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即将过去,这一年在我们农村发生了很多创业致富的故事,有失败有成功,不管成功与否,看看别人的创业故事,也许你能从中吸收到新的知识点,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也许下一个成功创业的就是你。
一.羊毛富了养羊人
一年多的时间里,巴嘎村从建羊毛被加工厂到成立合作社,从传统作业到现代机械化生产,从手工纺织品到现代精细加工产品……一步步的跨越,凝聚了全村干部群众和驻村工作队无数心血和汗水。
从建厂到现在,我们这个厂已经有10万多元收入。”班戈县青龙乡政府驻巴嘎村工作队队长索朗美嘎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近日,驻村工作队将厂里的收益发放到了巴嘎村108户牧民手中,户均增收1000元。
一年多以前,我还是一个只会放牧的牧民,从羊身上剪下的羊毛,只能做一些传统的、自用的手工纺织品。”当记者来到班戈县青龙乡巴嘎村羊毛被加工厂采访时,牧民玉占正娴熟地操作制作羊毛被的机器。
一年多过去了,小小的羊毛被加工厂不仅帮助该村牧民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还带动了一方经济。现如今,靠着大家的齐心协力,羊毛被不仅在区内销售火爆,通过电商和微信平台,还销往了内地市场。
二.生态养殖带富乡邻
淅川县上集镇青龙村是一个山区村,农民素有养土鸡的习惯,但由于传统的土鸡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差,饲养管理落后,导致土鸡销售不畅,经济效益低下。
起初创业时,杨书奎拿不定主意,后来,他拜访了在农产品市场上跌打滚爬多年的农民企业家杨溥,发现了养殖优质土鸡的商机,于是,他试着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从外地引进一批优质土鸡,兴建起了良种土鸡生产基地,他先把引进来的雏鸡养殖一个月,按免疫程序防疫到位,再放到山上散养,大大提高了成活率,降低了风险。后来,他又在青龙村租了数百亩山地,盖起育雏的大棚,养殖数量逐步从1000、2000、5000到10000只,杨书奎一步步实现着养殖“高山散养松针鸡”的人生梦想。
杨书奎的优质土鸡养殖,既让自己走上了致富道路,又带富了周边的众乡邻,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多赢。
三.猪倌返乡创业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一直以来,刘孟宁都是一个认准目标从不回头的人。2010年大学毕业以后,刘孟宁并没有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去争抢大城市里条件优越的工作岗位,而是迎着人们怀疑的目光,毅然选择了回家养猪。“上大学有什么用”“不到城里找工作,回来养猪,真晓不得这个小刘是怎么想的”……周围人各种风凉话从不同渠道传到了刘孟宁的耳中。种种的不理解并没有动摇刘孟宁养猪的决心,他认为学以致用,行行出状元,自己干事业不丢人。
从立志做一个“猪倌”起,很多朋友都会问刘孟宁同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去养猪?”他总是信心十足地答道:“在以前养猪一直被认为是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差的行业,在农村中养猪人的地位很低,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应用,我要改变这种传统观念,我要用先进的技术和勤劳的双手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正是凭着这样一股闯劲、韧劲和一颗青春火热的心,刘孟宁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把养猪事业越做越大。
这名29岁的青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现代农民和大学生创业者。自创业以来,刘孟宁的养殖场已获得了“县标准化养殖推广示范场”、“县科技示范场”、“云和县十大青年‘创业达人’”等荣誉,同时代表县畜牧业企业参加全省农业龙头企业管理培训班。如今,生态养殖场年均营业额已达750余万元,刘孟宁成为了“童话世界”里的青春榜样、励志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