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随着谷歌研发的alphago战胜原世界排名第一围棋选手李世石的新闻传出,人工智能这个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陌生而又熟悉的名词,迎来了新一波热度的浪潮。仿佛是为了推波助澜似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这是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实早在2016年,人工智能产业就颇受决策层和投资人青睐。2016年7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人工智能被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一项列入规划。毫无疑问,这一波波利好消息,标志着2017年人工智能产业将在政策的扶持下得到快速发展。
ai浪潮来袭,技术界又一革命?
时机已至,人脸识别成为产业化入口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其概念囊括的产业又有哪些呢?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这一概念起源于1956年,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一般人对于人工智能的印象可能来源于好莱坞电影中各式各样、个性鲜明的机器人。其实它准确的定义与这种印象相去不远: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换句话说,人类为什么比别的动物具有更高等的智慧?怎么能人为地通过科学技术,复制并再现拥有与人类相当的智慧的机器人?这就是人工智能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robotics)、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s)、机器视觉(computervision)、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和语音识别(speechrecognition)等。
而在“2017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产业创新大会”上,国务院参事、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刘燕华指出,人与智能机器互动的时代正在到来,从人脸识别领域切入,平台机制将发挥巨大作用。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应用,最先也最易推广,有望成为连接人与ai的入口。
应用极广,人工智能将颠覆众多行业
尽管距人工智能这一概念的提出已经60年有余了,但得益于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和开发门槛的降低,直到最近,人工智能才逐渐开始从实验室中“走出来”,实现产业化。特斯拉(tesla)和spacex的创始人兼ceo,当今硅谷最炙手可热的巨星伊隆·马斯克(elonmusk)今年2月13日在迪拜举行的世界政府峰会上发表讲话说:“从技术角度上讲,人工智能最立竿见影的影响应该是自动驾驶汽车……(这一变化)将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快得多,而且(对传统驾驶行业)将具有极大的扰动性。”
根据全球第二大市场调查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的调查和预测,到2022年,交通和汽车行业将成为人工智能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行业,而医疗行业则将是增速最快的,紧随其后的是农业和媒体业。这正印证了伊隆·马斯克的判断。不难想见,未来几年内,ai控制的自动驾驶汽车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道路上,取代人类司机,更加安全高效地驾驶车辆;医疗ai辅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辅助手术,引导病人就医,甚至直接处理一些常见病症;农作物种植、管理、收割实现全自动化,媒体借由ai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挖掘和学习实现更精准的内容投放。
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其实已经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创业者们和投资者们也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这一变革将是广泛而深远的。不夸张的说,人工智能在将来会像电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出现一样,成为人类科技文明进步过程中一块标志性的里程碑。它可能不像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技术那样来势汹汹,大刀阔斧地创造出一块新的市场。人工智能变革的到来,更像是润物无声的春雨,渗透到每一个行业中,慢慢地,由表及里,由浅至深地,带来全方位的改变。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百度于5月4日向全体员工发出内部信,将公司使命由“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更改为“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希望百度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彻底转型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美国领跑,中国初创企业数量不及印度1/3
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帮助英国奠定了其霸主地位,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美国走上了强权之路,那么接下来的人工智能革命,会不会改变现今的世界格局呢?换句话说,中国能否借此机会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和美国比肩的科技强国呢?
前景可谓喜忧参半。可喜的是根据美国白宫2016年10月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开发战略计划》(“nationalartificialintelligenceresearchanddevelopmentstrategicplan”),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领域——深度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两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经超越美国。据该报告称,自2013年末起,中国在各大学术期刊上,无论是发表文章数还是文章被引用次数,均超越了美国。报告对美国国内在人工智能领域研发经费投入上的不足表达了担忧,称现阶段(2016年)研发经费的投入只有能够使(国家)获得最大经济收益的应有投入量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华盛顿邮报评论道:“在人工智能技术很可能改变一切行业的情况下,开发上的落后将导致美国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将获得(该行业的)主导话语权。”
但另一方面令人忧心的是,在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上,我国远远落后于美国。如下表所示,根据瑞士银行的统计,截至2016年10月,我国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仅为55家,尚不及美国1170家一个零头。英国和印度各有188家和169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均为我国数量的3倍有余。而在质量上,我国中小型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尚未反映出优势。2011至2016的五年间,以谷歌、苹果、ibm为代表的硅谷巨头们大笔收购了近140家中小型人工智能企业,其中英特尔更是在2016年以4.0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深度学习初创公司。科技巨头们看中的正是这些中小型企业的开发团队和技术优势,通过收购来扩张、补充自己的人工智能领域版图。而这种收购在国内巨头bat之中鲜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国内浮躁逐利的创业风气有关,同时也反应出理论研究与产业应用的脱节。
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产业创新不仅反映在知识理论上,更反映在执行与应用上。而执行与应用的水平,往往才是决定一个市场发达程度的关键所在。
问道新三板,解构国内ai市场生态体系
蛋糕有多大:5年内将突破千亿级
若把一个行业比作一块蛋糕,投资者们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这块蛋糕有多大?
由于目前尚未有完全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开发的上市公司,而非上市公司信息质量不高,所以要从生产者(供给)角度确切地说出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或整个产业的市值总和,难度很大。消费者(需求)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最终受众虽然是每一个人,但直接受众是需要利用这一技术进行产业升级改造、节省成本、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的企业用户,这就为我们预测人工智能市场的规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据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产业高级分析师向阳介绍,在国家层面和行业企业联合、软件集成和智能硬件齐头并进的背景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长将快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赛迪顾问预测2018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超4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8%。假设这个发展势头不变,那么到2022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将达到约1016亿。
但根据全球第二大市场调查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于2016年11月发布的人工智能市场全球预测报告,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将价值约160.6亿美元。若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895计算,约为1107亿人民币。结合向阳分析师的预测,中国将占据全世界90%的人工智能市场。这一估计显得过于乐观。在marketsandmarkets的报告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地区,截至2022年,无论是在市场规模还是年复合增长率上,还是要领先亚洲地区的。
数据来源:marketsandmarkets研究公司
另一全球领先统计数据提供商statista与marketsandmarkets的预测较为接近: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价值约12.5亿美元,2017-2022年的5年内,这一市场将增长10倍多。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144.27亿美元,即约1009亿人民币。
当然,两家国外调研机构仅能以2015至2016年的数据为基准进行估算。我们不能排除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国家政策和大量资金的扶持下,未来出现跳跃式增长的可能性。新智元创始人、ceo杨静认为,2017年是人工智能的关键发展期。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朱皖则透露说,工信部将坚持创新驱动和应用牵引,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包括加强顶层设计,统筹部署产业发展;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一系列重大应用工程相结合;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引导加强国际合作。有了政策上的保障,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必会乘着这股东风蓬勃发展。不出五年,这一行业有望成为一块千亿级的“大蛋糕”。
bat布局,引领国内人工智能市场
知道了蛋糕有多大,接下来还要知道有多少人来分。国内的人工智能行业,由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和腾讯(tencent)领跑,各以自家优势业务为基础进军人工智能市场,瓜分需求中的“大头”。但三家布局风格迥异,人工智能市场的增长点难以预测,鹿死谁手仍未可知。
百度:请叫我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可谓是bat之中最为重视,布局发展最早,今年发展也极为迅猛的。正如前文提到的,百度已经更改了公司使命,准备彻底转型为一家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此前,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就曾在公共场合反复强调,互联网发展即将迎来下一篇章,而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是大数据,也不是云计算,而是人工智能。
在百度布局人工智能的早期,外界曾对此举颇有质疑之声。或认为其做秀,卖噱头赚吆喝;或认为此举无足轻重,甚至是徒劳无功。彼时人们还未意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其实直到今天,关于人工智能技术何时能大规模产品化,迎来市场爆发点,仍然有不确定性。但相信已经不会有人否定百度早期开始谋划布局人工智能技术是一个多么明智的决定。
2016年2月,《麻省理工评论》将语音接口列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百度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svail)最新的研究成果--新一代深度语音识别系统deepspeech2位列其中;6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的全球最聪明的50家公司,百度成功入选;11月,百度大脑入选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百度无人车首次驶上城市开放道路。
在这些值得称道的成就背后,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轮廓,也日趋明朗。
据百度coo陆奇称,百度的人工智能生态布局将基于三个部分:百度大脑、百度云和百度语音交互系统dueros。其中,dueros是布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陆奇将其描述为像安卓和ios一样的操作系统,希望将其应用推广到包括手机、家居、汽车在内的任何设备和环境中。
阿里巴巴:ai应用不止是让“买买买”更容易
如果你经常使用淘宝的话,你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你的淘宝的首页推荐越来越“准”了。不只是你搜索过的商品的相关产品,甚至一些你想买但还没搜索过,或是你还没意识到自己需要的商品,都会出现在你的首页上。这仿佛读心术一般的个性化商品推荐,都要归功于阿里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开发和应用。
依托得天独厚的阿里云和电商大数据的优势,阿里在人工智能领域势头强劲。2016年8月9日,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阿里云正式推出人工智能机器人et。阿里et具备了视频图像识别、语音合成、交互、计算等能力,能基本实现智能人机交互。即识别语音,通过分析,理解其含义后作出回答。
除et外,阿里还有“电商大脑”和“阿里小蜜”两款产品。多年来不断进化的阿里电商大脑,支持秒级别内对海量用户行为和10亿商品知识图谱进行实时分析。而阿里小蜜作为一个不眠不休不吃不喝的智能客服,能够应对淘宝、天猫平台每天上百万级的服务量。平均响应时间不到一秒,智能解决率也已超90%。这也就是说,在完全无需人工介入的情况下,通过语义分析和联想计算,阿里小蜜能向超过90%的客户问题提供对口的服务或可行的解决方案。
腾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与百度、阿里相比,腾讯在人工智能的布局相对较晚。但在大数据和用户行为积累方面,腾讯是当仁不让的王者。数据量和计算能力一样,对于机器学习功能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腾讯行动虽晚,但优势显著。公司于2016年9月22日成立了腾讯ai实验室,计划围绕内容、社交、游戏和平台工具型ai四个领域的应用场景,专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视觉四个方面的基础研究。实验室更是在2017年3月邀请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张潼博士出任主任,带领一支由50余位ai科学家及200多位ai应用工程师组成的团队。50余位ai科学家中90%以上有ai相关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背景。
与百度和阿里巴巴相比,腾讯的ai开发团队可谓学术气息最为浓厚的。腾讯ai实验室在2016年内先后在ieee(instituteo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