加大了投资的流动性风险。
长期看来,拥有稳定现金流的投资者,结合基金管理机构专业可靠的投资决策、执行过程,才能带来平稳持续的资产回报。
天峰公司基于长期的专业积累,建立了与基本投资信条高度一致的投资组合,并以严谨的投资流程来保证执行。天峰团队持续以专业投研团队的智慧凝聚,力求为拥有稳定现金流的广大用户创造更多样化的机会,不断拓展财富增值渠道。
声明:如您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谢谢!
天峰普惠(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集经济贸易咨询、投资管理等服务为一体的专业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欢迎拨打天峰全国客服热线400-9966-352咨询,天峰专业的客服团队将为您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