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元宵花灯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艺术元宵花灯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山东元宵花灯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蕞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蕞末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域。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畜,无所遗漏。
制作花灯的材料是在文房四宝店买几张白色、红色的普通宣纸或者洒金宣纸,裁成符合灯笼骨架的长宽,就可以自行设计图案了。书法、绘画、剪纸,都可以在小小的灯笼上一展风采。元宵花灯糊好后,还可以用窄条的仿绫纸上下镶边,看起来更为雅致,很像古式的宫灯。如果不太擅长书画,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供参考。用一张薄纸在字帖上描下想要的字样,再将这张薄纸和深红色宣纸重叠在一起,用单刃刀片将字迹挖掉。拿掉薄纸,红宣纸上就出现了镂空的字迹。艺术元宵花灯用白色宣纸做灯身,红宣纸糊在里面,烛光或灯光从镂空处映射出来,效果相当漂亮。
新中国成立后,彩灯艺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彩灯艺术更是花样翻新,奇招频出,传统的制灯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艺术元宵花灯将电子、建筑、机械、遥控、声学、光导纤维等新技术、新工艺用于彩灯的设计制作,把形、色、光、声、动相结合,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相统一,自贡灯会这门古老的艺术更加绚丽多彩。人民造就了灯会,灯会造福于人民。山东元宵花灯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灯会必将以新的胜景奇观、异彩神韵出现在海内外,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辉。
灯会是中国的民俗活动,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一种大众民俗文化活动,是中国民俗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它将众多花灯和艺术彩灯灯组放在某一相对集中的地点展出,好比花灯和灯组的集会,故名灯会。创新是灯会的灵魂,艺术元宵花灯是灯会成功的关键。举办灯会也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从组织形式、运作机制、营销策略、宣传手段、彩灯制作等方面,创新、多层面出彩。只要合作双方本着互惠双赢、真诚合作的目的,共同努力把灯会和会节庆典活动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就能真正实现会节搭台、灯会助兴、经贸唱戏的目的,山东元宵花灯使会节庆典活动和灯会在短时间内聚集的庞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源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用动植物和矿物的油蜡来作采光的灯。《周礼、司恒氏》载“凡邦之大事,供烛庭燎、烛麻烛也”,可见,周朝就有了烛灯。到了战国,艺术元宵花灯灯的制造工艺蓬勃发展,这在屈原《楚辞》中就有所表述:“兰膏明烛华铜错”。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入咸阳宫,秦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盈盈。””到了唐朝,元宵放灯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这之后,各地元宵花灯活动尤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