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企业成本管理有什么意义?
1、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为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而成本控制既要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渗透到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之中。现代化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着眼于成本形成的全过程。
2、成本控制是推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动力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水平对产品成本水平有直接影响。实行成本控制,要求建立相应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制度,如材料消耗定额和领发制度,工时定额、费用定额等都应该及时制订和修订,并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以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进行。
3、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厂内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条件
而厂内经济责任制文是实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实行成本控制,首先需要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要求各部门、各环节对经济指标承担经济责任,以促使职工主动考虑节约消耗、降低成本、以保证成本指标的完成,使成本控制顺利进行,收到实效。
成本控理的措施
(一)采购成本
控制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所以控制好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一个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的最重要手段
1、建立、完善采购制度,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1)首先建立一套完整地采购制度。这样不仅能规范采购活动,提高办事效率,还可以预防采购人员弄虚作假。
(2)选择一个好的供应商。采购人员必须对供应商的信用情况、商品质量、价格、费用、服务情况等方面严格考察清楚。
2、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作出详细的说明。对于重点材料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这种评议视情况可一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
3、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财务部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
4、货比三家。无论哪一种商品的采购,都至少要选择三家供应商以上进行比较。比质量比价格、比交货时间然后再选择
5、把握价格变动的时机。价格会经常随着市场、季节需求情况变动而变动
二、人工成本的控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也建立在人工成本的控制上,以保证企业获取经济效益。企业应关心员工生活和身体。让员工感到家庭般的温暖,这样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人工成本必然随之降低。
三、管理费用的控制
1、办公费的控制。
一般企业浪费都挺严重的。像电话费、复印费、空调费、电费等多要合理控制,不要过度浪费。
2、差旅费的控制。
企业对于采购人员和营销人员实行工资、奖金、差旅费的费用承包,个人利益与业绩直接挂钩。同时,应对各级领导干部出差待遇制定相应的规定。
3、业务招待费的控制
(1)建立总额控制制度。参照企业全年按销售净额的一定比例控制业务招待费的办法,对企业的招待费用实行总额控制作为其目标管理的一项内容。各部门必须在限额内包干使用。对于超过限额的部门,应视情节轻重对其负责人进行惩罚。并对招待费进行单独记账,以便监督检查。
(2)建立逐笔结帐报销制度。逐笔报销时间短、情况清楚、便于监督,这样既可以控制招待费、防止铺张浪费,又能杜绝少数人私人消费的报销。
(3)立财务公开制度。财务部门每月公布一次招待费用,公布内容包括来客单位、人数、用餐标准、餐数、实际支出费用、接待部门和接待人等,实行民主监督。
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都有哪些解决方法
第一、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全员成本管理,既是全面成本,又是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要纠正只抓产值、利润等大指标,忽视一线质量和成本数据的错误认识。如果产品生产工艺落后,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低,责任心差,不注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原材物料,必然导致材料与能源消耗过高,成本上升,影响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第二、做好产品设计的成本控制。
在产品设计阶段,必须对材料质量、加工工艺等做好成本估算,既要保证关键部件的过硬质量,又要防止对非关键件、非配合件精度要求过高,从而加大此类零部件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造成因质量过剩而引起的浪费。如果产品各零部件功能都能与其相应成本相匹配,且与产品整体使用寿命基本一致,便实现了产品制造成本的优化。
第三、选择适宜的目标市场。
根据市场集中原则,应在全面市场分布和动态分析基础上,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目标市场,投入企业全部力量。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营销能力有限,用于广告宣传的资金不足,撒开大网,漫海捕鱼,必然难有所获。而相对集中的市场可培育相对优势,提高局部市场占有率,且能节省营销开支,获得相对完整的市场信息,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第四、讲求资本运行效率。
中小企业资金规模不大,融资渠道有限,若盲目投资,孤注一掷,可能会遭到挫败甚至一蹶不振,投资活动需倍加谨慎。不可过分追求尖端技术和产品,更不能将自身拴到“夕阳工业”的战车上。对欲采取的投资方案,大到调整生产方向,小到增加花色品种,都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以求稳扎稳打,避免失败。不要轻易冒“毕其功于一役”的风险,企图一步到位,对企业实施脱胎换骨式的改造。
另外,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与大型企业并存甚至抗衡,必须突破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挂靠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可能是一条捷径,但必须评估风险,找准合作伙伴。其实,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形成联盟,通过合资、技术交换、产能互换、市场共享等方式,亦可显着提高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能力,大幅降低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且搞活资本运营。
第五、估算机会成本管理。
在计划经济年代,政府办事,企业生产,更加强调政治影响而不是经济实效,甚至曾有“不要算经济账”的极端说法。这些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置身市场环境,讲求经济效益的情况已有根本改观。但习惯上我们在作出某项决策、估算收支时,均以会计成本管理(又称账面成本管理)为依据,很少考虑其机会成本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说到底也是从经济效益或工作效率出发,对个体和群体时间资源的有效应用和合理搭配,这便是“时间就是金钱”的诠释。其实,我们的祖先一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认为“寸金难买寸光阴”,而“干这不干那”就蕴涵着对时间资源机会成本管理的估量。机会成本管理的大小,对企业产品成本管理有隐性的但深远的影响,不可忽视。
第六、寻求满意决策方案。
在决策学中,“优化”恐怕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所谓优化,是指在进行某项科学决策时,先广开言路,鼓励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然后舍去不具备实施条件的“空想方案”,保留“可行方案”;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可行方案作技术和经济性比较,选取“最优方案”。然而在现实之中,最优方案未必存在,即使存在,也未必找得到;即使能找出,也未必真正是“最好”的。
深圳曼陀罗财税培训 szmandala
深圳国兴美广告 szg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