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不搞大跃进式的集中核发IPO批文

月日,证监会核准家企业ipo,同意家企业科创板注册。年初以来,共核准家企业ipo,同意家企业科创板注册;家企业完成发行,融资.亿元。平均每周核准家企业ipo,同意家企业科创板注册。金锐祥股票
月日密集下发批文,引发市场关于ipo审核是否加速的猜想。
针对上述猜测,证券时报记者月日晚间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在防控疫情复工复产等工作中,要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在维护市场基本稳定运行基础上,继续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针对申报企业情况,统筹审核进度,每周核发一定数量的ipo批文。既不因各种因素暂停ipo发行,也不因各种因素降低把关质量,助力企业解决较为迫切的资金短缺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发挥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大局的作用。同时,根据市场情况保持平稳发行节奏,适当加大支持企业融资力度,但不搞大跃进式的集中核发批文,持续明确市场预期维护市场稳定。
相关报道:
一季度ipo盘点 上交所跃升全球上市地首位
年一季度已过,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让人们始料未及,也给全球未来经济走势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由于担忧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月内,多国股市出现熔断,美股更是在天内出现次熔断。反观a股,则走出了独立行情,抗跌属性明显。
一季度,a股两市总体呈现了沪弱深强的态势。上证指数累计跌.%;深成指累计跌.%;创业板指表现活跃,累计涨幅为.%。港股的表现受疫情影响更为明显。恒生指数一度下探至.点的近年来新低,累计跌幅近%。
与此同时,ipo市场数据也已揭晓。纵观年第一季度,内地与香港市场新股发行数量融资额,表现出了不同态势。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中国证监会德勤研究报告发现,年首季,a股的新股市场表现活跃,以新股数量与融资额大幅增长终结。期内共计有只新股融资亿元,上年同期有只新股融资亿元,增幅分别为%与%。港交所方面,新股发行数量同比持平,但融资规模收窄。
展望两地市场ipo走势,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组华东区合伙人谢明辉指出,“多项重大的改革包括修订后的证券法创业板推出注册制h股全流通等或将提升两地资本市场对潜在上市发行人的吸引力。”
一季度a股ipo稳中有升,港股募资额下滑
纵观一季度两地市场新股发行情况,虽然市场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经济前景不明朗,但a股的新股发行数量及规模均大幅上升,且以融资额计算,上海证券交易所攀升至首席,超越美国的主要交易所;港交所的新股发行数量持平上年同期,但融资总额出现倒退,同比下滑%。
数据显示,年第一季度a股有只新股发行,累计融资额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沪市有只新股,募资额亿元,深市则录得只新股募集亿元。
科创板继续扮演重要角色,有家企业上市,占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新股数量的%和募资额的%。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家高端装备制造家生物医药家。
从募资规模来看,一季度前五大ipo的总募资规模为亿元,占比总融资额.%,规模较上年同比上升%。募资规模前五大的企业依次为京沪高铁(.sh)石头科技(.sh)华润微(.sh)公牛集团(.sh)东岳硅材(.sh),分别募资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新股募资额大幅提升得益于“巨无霸”京沪高铁上市。天眼查显示,月日,“中国高铁第一股”京沪高铁登陆a股,发行价.元,总股本亿股,是期内唯一极大规模的新股发行。
与此同时,a股ipo的过会步伐明显加快。截至年月日,只新股上会(科创板只),其中只已审核通过(科创板中),过会率较上年同比提高约%。
德勤中国全国上巿业务组中国a股资本市场华东区合伙人胡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虽然中国的主要商业与生产活动在月底至月初受到限制,但新冠肺炎疫情对a股ipo影响有限,这是因为新《证券法》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等事项有序推进利好了a股ipo表现。预计今年ipo发行与过会率双增长。”
分行业来看,工业制造业企业继续主导ipo市场,保持新股发行数量第一,其次是科技和医疗保健行业,金融行业的比例有所下降。按融资额排名,来自消费行业企业融资亿元,tmt行业紧随其后。
港交所方面,年第一季度有只新股发行,数量同比持平。但融资规模收窄,只新股募资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亿港元下跌大约%。
同时,港股ipo较年第四季度显著减少,月没有中国内地公司在港交所ipo。部分有意申请赴港上市的企业推迟上市计划,而部分企业采用“云上市”进行路演并适当调整上市前的活动。
一位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指出,“目前来看,港交所无论申请上市抑或退回上市申请的公司较去年同期都有减少,主要是疫情自今年农历新年前已经开始爆发,此后疫情控制措施亦令部分筹备上市的公司活动遇阻,拖慢了整体提交上市申请的时间表。”
需要指出的是,内地企业主导香港新股市场的趋势仍不变。期内,%的新股来自内地,上年同期为%。且内地企业新股为香港新股市场的募资总额贡献近九成。
新股或更活跃
疫情的发展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然存在未知数,这或令今年后三季度筹备上市公司的上市时间表存在更多不确定性。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疫情结束时,量化宽松经济刺激政策或让新股活动快速变得更活跃。
“疫情能否于第二季度末有效受控将对香港新股市场表现起关键作用。若疫情持续并跨越今年上半年,会影响市场全年最终表现。若控制及时,一旦全球的商业与生产活动恢复,更多新股将纷至沓来。因为一直以来,香港市场都是以充裕资本及国际投资者基础而闻名。”谢明辉分析,“实际上,香港资本市场再次展现可以同时承受挑战与推动集资活动的能力,虽然新股融资额较去年同期萎缩,但是年第一季度的新股上市数量仍居全球第一。”
“另一方面,多国就对抗疫情所推出的量化宽松经济刺激与救助措施将显著刺激全球资本市场,因此疫情结束时,新股活动将可快速变得更活跃。就长远来说,多项重大的改革包括修订后的证券法创业板推出注册制h股全流通,以及以法团身份的不同投票权受益人的市场咨询势将提升两地资本市场对潜在上市发行人的吸引力。”他补充表示。
科创板作为国内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也为具备科创属性的企业建立了有效融资渠道。年是科创板开市后的首个完整年度,ipo备受业内关注。
截至月日,上交所已受理家公司的科创板上市申请,有家处在活跃状态。此外,目前已通过发审会的家企业(包括家科创板)正轮后上市,预计在第二季度大部分能完成上市。
“增设科创板的效益在此段非常时期变得更为明显。它在一季度为市场贡献近半的新股数量及约五分之二的融资总额,这意味着它已建立成为中小型创新高新企业的有效融资平台。因此我们亦欢迎鼓励硬科技企业于科创板上市的指引,以至最近对科创板发行上市规则作出的调整,两者均会为高新行业带来更大力的支持。”胡科表示。
展望年余下时间, 前述人士预计,a股的中小规模的制造和科技企业会在发行数量上处于领先;香港市场,医疗医药与生物科技tmt 新股或将继续为新股市场亮点。(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