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
第二,纪录片。
这个跟我在上一篇提到的一样,景只是背景,人事、文化才是主角。
比如《川藏线上的x所贫困小学》,途径x所贫困小学,在每所小学录制下这所小学的风貌,可以采访一个老师,让老师就师资力量、生源、招生人数、体育设施等信息做以介绍,可以采访一个学生,让学生就自己的学习情况、一天的学校生活等做以介绍。
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教育工作者会感兴趣,此外内地的学生父母可能会把这个纪录片翻出来让小孩看,一边看一边教育小孩:看藏地的小朋友学习这么艰苦,咱条件好点还不努力,嗯?再者,稍微有点好奇心的人也会感兴趣。
比如《酥油茶的制作过程》,到藏民家里,录制下一段制作酥油茶的视频,可以采访下藏民,让藏民就制作酥油茶所需原材料来源、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酥油茶的好处等做以介绍。
那喜欢西藏或者想对西藏有所了解的人就会有兴趣,喜欢了解各方文化的人就会有兴趣。
再比如《这x种去拉萨的方式,你更钟情于哪一种?》,途中采访x个人,他们分别是以不同的方式去拉萨的,可以是骑单车、骑摩托车、自驾、徒步、踩滑板、磕长头、开着卡丁车、滚轮胎、骑毛驴等。
有滚轮胎?
有!就是搞的炒作,炒作么,怎么吸引人怎么弄,所以他们是很愿意接受采访的,争取最大的曝光度,那么聊一聊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当然他们的回答肯定是体验下刺激下,跟咱扯下情怀、梦想么,虽然咱心里知道就是炒作,但没事,就这样拍,很多人会感兴趣会感动的。
但问题又来了,自己不会拍视频。
所以,这事应该是团队操作的,比如我骑车,后面跟个保障车,专门摄影录像。但是,自己能力强既会写字又会拍照还会摄影那也ok。
第三,旅途分享。
在旅行中,要保持持续活跃在观众眼里。比如发说说,要有讲究,一条说说,三张图片,一张图片不超过100字,整条说说不超过300字,这是为了保留神秘感,留有想象空间。图片要美要精致,精致到大家自觉不自觉想要保存到手机里,我曾经看到一张骑行者分享的照片,本来很美的,丫的在前面放了他的自行车,满是泥,哎呦,我去~还有,长得不帅绝对不发自己的照片,免得影响大家欣赏照片。
要让大家有一种很向往的感觉,给人一种超级想去的感觉,所有的展示要反映一个“美”字,还要给大家一种咱是观光旅游放松心情来了的感觉,而不是像大多数骑行者展示的那种逃荒者的形象。没几个人关注你骑行了多长距离,大家更想要看的是风景,是“风景”。
未完,待续~
关注查看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