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信息化“五级系统,厚四薄三”

关于制造企业信息化,业内有一个“五级系统,厚四薄三”的方法论。即: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说,一个五层系统的技术架构是一个最佳的企业信息化体系。这五级系统分别为:一级设备控制系统、二级过程控制系统、三级车间级制造执行系统 (即mes)、四级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即erp)、五级企业间管理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这五层系统相互集成、相互协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般来说,四级系统根据市场需求形成综合的生产和管理计划,三级系统根据这些计划产生详细生产排序和最优调度安排,最后启动生产设备完成全部的生产过程,同时,生产过程的实际信息,汇总到三级系统,反馈到四级,形成信息的交互。这样,各层次功能衔接紧密,信息实时沟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但是,对于四级系统与三级系统,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往往会碰到究竟如何分工的问题。业内普遍认为,尽量发挥四级erp套装软件的功能;避免在三级系统中进行过多的开发,比较有利于企业整体信息化的建设。也就是说,四级功能丰富,相对“厚”,三级功能精干,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相对“薄”,形成所谓的“厚四薄三”的系统架构,即“五级分工,厚四薄三”。
有了比较“薄”的三级系统的支持,就能很好地衔接二级系统与四级系统,实现数据流在五级系统架构中的有效分工,即二级系统处理秒级数据,三级系统处理分钟级数据,四级系统则处理小时级数据。
信息系统的五级,分工不同,各有侧重,而又紧密集成,形成上下交互的统一平台。经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就可以有效地对整个信息化进程进行掌控。因此上erp/mes的先后顺序,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对整体系统的统一规划,对接口的统一设计。然后是对阶段工作内容的合理设计。
对于本企业的基本情况,之前已有多个零散的系统,目前着手进行整体整合规划,由于整个信息化进程拉的时间比较长,中间由不同公司负责不同阶段的项目,因此若整合不力,很容易造成各个阶段的成果打折扣,而且不同公司之间容易互相推诿责任,难以控制信息化整体。因此,整体的实施原则起到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