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
目前,个人信用报告可在网上查询。
登录征信中心官网,点击首页“核心业务”项下的“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进入查询页面,点击“马上开始”,经过新用户注册、用户登录、在线身份验证、填写提交查询申请,次日即可获得信用报告。
征信中心有义务每年为你提供2次免费查询服务,从第三次开始每次收费10元。需要注意的是,每年查询信用记录的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也会影响你的信用评分。
个人信用报告中,包括“个人借贷信息”在内的5类信息:
1、基本信息: 包括身份信息、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
2、信贷信息: 指借债还钱信息,是信用报告中最核心的信息
3、非金融负债信息:先消费后付款形成的信息,如电信缴费
4、公共信息: 社保公积金信息、法院信息、欠税信息、行政执法信息等
5、查询信息: 过去2年内,何人何时因为什么原因查过您的信用报告
不良信息保留5年
“不良信息”指的是违约信息、欠税信息、法院和行政处罚信息。其中,在“信贷交易信息明细”里,如有多笔贷款,先展示有不良记录的贷款信息;没有不良信息时,按贷款发生的先后顺序展示。
信用报告从以下方面记录“逾期”:
当前逾期期数:指当前连续未按合同规定金额或最低还款额还款的次数。
当前逾期金额:指当前未按合同规定金额或最低还款额还款的总金额。
逾期持续月数:指截至目前某一次逾期行为持续的月份数。
逾期金额:指截至目前某一次逾期行为应还未还的金额。
逾期月份:指贷款或信用卡账户存在逾期的月份。
不良信息的保留时间为,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保留5 年。如,信用卡应还款日为2018年9月1日,实际还款日为2018年9月5日,前者为不良行为产生日,后者为不良行为终止日。还上欠款,相关记录在不良行为终止后5年删除,即2023年9月4日。5年内,如你认为情况特殊,可在信用报告中对不良行为作出说明,供使用报告的人参考。
放贷机构决定是否贷款
根据获得的信息判断个人信用风险后,最终由放贷机构决定是否提供贷款。除信用报告外,放贷机构还会参考资产信息、教育程度、职业背景、收入信息等。
如果被一家银行或其他放贷机构拒贷,不一定代表每家都会拒贷,申请人可以试试其他放贷机构,由于不同机构风险偏好和客户定位不同,愿意接受的客户也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放贷机构还会参考个人的对外担保情况来作信贷决策,担保越多,越不利于本人获得贷款。
维护信用的注意事项
1、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妥善保管身份证件及复印件,对外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注明用途;同时,也保管好信用报告以及互联网查询信用报告的用户名、密码,不提供给他人使用。
2、当心无意形成逾期
最容易在无意间发生逾期还款的情况,主要包括中介代还(中介未及时转至约定账户)、跨行还款(银行间账务处理有时滞等原因)、一行多户(将钱存进了非合同约定账户,需注意双币卡包括本币和外币2个账户)等。
此外,还应与银行保持畅通的联系渠道,注意更新手机号码,以便及时收到不良信息报送通知、账单或提醒还款通知等。
3、提前还款可能影响信用
放贷机构会把提前还款信息报送征信系统,展现在“特殊交易”中。从合同约定看,提前还款是一种违约行为,放贷机构可能根据合同约定收取一定罚息。提前还款不一定等于还款能力强、信用好,有些放贷机构可能会视为负面信息。
4、展期对信用产生负面影响
在合同约定的最后还款日前与放贷机构达成协议,将还款日延后,并重新确定每月还款额,就是展期。展期一般也会对信用产生负面影响,不过,相对于逾期而言,展期能体现出良好的还款意愿,在还款确实出现困难时,要积极争取与放贷机构达成展期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