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创业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大多数创业型公司会死在第二年,如果你已经创业,那么你的目标就是活过第三年。过了第三年就像是在黑暗的隧道,见到洞口的光一样,继续前进,走出洞口,看到的就是一片光明。我们都知道创业型的公司前一两年都不是培训人,而是找对的人合作,因为你几乎没有时间去培训人。为了活下来,老板基本上就成了最大的业务员。这在我们的团队管理中就叫做身先足以率人,就是你自己带头往前冲。
大家应该都看过1999年马云在他家里对他最初的创业团队发表的演讲。马云说:“我们这群人就是一起拿着大刀拼命往前冲,没有什么好怕的。那我们未来要做什么事情?我们未来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当十年后阿里巴巴成功了,在座的各位不是拥有我今天这套房子,而是每个人拥有五十套这样的房子。”这叫什么?这就是初创企业老板要做的三件事,讲故事、谈梦想、给希望。
任何企业的发展,企业能不能活下去,第一位的就是老板,老板的境界、格局和胸怀,老板的带动力,决定了这个企业能不能活下来。初创企业不是先搞一间漂亮的办公室、配置漂亮的电脑,不是坐在豪华的办公桌后面看起来像一个老板的样子才叫创业。工作环境可以紧凑点,简陋一点,这才是创业,创业不是享受,创业是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往前冲,先活下来是第一位的,这是第一任务,能省则省。
初创企业不管多小,要想做大,还得招一批人,先组成一个团伙,做事你得先有人,之所以是团伙,是因为最初来的人你无法了解,大家都冲着这份工资而来。独立创业者如果最开始没有一个彼此熟悉的人一起做事,找到早期的两三个核心成员,做事的难度更大。所以创业初期就是以最快速度把团伙变成团队,团队不是空泛的概念,它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的。那小团队靠什么?这样几个、十几个人的团队怎样来管理?一句话叫做小团队靠感情。这个团队怎么凝聚起来,就是老板要天天和团队成员战斗在一起,经常和他们沟通彼此了解,成为朋友,成为你的合作伙伴。
初创企业老板的领导力叫做关系。小团队靠的是感情,怎么建立感情?就是在创业过程中你要随时和这群人保持沟通,一起战斗、一起拼搏。目的只有一个,在最短的时间里真正了解你所招来的人是不是对的人,初创业企业团队建设的核心叫找对的人来合作。什么是对的人?就是做事有结果的人。比如最初急需的人才叫营销人员,对的营销人员衡量的唯一标准就是有业绩,这是你要的结果。我们有了业绩以后要怎么做?每一个营销人员有了业绩以后,整个团队要大肆庆祝。我们需要在团队有意识地建立有成果的人的荣誉感。
怎样找到对的人?叫目标管理。企业管理没有计划不要开始,没有总结不算结束。初创企业最初只做一种目标管理:销售。所谓计划,就是目标计划。每个月营销人员的目标是要做多少业绩,没有计划就不要开始。你下个月要有什么业绩,先订目标。目标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合理的通过大家努力就可以达成的目标。一旦达成,就要奖励,就要讲诚信。
很多老板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自己不讲诚信。无论是目标管理还是计划,都必须先明确奖励规则,营销人员在一个规则下达成业绩后,根据规则兑现奖励是必须的。所以奖励贵在诚信,处罚贵在执行。特别是在小企业人数很少的时候,靠什么凝聚感情?就是物质基础。小团队靠感情,随着你慢慢做大,当你的团队超过二十个人的时候,变成中团队就需要制度,所有的事情都要在一定的制度、规则下进行。
而制度是什么?制度是用来执行的,制度不是拿来看的,大多数创业公司都是制定了一大堆的制度,但是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去执行。你需要的制度是能用的制度,就是这个制度一出来就是要被执行的,而不是放在那儿的。曾经我一个同学的公司,只有二十个人,但老板很想把这个企业做大,他们在本地几乎垄断了道路上一种重要的市政设施的经营。这么多年做下来,企业一直都有收入,但就是没有做大。老板想做大,怎么办?于是就开始引进空降队伍,跟别人一聊,这个人口若悬河,在很多企业干过,感觉很厉害,老板一下就被征服了。然后连试用期都没有,同时请了两个人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这两个副总进来,就与公司的常务副总形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管理结构,总经理下面常务副总,常务副总下面两个副总,变成多层多极管理。两个副总来了以后又不服从常务副总的管理。而这个常务副是这么多年为企业立下战功的人,也就是真正能够给企业带来业绩的人。这个常务副总就是我的同学,公司几乎所有的业务都是他去招标、投标的,企业最核心的生产力就在这一块。老板这么一引进人才,然后就把他的积极性打消了,就来请教我。我告诉他,你就不动声色,看他们怎么弄。
人最终能够证明自己的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两个人一来告诉老总,第一我们要有好的形象,花100万租了一层楼开始重新装修,然后第二个给公司制定了庞大的制度,他拿过来给我一看,我就知道这是一千个人的团队用的制度,而他们的团队只有20多个人,所以这个制度是完全没有用的。我就告诉同学有些事情,看样子这两个忍是来帮老板花钱的,所以你只需要沉住气不动声色。老板必须亲自走过才会自己明白,你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就可以了。
在小团队中,所有的制度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看的。最核心的规矩在于你的业绩政策,就是告诉员工我们怎么来挣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员工能挣到钱,他就会跟你干。有些老板格局很大,心胸也很宽,同时也有成人之心,但一个员工到这公司来之后,你并不知道他能在这个企业待多久。特别是创业型公司,有情怀的老板会做出各种承诺,以为这样子就能把员工留住。但事实不是这样,任何一个企业的员工,他不是忠诚于公司,他也不会忠诚于老板,他是忠诚于自己心中的梦想。只要这个老板能实现员工心中的梦想,能带着员工挣到钱,就可以跟着他干。
带队伍就是带人心:团队正能量+不懂说话你怎么带团队+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所以在一家创业型公司,员工只有两个要求,第一是能挣到钱,第二是能成长。如果我不能挣到钱,但是在这个平台能够成长,过几年如果这个企业不能实现我的梦想,我就跳走了,跳走之后因为我过去在企业的成长,我的收入就会马上翻倍,任何员工都可能会是这样一种结果。
那么一个创业型公司怎样完成团队打造,成为一个高绩效团队?团队要想变得更好,核心的关键就是老板自己要变得更好。而团队的打造也只能从团队每一个人入手,将他变得更好。员工只会忠诚于他自己的理想和梦想,他不是忠诚于这个公司或者老板。很多人会告诉老板:“x总我会一直跟着你干”。这不是他真实的想法,这是不能相信的,但有的老板偏偏就相信。
我们打造高绩效团队,不是一个老师过来一讲,大家就变成高绩效团队了。我个人认为,一家初创业企业的老板如果想要做这件事,一定要从自我认知开始来解决每一个人的动力系统的问题。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开了一家人生创业有限公司,那么你这家人生创业公司经营的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就是why的问题,就是我为什么做?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是我们干什么,就是解决what的问题。
所以一个高绩效团队是怎样形成的?就是找到一种方法,一种让每个人变得越来越好的方法。当每个个体变得越来越好,团队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想要越来越好,就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成为一个有能量的人,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人。在未来有一天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人。
人生创业就是你要有所成就,就是你要在未来去领导别人。如果你一辈子都是被别人所领导,请问你的人生经营会不会成功?你一辈子都是被别人所领导,那你一直就是一个普通员工。如果你从事销售工作,就要从普通的销售员慢慢成长为销售经理,成为副总经理,成为总经理。甚至有一天如果你发现老板格局不够大,已经承载不了你自己的梦想,你的能力又起来了,你从事的行业已经完全被你掌握,你也可以走出去创业,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老板一定要记住要带领一个团队,你什么都可以比员工弱,但你的胸怀和梦想一定要比员工大。特别是那些经历过失败的连续创业者,谨记过去的失败一定有“小我”在里面,只有追求“无我”,就是你的创业动机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做成一件事,并且实现自己和员工共同的梦想,这才是正确的创业动机,否则方向必然会走偏。
不是你是连续创业者就可以成功,成功的创业往往是因为我们的人生有足够的积累了,我的经验、我的历练、我的胸怀、我的格局都有了足够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资源——人脉资源、外部资源、内部资源、经济资源,有了一定的积累,那么再选择二次创业,这种创业的成功几率就很大。年轻人创业失败的概率几乎是99%,过去三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每天新注册的公司上万家,根据统计,三年过去,91%的公司已经不在了,剩下的9%在未来五年有80%也会消失,这就是创业的残酷现实。
创业失败的概率非常之大,但为什么要创业?因为创业是我们人生最精彩的修行方式。创业就是修行,在带团队中磨练自己的心智,提升自己的心性。上一篇已经讲了初创企业,小团队靠感情,中团队靠制度,大团队靠文化。在什么阶段就做什么样的事情,既然是初创业,我们就是想办法活下去。怎么活下去?说简单点就是挣钱,能让大家挣钱才能谈打造团队的问题。
创业就是靠你的个人魅力,靠你自己把所有人凝聚在身边。
在这个阶段你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叫做讲故事。你要给所有的员工讲一个故事,什么样的故事?就像马云当年讲的我们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就像毛主席当年说的要解放全人类,就像周总理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板没有大梦想,员工就不会有希望。所有人都喜欢听故事,所有的宗教都是在讲故事。包括《圣经》都是在讲一个一个的故事。用故事来吸引你的团队,而这个故事就是要描绘出我们这家公司未来五年的目标,未来十年的目标。要将故事场景化,把这个故事说的很清楚,就像任正非当年给他的高管们讲:“大家买房子,客厅可以小一点,卧室可以小一点,但阳台一定要大一点。”高管们不知道为什么阳台要大一点,任正非说等我们成功了,大家都没什么事干了,就把你的钱拿到阳台上晒一晒。这就是讲故事。
第二件事情叫做谈梦想。老板要做的事情就是,从企业创立开始,就思考一件事——我做为什么做这个企业,我的梦想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找到梦想,甚至没有定下企业的目标,那么现在就要开始慢慢去思考企业的目标和个人的梦想。管理学最伟大的发现就是把“我”变成“我们”,你要把自己的梦想变成我们的梦想,公司的目标就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老板的梦想就是企业的导航仪。
创业就是梦想,唯有梦想值得实现。所有的成功的创业者都是大梦想家,马云的梦想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实现了这个梦想了吗?没有,因为生意越来越难做,但是他实现了让阿里巴巴成为全球十大互联公司的梦想!巨海集团董事长成杰老师小时家庭贫困,穷到什么程度?老鼠在他们家转一圈,都会含着眼泪离开。但是因为一个要创建101所希望小学的梦想,他开始创业,并用公众演说的力量实现了巨海集团飞跃式的发展,并且在9年时间里成功捐建了9所希望小学。成杰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
一个初创企业本身就身处危险的三年存活期,之所以能活着,人的因素很重要。老板没有梦想,员工就没有希望,你自己没有梦想,不知目标在哪里,你做事情就不会全力以赴。团队建设的核心是目标感,是领导人的梦想在牵引着团队前进的方向。一个创业者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同时,我们不仅仅要自己有梦想,你还应该用自己的梦想去感染和影响别人,因为成功者一定是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别人的梦想,是时刻播种梦想的人。
第三件事情叫做给希望。领导人都是造梦的高手,用动人的故事打动人,往往胜过用大道理教化人,用梦想吸引人,一定强于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希望激励人,更是可以创造无穷的力量,甚至可以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一个人之所以做事有力量就是因为他有信心,一个人之所以有信心,是因为他看到了美好的希望。一个人可以五天不吃饭三天不喝水,可是他不能一秒钟没有希望,一个没有希望的人,生活是暗无天日的,甚至可能放弃自己的生命。同样一个企业的员工,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不能没有希望,否则企业一定会倒闭。给希望,就是给到员工一种积极向上的理念,用理念去引导员工比用制度去约束员工强一百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