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为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对“放管服”改革政策和营商环境的认知度、满意度,及时发现“放管服”改革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了解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现状、企业市场需求及面临的现实问题,聆听中小民营企业对“放管服”改革的期盼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我们开展了调研活动。此次调研以电子问卷方式进行,收集有效问卷500份,内容涉及受访企业基本情况、对“放管服”改革的了解及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认知情况、中小民营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意见和建议共四大方面。现将调查问卷分析如下:
一、受访企业基本情况
(一)企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这次调查问卷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以下的企业占68.6%,共343家;企业员工人数50—200人以下的企业占84.2%,其中50人以下的占58.8%。
(二)制造业是受访企业的主体。从受访企业所属行业参与度看,受访企业中制造业占42%,商贸流通业、住宿和餐饮、科技服务业占12.8%,农、林、牧、渔业占11.8%,社会服务业(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等)占10.4%,其他行业占12.6%。这基本上反映出中小企业在各行业的分布现状,以及工商联会员企业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占比较高的特点。
(三)十五年是企业成长的关键节点。据调研数据显示,企业成立时间低于3年、3-5年、5-10年、10-15年的比例依次为20%、22.6%、25.8%和16.6%。当企业成立时间突破15年时,这一数据大幅下降,企业成立时间在15-20年、20年以上分别占7.4%和7.6%。这表明,15年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节点,超过15年的企业数量虽少,但趋于稳定。
二、“放管服”改革及营商环境情况
(一)企业对“放管服”改革政策了解度较高。在对“放管服”改革工作的了解度的调研中,对改革政策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分别占27.8%、38.6%;表示了解不太清楚的占33.4%。可见,中小民营企业对“放管服”专项改革的了解度较高。
(二)企业对“放管服”改革工作满意度较高。企业对“放管服”改革推进工作整体满意度达到85.4%,其中很满意为23%,满意62.4%。有59.4%的企业认为推行行政审批中心改革后,办事效率极大提高。由此可见,“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企业对营商环境比较满意。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整体满意度达80.4%。受访企业中20.8%表示对目前营商环境很满意,59.6%的企业表示满意。可见,营商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创造了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放管服”改革推进中的主要障碍。一是阻碍改革推进的因素。从调研数据看,企业认为阻碍“放管服”改革政策落实最主要的三个原因分别是:认为有关部门不积极推进落实的有41.8%(209票);认为缺乏可操作性配套实施细则的有31.4%(157票);认为民营企业对政策了解不够,不能有效运用相关政策的有40.4%(202票)。二是公共服务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回答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咨询、创业辅导、人员培训、信息服务等)在服务民营企业中存在突出问题时,集中反映在服务的项目不够全面、效率不够高等方面。对“服务项目不足,服务较低端”的有155票;对“办事效率低下”的有145票;对“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不熟悉,无法开展有效服务”的有142票;对“机制不灵活,仍沿用行政管理体制开展工作”的有136票;对“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的有120票。三是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有68.4%(342票)企业认为应该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44.6%(223票)企业认为到县(区)级政府部门办事较难。在关于行政部门办事难的原因调查中,有63%(315票)企业认为是部门之间不协调,或有互为前置的阻碍;25%(125票)企业认为行政审批改革后有些环节和部分窗口依然存在办事难现象。
三、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融资难问题突出。在问卷设计中,我们在多环节、不同提问方式涉及到融资和金融服务有关问题。调查数据显示,有39.4%(197票)企业认为银行贷款是企业面临的最难办的事;60%(300票)企业认为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63.4%(317票)企业认为资金是制约企业投资扩产的最大困难;58.4%(292票)企业对当前金融环境的看法是银行信贷难。从上述数据结果可以看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反映强烈,对改善金融服务,破解资金瓶颈的呼声较高。
(二)成本上涨过快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调研数据显示,认为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过快,是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的两大主因,占比较高,分别是70.2%和65%。
(三)技术和人才短缺制约发展。在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调查中,选择人才的有243票,占48.6%,选择技术的有160票,占32%,反映出人才和技术是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较为突出一个因素。
(四)中小企业主动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市场和环保因素是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主因。在调查企业转型发展的原因时,62.4%(312票)选择市场需求(产品质量提升)因素,40.8%(204票)选择环保政策因素,排名前两位。选择管理、技术(工艺)、互联网发展等均不到三成。分析认为中小企业主动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五)中小民营企业对税负改革感受度弱。对“营改增”的调研数据显示,有43.4%(217票)企业认为税负有所减少;33.6%(168票)企业认为税负没有变化;23%(115票)企业认为税负有所增加。
四、企业对“放管服”改革的期盼和建议
(一)企业对改革的期盼。对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最为期盼的是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占68.4%(342票);进一步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占44.8%(224票)。
(二)企业对改革的建议。第一,建议政府对企业发展要多扶持、多服务,包括在资金、技术、政策方面的帮扶举措等,共计87条。第二,呼吁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加大改革力度,继续简政放权,加强行政监督,共计66条。第三,希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共计64条。
五、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工作的开展和对统计结果的初步分析,我们对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重视民营企业在“放管服”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为激活发展动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国上下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各级各部门声势大力度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调查中也发现,对这项惠及广大企业的改革举措,尚有三分之一(占33.4%)企业不是太了解,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企业的参与度还不够高,对接还不够到位。这样就不能及时、全面、有效地听取来自服务对象的声音,也就不能很好地调动企业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改革的整体推进。如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中小民营企业集中反映县级办事难高于上一层级、部门办事效率不高超过“吃拿卡要”,以及对公共服务不足的强烈反映等,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要重视和发挥企业在营商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不断把“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
(二)要多措并举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从调查数据分析中看到,当前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较为普遍和凸显,同时在社会集资纠纷中也常见实体企业的身影,这表明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状况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方面,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现有银行类金融机构更好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并拓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在发展健康的商协会中开展会员互助资金服务的尝试,利用成员之间了解控制风险,发挥商会组织功能协商解决债务纠纷并有效提高资源流动。
(三)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针对调查反映出人才和技术是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较为突出因素,中小企业主动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要调动各方面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加快科技服务机构优化发展,推进科技中介、检验检测、政策信息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向民营企业开放科研设施,有效降低民营企业技术研发的前期和基础性投入,引导和服务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发展,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完善高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体制、机制。
(四)要进一步发挥工商联、商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在调研发现,原有的强大的无所不管的政府管理体制,在民营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新业态日益增多等新形势下,管理和服务的功效在某些方面出现递减趋势。如政府部门为促进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但有时因相互对接不够,致使企业感知慢,传递渠道不通畅,信息交流的方式方法与大数据、移动、分众、共享等时代发展脱节,等等。建议在改革中要重视和发挥工商联和商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灵活有效的把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联系起来,在政府与巨量的中小企业之间搭桥梁修通道,在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市场要素之间建平台连纽带,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效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工商联及商协会系统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积极推进网上工商联、移动工商联、智能工商联建设,共享政策信息大数据、交互汇集细分需求、建立app数据服务平台、利用新媒体移动终端智能分众推送,为众多的中小企业精准提供有效的社会公共服务。
■(邢台市工商联田继霞)
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