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天下”,也就是猎聘网,已经在本月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即将登陆港股。笔者看来,这是一只值得密切关注的互联网科技股。
猎聘为何必须关注?要知道2009年3月4日至今,前程无忧(nasdaq:jobs)从3美元涨到107美元,p/e高达79,备受资本市场追捧,好的赛道是一个重要原因:
2013-2017年,招聘市场规模由1582亿元,增长到3434亿元,cagr(年复合增长率)为21.4%;
2017-2022年,预计招聘市场规模由3434亿元,增长到8421亿元,cagr为19.7%。
与出道二十年的招聘双雄(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不同,猎聘瞄准的个人用户,定位于10~30万年薪的中高端求职者。
从行业趋势看,10万以下年薪的低端求职者市场逐渐饱和。这一块人力市场是供过于求的,每年700~800万大学生,很多找不到工作。
另一方面,虽然“人才充沛”,但却有大把对中高端人才如饥似渴的企业,苦寻良驹而不得。
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催生了很多新兴企业,高新智造、半导体、云计算、ai的潮头上,需要更多弄潮儿。
这些弄潮儿,是我们的应试教育,无法培育出来的。他们在工作之中学习,在工作之中成长成创新型的万金油。
传统的校招,无法发现还未萌芽的他们。猎头、高端招聘平台和内推,才是发现他们的几种最佳途径。
猎聘定位于中高端人才,所带来的优势,本质上与高价品牌对低价品牌的维度优势并无区别。
在运营模式上,猎聘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大致相同”。
作为招聘网站,收入来源主要是b端企业,向其提供的招聘服务,具体的流程大概如下(推广环节略去不谈):
吸引人才投递简历,猎聘提供免费的职业推荐以及相应的内容服务。当然也有少部分个人,付费购买会员服务以及简历咨询。
有了人才以后企业也随之而来,他们是付费的主力,招聘网站的金主。
缴了会员费之后,就可以发布职位,查看强大的全景简历(除了一般个人内容,还有大数据及第三方得来的职信评分、职位喜好、甚至平台上的浏览记录、过往职位申请等),急聘、广告等方式触达人才。
当然猎聘运营模式上的不同之处,即“猎头”才是我想强调的。猎聘的猎头服务,包括面试快、入职快、猎头直接推荐、背景调查等。
截止2018年q1财年,猎聘平台上的猎头人数为10.82万人,接近中国线下猎头1/3,2015年的猎头人数还只有6.24万人。
猎聘打破了“线上看招聘网站及职业社交网络,线下看猎头”的传统招聘模式。猎聘融合线上线下,打破边界的同时捅开了天花板。
要知道,2017年招聘市场总规模1132亿元,其中中高端967亿元,占85.4%,这么一大部分市场,基本上由1.7万家线下猎头公司及35万名猎头把持。
捅开天花板的同时,猎聘也同时完成了价值链的飞跃。
有一个关于简历转化率的比较,也可以说是鄙视链:
内推>猎头>人才库>招聘门户>58同城>拉勾>猎聘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
排名倒数的招聘网站与第二名猎头结合的模式,无疑是价值链的飞跃。
目前十大猎头市占率2.9%,猎聘市占率0.85%是绝对的领先者。信息时代,线上跟线下的猎头会不会加速融合?这一点我们不做猜测,拭目以待。
可以确凿的是,猎聘的上线和模式明显强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当然,企业的竞争不能靠想象,我们来看看数字。
猎聘2015-2017年收入分别为3.46亿元、5.87亿元、8.25亿元;
同期净利润为-2.31亿元、-1.4亿元、0.08亿元;
经调整后净利润-2.22亿元、-1.28亿元、0.17亿元。
经调整部分,是以股份为基础支付的薪金,每年千八百万。
财务上最直观的变化是猎聘扭亏了(经营性现金流也转正),这得益于近两年收入70%、41%的高速增长,且84%的高毛利率维持不变,同时销售营销费用中“广告及推销”费用从1.57亿元下降到0.7亿元,猎聘品牌已经打出一定名气。
2018年猎聘网的收入,大概率仍然会高速增长。从资产负债中,披露的递延收益(客户按年付费,若服务时间在下一财年,则确认为递延收入)能够看出来——2017年底的递延收益4.44亿元,2018年4月30日(同期收入数据未披露)的递延收益就达到了4.72亿元,猎聘2018年收入很有可能翻番。
不错的赛道,独特的模式,开始盈利的猎聘在钟摆的右边能走多远,我们拭目。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