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口腔溃疡或者经常口干舌燥其实都是心火旺盛的表现,心火太旺会让人们的身体出现问题,人们容易心烦意乱,当然还可能出现肺火或者是胃火,其实这些都会让人们的身体吃不消,因此及时的去火是非常关键的,接下来推荐史上最全心火、肺火、肾火等各器官的下火方法,太珍贵了!
一、心火
临床表现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症状分析
中医认为,心为阳脏,其性属火,心火是温暖全身的主要热量内源。心为君主之官,主神志,心主血脉,是人体的主宰,开窍于舌。火热之邪,侵犯人体,先伤于心,火热攻心,极易导致心火亢盛,气血逆乱,心神不宁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出现心烦、失眠健忘、口舌生疮等症状。尤其是“阴虚火旺”的人,更易外感火热,出现心烦意乱,急躁易怒,甚至神昏谵语等“火气旺”的症状。
下火方法
“清心火”的关键在于慎起居、调情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对抗“火’时很重要的一点。早睡早起、饭后散步、定时就餐等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能有效预防心火过旺。
两款食疗药膳方——
1.莲子汤
食疗法:
莲子30克(保留莲子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莲子喝汤。
功效:清心泻火。
2.鸭梨豆腐鸡蛋汤
鸭梨2至5个、豆腐1块、鸡蛋2个、盐适量。鸭梨去皮、去心,并切成小块或片。豆腐切成小块,鸡蛋打散成蛋液。将鸭梨、豆腐加入适量的水煮滚10分钟后,加入蛋液待滚就可。
功效:滋阴清心。
二、肺火
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肺火一般在春季,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冬季进补的影响,有些人会吃羊肉、膏方等补益的食物和药物,胃肠道消化不好了,容易在春天表现为肺热;二是阴虚火旺的人群。肺热症状为:容易喉咙痛、咳嗽有黄痰,积热多了,还容易引起风热型感冒。肺热人群在春季要以清热的保健方式为主。
两款食疗方——
1、南北杏猪肺汤:南北杏各10g煮猪肺,有清肺化痰作用。
2、枇杷叶水:取枇杷叶煮水,当茶喝,有化痰止咳的作用。
三、胃火
胃火:分胃实热证和虚热证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胃热(火)多因吃了太多辛辣煎炸油腻的食物而成,或因心情抑郁,郁而化火等导致胃热证。
胃实热证:大多表现为胃部疼痛或有灼热感,伴有口臭或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心烦失眠,舌红苔黄,脉滑数。
胃虚火证:表现为胃部不适,口干口苦,口腔溃疡,劳累后或熬夜后加重,口臭,大便干,口干不想喝水,舌淡胖大稍嫩红,脉细数等。
胃实热证,可以用金银花、石膏、芦根、虎杖、丹皮、栀子、大黄等泻火清热解毒的药物,也可配合牛黄解毒片、三黄片等中成药应急治疗。煲汤时可加用崩大碗、蛇舌草、蒲公英、火炭母等辅助治疗。
胃虚火证,要养阴清热或益气清热,用生地、石膏、麦冬、太子参、沙参等药物,煲汤时可用生地、麦冬、沙参、五爪龙等。
推荐大家适量喝些萝卜汁及绿豆粥。胃火过盛的人,可在餐后酌情食用西瓜。平时可用莲子、芡实、淮山等健脾补中,或用谷芽、麦芽、山楂等有消食开胃效用的食药材煲汤,或做成莲子羹、山楂饼等。
肝火
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肝气不舒常常有这些表现:口苦、咽干、咽喉异物感、眩晕、胃口不好、心烦、容易呕逆、胸闷、肋骨胀痛、失眠多梦、敏感、四肢手脚冰冷等。
疏肝理气的泡脚方:
柴胡6克、黄芩6克、法半夏6克、党参6克、炙甘草6克、茯苓30克、桂枝3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郁金6克、远志6克、香附6克、石菖蒲6克、丹皮6克、炒栀子6克、生姜3片,大枣两枚掰开。
舌红苔薄加生地六克,茯苓减为九克。
此方熬水四十分钟,药汁分成两份,分别兑入温水泡脚,早一份,晚上一份。每次泡二十分钟,一天一副。
这个方子毕竟是药方,所以不要连续几个月地泡脚,在开这个方子的同时,他一般会提出更多的调理思路,比如:体育运动、旅游、唱歌(这是罗大伦一直推荐的方式,唱快乐的歌曲,有助于调理情绪)、宗教信仰(宗教的智慧,确实会令人放下很多纠结,释放内心的压力。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
肾火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肾脏一般不言火旺,一般都是因虚而导致火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相火旺动。
第一,肾中有水有火,二者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双方都不卑不亢,水养着火,火温着水,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所以,凡是肾火旺了,我们就可以想象到,肯定是肾中的水少了,即肾阴不足。水少不能涵养火,才导致火的妄动。这种情况是肾阴虚而使肾阳相对的亢盛所引起,这种情况中医叫做肾阴虚火旺。
第二,是由于肾阳不足,被阴寒逼出于外,虚阳外越,就需要温养肾阳,也就是消阴回阳了。所以,治肾火,不是滋阴,就是养阳。
肾火最适合服用的药师六味地黄丸。用枸杞、麦冬泡水喝也可降肾火。
推荐两款食疗方——
1、赤小豆粥: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将赤小豆煮开,再下粳米共煮为粥,服时加少许红糖,每日两次早晚服用,有降火之功效。
2、灯芯草柿饼汤:灯芯草6克,柿饼2个,水300毫升。将水煮剩100毫升,加白砂糖适量,温服,柿饼可吃,每日两次。此方有清降心火、清热利尿之功效。
其实任何部位的上火都可以选择食疗的方法,吃些可以下火的食物能够让我们的身体重新回到健康的状态,除了要注意饮食之外还吃一个良好的情绪也是尤为重要的,不要动不动就生气,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