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发布
每天权威巴南新闻,20万巴南人都在关注!戳→
都说扶贫工作难做,但天星寺镇的扶贫干部骆星,在这“难做”的岗位一干就是4年,从前期摸排到后期攻坚,他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高标准、高质z量”的要求,扎根一线,帮助贫困群体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期实现区域脱贫攻坚目标。截至目前,全镇116户贫困户,363人贫困群众“越线”脱贫。在长期从事基层扶贫工作中,骆星不但成为贫困群众的“万事通”,还摸索出一套脱贫攻坚的工作“秘诀”。
骆星(左一)入户走访,调查了解临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受访者供图)
起早贪黑 掌握信息
“我曾是一名军人,深知行军作战情报的重要性。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骆星坦言,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的具体情况。为了能尽快掌握“第一手”信息,他每天起早贪黑、挨家挨户走访,尤其要与贫困户“拉家常”“交朋友”,从根本上掌握贫困群众的劳动力状况、贫困程度、脱贫意愿等。
骆星(中)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近期生产生活状况,并聆听其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受访者供图)
2015年,骆星成为扶贫干部不久,认识了徐苏明,便惦记着去他家里看看,当开了一阵子车,又走了十几分钟泥路,来到徐苏明家时,眼前用篾泥搭建的屋子,破烂不堪,室内漆黑一片,骆星心里咯噔了一下。经过询问,得知曾是煤矿工人的徐苏明,患有吸尘病等多种疾病,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妻子不堪生活重负弃他而去,留下年纪尚小的一儿一女。
“当时,看到俩孩子穿得破破烂烂,怯生生地站着,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骆星说,每当他入户了解贫困户的情况时,都会耐心倾听、认真记录。晚上回家后,脑子里总会像放电影一样浮现贫困户的困境场面,而让他难以忘怀的情景太多太多!“第一手”信息也逐渐增多。如果一次没了解透彻的,他还会去两次、三次……,信息越详细,施策越精准。
周到服务 精准帮扶
“有了‘第一手’信息,才能精准‘把脉’施策。”骆星称,扶贫工作,贵在措施精准。为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他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对接筹集帮扶资金,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积极谋思路,找出路,在危房改造、饮水难、出行不便等贫困群众亟待解决问题上,坚持采取每天一报进度、每周一看建设情况为主要内容的监管模式,为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提供保障。
在区、镇、村三级强有力精准扶贫措施的实施下,36户贫困群众住房问题、21户贫困群众饮水难问题、14户贫困群众出行难问题一一得到妥善解决。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如何能建立长效的产业帮扶机制呢?骆星与同事一起思考,决定为全镇26户有劳动力且有意愿的贫困户,送去免费鸡苗、鸭苗、猪仔、山羊等生产资料,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骆星说,要把外界的帮扶力量转化为贫困户内在的生产动力,才能真正实现脱贫增收。于是,他统一协调农服中心、畜牧兽医站专业人员,为贫困户培训种养专业技术,提升贫困群众种植、养殖能力。
骆星(右二)为贫困户送去100只扶贫鸡苗。(受访者供图)
“过段时间,这些鸡又能卖3000来块钱。”作为“扶贫鸡”直接受益者之一的金承书,她之前喂养的鸡,已经卖了好几千块钱了,这一批鸡苗又在她的悉心照料下逐渐长大,让她心里美滋滋的,更让骆星倍感欣慰。
坚定信心 消除贫困
《诗经》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坚持到最后,必定见成效。骆星深谙其理。于是,他积极促成该镇建档贫困户的产业发展之路,并充分利用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带来的辐射效应,鼓励贫困群众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投向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贫困群众的财产收入,实现资产变资本的目标。截至目前,已有20余户贫困户,加入到新成立的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
徐苏明就是其中一员,入户时屋子破败不堪的场景,还浮现在骆星脑海。眼下,他在骆星鼓励下,将自家4亩多土地全部流转给专业合作社,其年收入已增加10000余元。骆星又牵线搭桥为其提供了道路清扫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徐苏明心存感激。
“除了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外,全镇还实现了城乡社保全覆盖,对特殊家庭实施‘低保’兜底、临时救助及贫困户子女给予助学资助等。”一说到扶贫政策,骆星记得滚瓜烂熟,他说,在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方面,大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作为扶贫干部,更不能掉队。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他将一如既往为贫困群体脱贫致富而持续助力。
hot!巴南正在修建湿地公园,最新进度曝光!听说5月底就……
hot!4月巴南耍什么?请收好这份活动指南(附清明游玩推荐)
new!找工作请进:巴南这些地方正在招聘→
记者:赖丽莎 编辑:艾玉洁 责编:朱琳 审核:杨超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