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贴吧上看到一个养猪户拍了一段小视频,视频中一头母猪倒在地上哀嚎,四肢不停划动,浑身抽搐,看起来非常痛苦。(如下)
视频加载中...<script src=/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各方大神纷纷出来留言,指出该母猪患的是猪链球菌脑膜炎型,绝大部分人认为是无法痊愈了,不少朋友站出来表示自己曾遇到这种情况,建议直接处理掉。
今天养殖宝就来与大家一起讨论猪链球菌病问题,欢迎大家留言和养殖宝交流。
分割线,重点内容向下翻……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常见有猪淋巴结肿胀、朱链球菌脑膜炎和猪败血性链球菌病三种类型。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猪链球菌病已经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给养猪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病学
1、猪链球菌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主要是扁桃体和鼻腔)、生殖道和消化道。
2、猪群之间感染的传播通常是由于健康带菌者的运输所致,健康带菌猪引入一个未感染的猪群后,通常未感染的猪群中断奶猪和育肥猪便爆发猪链球菌病。病猪和健康带菌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均有病原菌。鸟、野鼠、犬可间接传播。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7-10月易出现大面积流行。
4、仔猪多发败血症和脑膜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发生于中型猪。在规模化养殖场,本病常常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如猪瘟、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等的继发病。
二、主要症状
猪链球菌病主要表现三类症状,即猪败血性链球菌、猪链球菌性脑膜炎和猪淋巴结肿胀。病程一般为2-8天,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高达70%-80%。
1、猪败血性链球菌:
(1)常见于流行初期的最急性病例,发病急、病程短,多在不见任何异常表现的情况下突然死亡;或突然减食或停食,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到41℃-42℃,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多在6-24小时内死亡,死亡时从全身天然孔流出暗红色血液。
(2)急性病例的病猪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3℃,呈稽留热,食欲减少或废绝,喜饮水。眼结膜潮红,有出血斑,流泪,流浆液性鼻液,呼吸急促,间隔有咳嗽,颈部、耳郭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出现跛行,病程稍长,多在3-5天内死亡,发病率一般为30%左右,死亡率可达到80%。
(3)慢性主要表现多发性关节炎,高度跛行,疼痛,不能站立,病程2-3周。
卧地不起
流浆液性鼻液
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
颈部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
2、猪链球菌脑膜炎
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哺乳仔猪的发病与母猪带菌有关,较大的猪也可能发生,病初提问升高至40.5℃-42.5℃,停食,便秘,有浆液性和黏性鼻液,迅速表现出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后肢麻痹、四肢作划水动作、颈部强直、角弓反张、震颤。
急性多在30-36小时死亡。
亚急性和慢性病程稍长,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或康复。
出现神经症状
逐渐消瘦
3、猪淋巴结肿胀
断奶仔猪和出栏育肥猪多见,传播缓慢,发病率低,但猪群一旦发生,很难清除。
本病主要以颌下淋巴结发生脓性炎症常见,其次在耳下部和颈部等处淋巴结也常见到,受害淋巴结最初出现小脓肿,然后逐渐增大,感染后3周局部显著隆起,触诊坚硬,有热痛。
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无法正常咀嚼、吞咽和呼吸。脓肿成熟后自行破溃,流出绿色、稠厚、无臭味的脓汁。脓汁排净后,全身症状显著减轻,病程3-5周,一般不引起死亡。
颌下部位隆起
三、病理变化
1、最急性病例病理变化为:天然孔流出红色泡沫液体,气管、支气管充血。
2、急性死亡猪表现为耳、胸、腹下和四肢末端有紫红色出血点,皮下组织广泛性出血。胸腔内积聚大量的黄色或混浊液体,含有纤维素絮状物质;心包内积有淡黄色液体,心肌软化,色泽变淡,心内膜出血;化脓性支气管肺炎,也能看到间质性肺炎,有时肺脏出血严重萎缩。脾脏明显肿大,包膜下有出血点,边缘梗死、切面隆起;肾脏稍肿大,皮质髓质界限不清,有出血点。胃和小肠粘膜充血、出血。脑膜炎表现为脑膜充血、出血,个别病例出现脑膜下积液,脑组织切面有点状出血。
3、慢性病例关节腔内有黄色胶冻样、纤维素性及脓性渗出物,关节囊膜面充血,淋巴结肿胀。
四、诊断要点
1、一般诊断:
最急性病例由于发病快、病程短,在未见到症状前就突然死亡,这些和猪丹毒等烈性传染病有相似之处,很难作出准确诊断,因此早期的诊断必须结合该病的流行病学、尸体剖检及细菌学分离鉴定来确诊。也可通过药物治疗作为辅助诊断。
急性、慢性病例通过该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尸体的病变特诊可得到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
(1)病原分离鉴定:取病猪的血液、肝、脾、淋巴结等病料经涂片后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有无典型的链球菌,这是比较简单也是比较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无菌采集心血、肝、脾等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上,观察菌落的生长、有无溶血及溶血的类型。如果出现β 溶血,进一步进行细菌形态和生化鉴定,建议生化鉴定只展开淀粉酶(+)和vp(-);继而利用协同凝集试验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血清定型,因为多数致病菌归属于1-8和1/2型,所以建议诊断实验室只用这些血清型相应的抗血清进行鉴定,而后将不能定型的菌株送至参考实验室进行鉴定。
(2)pcr方法:可以用于疾病诊断的辅助手段及菌株的毒力因子鉴定。
(3)动物试验:将采集的病料或分离细菌的纯培养物接种斑马鱼、家兔、小鼠,观察实验动物的发病情况,并从死亡动物分离细菌、鉴定细菌。
五、防治措施
1、预防
(1)综合性预防:
预防本病主要应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平时的消毒工作。
猪只如果出现创口,要及时进行外科处理。
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引进种猪应严格执行检疫隔离制度。
加强平时疾病的监测工作,淘汰阳性带菌母猪的措施对预防本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饲料中添加一些抗菌药物,对于早期断奶自助和母猪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2)免疫预防:
本病流行的猪场和地区可使用疫苗进行预防。目前国内用于预防此病的疫苗有两类:一是灭活的氢氧化铝灭活苗,另一类是活的弱毒疫苗。弱毒苗是由c群链球菌制备的,预防由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疾病效果不佳,灭活苗是由猪链球菌2型菌株制备的,对预防由该型菌株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妊娠母猪可于产前4周进行接种,仔猪分别于30日龄和45日龄各接种1次,后备母猪于配种前接种1次,免疫期可达到半年。
2、紧急预防和治疗
对发病猪群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并对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猪链球菌对抗生素较为敏感,对猪链球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物分别是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磺胺噻唑钠。对确诊为猪链球菌病的猪,临床上首选药物是青霉素,连续用药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六、诊疗注意事项
由于猪链球菌2型可以引起人感染和发病,所以饲养人员、兽医、屠宰工人以及检疫人员接触病猪时,应格外注意病菌通过外伤感染个人,严格消毒,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禁止扑杀、屠宰、加工和贩卖病死猪,病死猪应当深埋,做好无害化处理,严防人的感染。
微信搜索“养殖宝平台”并关注,最新资讯每日推送,更新鲜、更一手、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