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就真正融入了集体吗?别不信,还要看这三个游戏阶段

很多家长觉得,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就开始了集体生活,这话不假,可是孩子真的开始融入这个集体了吗?很多家长却在内心画了一个问号,在监控中看到孩子玩的也不错,老师说孩子表现也不错,应该已经融入了吧?其实,孩子有没有融入集体生活,主要观察这三个游戏阶段的状态就可以判断。
先将一个场景,三个家长在一起聊天,一个家长说,我的孩子从来不跟别的小朋友玩,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另一个家长说,我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跟家人玩的挺好,却不跟同龄的孩子玩,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最后一个家长说,“没事,孩子有一个阶段确实是自己跟自己玩,这个情况一般发生在两岁前”,显然,最后一个家长更懂得孩子,他说的没错,孩子的游戏方式却是分很多阶段,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孩子步入幼儿园,说明孩子的社会性就显现出来了,美国的教育学家帕登就从社会性参与程度把儿童的游戏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 空闲行为
儿童从一个空闲的情景转移到另一个活动情景,只是看来看去,不会参与。这是比较小的孩子的行为。
第二阶段 观察者
儿童长时间来观察其他孩子进行的游戏,却不会参与,顶多就是问问或者提建议。
第三阶段 单独游戏
儿童自己跟自己玩,用自己选择的玩具进行游戏,专心于自己的游戏,不注意同伴玩什么,也不去参与
以上这三个阶段,都是发生在儿童的两岁前,最开始讲述的场景,孩子就是处于单独游戏的阶段,所以当孩子有这种表现的时候,父母不需要过度担心,他的社会性只是停留在第三阶段而已。
第四阶段 平行游戏
这是一种幼儿的游戏形式,是社会性游戏的初级阶段,一般发生在2-3岁,通常表现为两个或者两个孩子一起玩,他们操作同样的玩具,开展同样的或者相似的游戏,看似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挺好,可是相互之间却没有联系,也没有一起玩的倾向,没有合作行为,可能有时会相互模仿,帮忙取一下玩具,一起说几句话,可是却不会影响同伴的游戏进程,这种游戏在孩子进入幼儿园时表现最为常见,几个孩子都选择在一个区角玩耍,却是一人拿着一个玩具玩,一个孩子玩够了会起身去别的区角,旁边的孩子甚至都不会抬头,他们只是挨在一起玩而已。
第五阶段 联合游戏
孩子从平行游戏阶段会过渡到联合游戏阶段,他们会和同伴一起游戏,讨论共同的活动,但却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游戏的目标,每个儿童根据自己的愿望做游戏,比如都会把沙子堆到一个地方,但是每个人堆多少看个人意愿,你可以拿着小铲子,他可以拿着小勺子,没有一定说堆多高,孩子们之间也有了交流。
第六阶段 合作游戏
这个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欧了明确的分工和目的,有为了达到目的所进行的方法,比如说过家家,谁当爸爸,谁当妈妈,谁当孩子,爸爸需要去做什么,妈妈需要去做什么,孩子要怎样做,都会事先分配好。比如今天过家家的目的是做饭,他们都会进行工具的采集,比如你去采集树叶,你去采集小木棍等,大家能够把一顿饭做出来,爸爸妈妈一起喂孩子吃饭等,这就是合作游戏。
后面这三种游戏,一般都发生在幼儿园小朋友的身上,像合作游戏,都是四五岁的孩子才会有意识地玩,平行游戏发生在2-3岁孩子的身上,孩子开始跟别人一起做游戏,这说明他开始融入一个小集体,继而是一个大集体,如果孩子不知道玩什么,在幼儿园里显得无所适从,或者跟大家玩的不好,说明他还是没有很好地融入。比如很多孩子在一起玩的开心,都有分工合作,一个孩子却突然闯入把所有的东西都踢到一边,他显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或者一个孩子看到别人玩什么他就玩什么,却不跟别人交流,这也不是正确的游戏方式。这一点家长要多观察,老师也要多了解,一起帮助孩子融入到这个大集体中去。
孩子的游戏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比如孩子主动融入一个游戏,要鼓起勇气问,“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而不是躲在父母的后面让父母帮忙问,要把孩子推到前面,打消他的依赖心理,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该有什么样的游戏阶段,您的孩子符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