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腾讯完成人工智能庞大布局:内部三大核心团队,外围25野战团队

在腾讯内部,ai被认为就是代表下一个时代制胜点的技术,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只是现在ai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腾讯并不希望显性地说出来。目前有三个业务团队:第一个是优图实验室,隶属于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sng),专注于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认知技术的研究,目前成果已经在天天p图等产品中应用。第二个是微信中的ai团队,是一个主功语音识别、模式识别的工作室,最核心应用是提供微信中语音输入转文字的方式。第三个则是2016年4月正式成立的ai lab,隶属于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teg),主要围绕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4个方向进行研究。
腾讯首次面向外部进行ai布局,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首次“公布”自己的ai公司评价标准。其中最难的就是如何定义’最优秀的ai公司:一是最有前瞻性和最有活力的公司;二有着最扎实、最落地的应用场景;三要有改变世界的情怀和理想。
半年筹划,上千个项目,三个月筛选,多轮复议,25个项目最终入选。这就是腾讯ai加速器目前为止的全部历程,在开营现场,量子位发现这些自我介绍各不相同的企业背后,其实暗含逻辑,并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拥有自己的核心ai技术和能力,输出技术解决方案;另一类不掌握核心ai技术,但利用自身产业优势,找到了某个垂直商业场景,并形成商业化闭环。
比如入围的追一科技、三角兽、慧川智能智影等,几乎都是nlp领域内,最知名的技术方案提供商。而时空壶等,则在自身硬件优势基础上,利用目前的语音识别、翻译、语义理解、对话和tts方案,完成了“实时翻译对讲耳机”的打磨,并在出境游市场中落地。
实际上,上述两大特点与当前ai行业实际进展有关。
当前ai发展呈现的特点是,一方面尚处技术早期,没到大规模普及应用;另一方面大众用户的ai认知基本来自科幻电影,所以在当前阶段找到刚需和痛点就尤为关键。所有的创业都要为商业服务,商业切入点很重要。一边要考虑商业切入点对老百姓的刚需和痛点,另一边要结合现有的技术能力,不夸大,两者结合才会有比较好的创业上的收获,过多夸大了技术实现能力,只找痛点、夸大技术,非常难解决;如果没有找到痛点,光用人工智能技术,也不能普适的使用,所以技术和痛点要结合
这也是腾讯ai加速器希望在未来6个月达成的小目标,或在技术产品上赋能,或通过平台帮助ai项目场景落地。隐而未宣的野心是,通过这样的“加速”建生态、搭平台,再造一个微信一样的超级平台,再造一片公众号一样的生态沃土。这是过去7年来,让腾讯扭转口碑并收获尊重的重要原因。
2010年,3q大战;2010年,校内、饭否后团购创业者王兴发问:有什么业务是腾讯不做的吗?2010年,腾讯处于舆论风暴风口,来自网络各地的口诛笔伐一浪高过一浪。于是2010年后,有了另一个腾讯。7年后,腾讯每股股价突破300港元,市值3642亿美元,是中国最成功的商业公司;7年后,腾讯旗下社交平台用户超8亿,旗下游戏产品《王者荣耀》日活500万;7年后,腾讯系企业涵盖京东、美团、滴滴、摩拜。
这7年来,腾讯的变革秘诀是“专注”和“开放”。专注是对内专注。只做“两个半”业务,一个社交、一个数字内容、半个互联网金融。开放是去中心化。马化腾比喻称把“半条命”交出去,交给合作伙伴和其他创业者,基本不去主导和控股,而是尽量成为帮助者,让他们自主地成长为独立的公司和平台。
于是通过推出“ai加速器”,先让一部分优秀ai项目“富”起来,再带动更多ai创业者拥抱新时代。ai加速器的不同在于,会有技术的辅导、导师的加入,去对接到开放平台的企业,而对于腾讯而言,会开放api、云计算能力,把加速器项目深入对接到现在比较成熟企业的技术应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