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秘密文件公开曾要英国放弃马岛:搬家就给10万美元

参考消息网2月6日报道英媒称,中情局近日解密的档案又抖猛料:作为与英国保持着特殊关系的美国,竟然在马岛之战爆发时希望英国将马岛(英国称马尔维纳斯群岛)交还阿根廷。
据英国《太阳报》1月19日报道称,中情局的秘密文件披露,1982年马岛之战爆发后,中情局曾秘密要求英国将马岛交还给阿根廷。中情局还想强迫所有在马岛生活的英国人要么搬到苏格兰,要么留下来成为阿根廷公民。
这份引人注目的备忘录《马尔维纳斯群岛危机的解决方案》是由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亨利·罗恩起草的,呈交给罗纳德·里根政府的国务院顾问保罗·沃尔福威茨。
这份文件被埋藏在1200万份中情局近日在其网站上公开的文件中。这批文件中还包括中情局对尤里·盖勒所做的精神控制实验细节。
罗恩写道:“在3年的时间内,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居民将获得一次机会,考虑是希望留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还是希望搬到英国或英国的管辖区域,同时每人获得10万美元的搬迁补助。”
他还说:“很可能许多居民会发现,这笔钱足以诱使他们搬到其他地区,可能在苏格兰,或情况类似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其他地方。”
“任何不愿意搬迁的居民可在3年后留下来成为阿根廷公民。”
“支付给所有愿意搬到其他地方居住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居民的搬迁费用将由阿根廷和英国政府按照1:1的比例承担。”
他还说说,搬迁的总费用不及英国派遣部队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费用的一半。
文件还说,阿根廷应就入侵马尔维纳斯群岛给英国造成损失一事接受处罚,并根据新的主权协议对收回的财产给予赔偿。
赔偿金额将由“马耳他、奥地利和芬兰”或“马耳他、瑞士和奥地利”的代表所组成的小组决定(奇怪的是为什么是这些国家?)。
罗恩提到了阿根廷入侵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事情,所以这份备忘录一定是在4月2日战争爆发后写的。
近年来,过去的机密文件得到部分解禁,使人们对美国在马岛之战中所起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官方上,里根政府对这场战争持中立立场,因为美国担心这场战争可能会使反美情绪植根于整个南美洲。
在战争早期,中情局也认为英国低估了马岛上的阿根廷部队——但相信英国的胜利是“可能的”。
虽然时至今日英国和阿根廷两国的关系仍然冷淡,但近日两国达成了一份协议,查明埋在岛上的100多名阿根廷士兵的身份。
2016年,解密的英国外交部档案显示,以色列在危机高潮时曾向阿根廷出售武器。
资料图:马岛战争后凯旋的英军无敌号航母。
【延伸阅读】帝国大反击!全景展示英阿马岛血战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英国人称福克兰群岛战争或福克兰海战,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长达七十四天的战争造成很大的伤亡,其中255名英军、649名阿军、三名福克兰居民付出生命。这组图集将向大家展示这一场战争。图为马岛战争后凯旋的英军无敌号航母。
1981年底,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后不久,阿军方制定了旨在武力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行动”计划。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一行60人,根据同英方的协议,在商人达维多夫率领下,乘海军运输船来到南乔治亚岛利斯港,拆除一个旧鲸鱼加工厂。上岛工人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图为1982年4月13日,阿根廷军队占领马岛不久之后开始向岛上运送军用物资。
1982年4月10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数万阿根廷人聚集在五月广场集会支持总统加尔铁里波尔多在马岛发动的战争。
3月22日,英国外交部就此事自阿根廷提出抗议照会。次日,阿根廷军人执政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应付事变问题,作出了将“罗萨里奥行动”计划付诸执行的决策。3月26日,阿根廷出动3支海军特混舰队,分别于4月2日和3日实施登陆突击行动,一举夺取了马岛等3个群岛。图为1982年4月13日,占领马岛后不久,阿根廷士兵在商店购买明信片。
1982年4月在斯坦利港,阿根廷士兵读报纸。
对阿根廷的行动英国作出了迅速反应。马岛被占当日下午,英国政府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作出了同阿根廷断交,并派出特混舰队收复失地的决定。4月3日,英国成立了以撒切尔夫人为主席的战时内阁。战时内阁决定,成立联合作战司令部,并在其下建立第三一七特混舰队司令部、登陆部队司令部和第三二四潜艇特混部队司令部,具体负责收复马岛的作战行动。图为英军特混舰队无敌号航母水兵的轻松一刻,航母航向马岛。
英国国防部和海军的计划是:出动各型海军舰船61艘,约49万吨。同时,为了满足从英国本土到马岛长途补给的需要,还制定了征用商船的计划。经过3天的紧张工作,特混舰队第一梯队于4月5日由英本土各港口和直布罗陀出航。国防部于同日发布了经英国女王签署的征用商船的命令。被征用各类商船达67艘,100余万吨。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英国于4月7日宣布,自4月12日格林威治时间4时起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域实行海上封锁。图为英军航母机库里的“海鹞”式战机。
针对英国的反应,阿根廷也进入了占岛后的战略展开阶段。其总的意图是,以向岛上增兵的行动压制英国的强硬态度,迫使英国接受既成事实。为此,阿根廷完善了岛上的行政和作战指挥机构,成立了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从4月2日到12日,从海上和空中向马岛紧急空运人员和物资,使岛上兵力达到1.3万人。
阿军还按照东重西轻,即重点防守地处马岛最东面的首府斯坦利港的原则,建立了防御部署。图为1982年,马岛上的阿根廷军人。
4月12日,英国开始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域实施封锁。英国总的意图是,通过对马岛的封锁,迫使阿根廷从岛上撤军,如不能奏效,则以此对阿造成压力,增强英国在外交谈判中的地位,同时为特混舰队的展开和必要时在马岛的登陆创造条件。图为登陆的英军部队抓获的俘虏。
从1982年4月下旬开始,英国军队就开始不断登陆马岛,开始向跟阿根廷军队作战。
针对英国的意图,阿根廷总的指导思想则是通过战争动员和一系列备战措施,做好抗击英军的准备,以坚决的迎战姿态迫使英国放弃军事行动。图为英军。
1982年5月4日在斯坦利港,奔跑的阿根廷军人。
英军特混舰队抵达马岛海域,开始按计划对马岛海域实施严密封锁,并于4月28日将封锁圈从海上扩展到空中。图为海鹞战机从无敌号航母上起飞。
在此过程中,为了威慑阿根廷海军,消除其对英国特混舰队的威胁,英国潜艇在封锁圈以外击沉了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图为“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是阿根廷海军一艘巡洋舰,1982年5月2日在马岛战争中被英国皇家海军核动力潜艇“征服者号”以鱼雷击沉。虽奋力救援,最终仍有323人死亡。
1982年5月4日,祭奠海战中丧生的阿根廷水兵。
作为反击,阿出动海军航空兵寻击英舰。5月4日上午,阿海军航空兵3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以法制“飞鱼”式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图为被飞鱼导弹击中的谢菲尔德号
1982年5月28日,被阿根廷“超军旗”战斗机导弹击中的英军谢菲尔德号。
谢菲尔德号沉没后获救的船员。
5月7日,英特混舰队指挥部最后通过了“萨顿”两栖登陆计划。5月12日,作为特混舰队后续部队的第五步兵旅乘“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从南安普敦启程,开赴战区。5月11至14日,英军特种部队“特别舟艇中队”的突击队员又摧毁了英选定登陆点附近的贝卜尔岛上的机场等目标。图为1982年5月21日,阿根廷军队丢弃的钢盔。
英军选定的登陆点位于同马岛首府斯坦利港相反的马岛东岛的最西端。从此登陆,需先进入马岛东西两岛间的福克兰海峡,上岛后又需向东前进80多公里,才能抵近斯坦利港。图为斯坦利港遭受了战火的破坏,道路上是一对阿根廷俘虏。
5月20日,英国登陆突击编队完成集结。21日凌晨,登陆行动全面展开,至上午10时许,第一批2800名官兵和大部分装备已上陆完毕。部队上陆后,立即构筑了防御阵地,并以舰炮及各种防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组成了防空火力网。图为1982年05月25日,马岛上的英军和他的导弹。
阿根廷军队在查明英军登陆情况后,立即组织了大规模空中反击。5月21日当天,阿军就出动各型飞机30余架70多架次,击沉英军“热心”号护卫舰,击伤4艘其他舰船。5月22-25日,阿军平均每天出动飞机约120余架次,又先后炸沉英军“羚羊”号护卫舰、“考文垂”号驱逐舰和“大西洋运送者”号大型运输船。图为考文垂号船体被穿透。
1982年5月25日,在空军基地执勤的阿根廷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