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未来,遇见最有价值的创业者

投资者投什么?是未来,归根结底,投的是对未来的洞察力,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直觉。
文/侯继勇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消失的解忧杂货铺》,一部剧情片,根据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拍摄。有网友这样评价原著,一碗恰到好外的鸡汤。我看完之后,觉得这部电影对投资挺有启发。
很遗憾,还没有时间看东野圭吾的小说原著,有时间一定认真读。
1
在日本的某个城市,有一家名为浪矢杂货店的杂货铺,由风趣和善的老人浪矢雄治(西田敏行饰)经营,数十年前他出于玩笑帮小朋友们解答各种困扰,后来名气越来越大,以至于有人专程向他咨询人生中的难题。1980年浪矢雄治去世,杂货铺归于沉寂。
整个故事起始于一次抢劫后的意外。2012年的一个夜晚,自幼在某孤儿院长大的敦也(山田凉介饰)、翔太(村上虹郎饰)和幸平(宽一郎 饰)对某女企业家武藤晴美实施了抢劫,由于汽车意外抛锚,他们逃到了早已关张的浪矢杂货店内躲藏。
电影共有大小五个故事,不同人物、不同故事情节、不同时间杂糅,这里仅讲讲武藤晴美的故事,一个从陪酒女郎到知名女企业家的故事。
1980年武藤晴美19岁,白天做文员晚上兼职做陪酒小姐,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内心正在挣扎:是不是给客人做情妇获得更多收入,以报答养父养母。与很多人一样,彷徨无计的她给浪矢杂货店投了一封信,希望获得指点。
2012年的三个少年,或者说三个少年犯,给1980年的武藤晴美写信,帮助她规划人生,实现梦想。
“为了实现梦想,你该做些什么呢?答案是学习,还有存钱。今后的五年里,你要彻底掌握经济相关的知识。具体来说,就是证券交易和房地产买卖。为了学好这方面的知识,必要时甚至可以把公司的工作辞了”。
“这段时间里,你也可以继续陪酒。存钱是为了购买房地产。你要尽量挑靠近东京都中心的地段。……你要想办法在一九八五年买下来。……一九八六年以后,日本经济将会迎来空前繁荣,房地产价格一定会攀升。你马上把手头的房子卖掉,再买进更贵的。新买的很快又会升值,就这样反复操作,赚到的钱投到股票上。……从一九八六年到一九八九年,股票闭着眼睛买都不会亏。……高尔夫的会员证也是前景很好的投资方向,越早买进越好”。
“1990年,即使房地产和股票还上涨,但那时日本经济会不断恶化,要把所有投资全部脱手。90年代电脑、互联网这些新的商业形态兴起,现在的商业业态都会被颠 ,应该及早进入”。
结果显而易见:武藤晴美成为过去三十年最成功的企业家。
2
看着这样的故事情节,是不是很有恍若置身其间的感觉?2018年三位刚刚毕业,又失业的大学生,在临北京六环外一间破败的出租屋里,给来自1998年的失足少女写信回答未来该如何时,同样能做出十分准确的回答,但会简单很多:不停地买房、卖房,就买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搞一个美元账户,2004年尽量多买当年上市的百度、阿里巴巴的股票;2000年前后,有个长相特异,特别能忽悠的青年正在融资,你如果认识他,把手里钱全部投给他。
很多人都想成为武藤晴美,有一封来自二十年,三十年之后的信,准确地预知未来。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这种可能。
当然有人准确地预见了未来:1975年比尔.盖茨做了一个预测,未来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会有一台电脑。那时候的电脑还是ibm大型机,昂贵、且不适合个人,没有人相信比尔.盖茨的话。如果四十年后北京有个屌丝给你回信,告诉你比尔.盖茨的预言太保守了:四十年之后,每个人手上都会有一部电脑。
如果你信了,恭喜你,你已经是全球首富。
1994年,马云到美国去收债,被黑社会骗到西雅图,第一次上网,输入两个单词,一个是“beer”,一个是“china” 。马云就象发现了新大陆,从此坚信“通过互联网可以颠覆现在的商业模式”。接下来的十年,马云面对政府、企业、投资人无数次讲过这句话,试图说服他们。先是卖中国黄页、后来是帮机构建站、然后才是阿里巴巴。这故事马云当励志故事讲过无数遍,功成名就之后的他说:当时就是没人信。很多那时候见过马云的人评价他“不靠谱,满嘴跑火车”。
阿里巴巴部分创始人在长城上合影/1999年
还是一个北京屌丝在二十年后告诉你:跟着马云混。你听了。那么,恭喜你,现在已经是阿里巴巴创业的“十八罗汉”了。
2009年,你跟雷军在保福寺桥北四环辅路上的盈科大厦相遇,那是他刚刚设立的办公室。他摆出一堆手机,都是那个时候最好的手机,比如诺基亚、三星、lg。雷军却告诉你:这些手机都是垃圾,没有一部让人满意,我们一起干,做一部让人满意的手机……。一家中国公司,要干手机,而且超越如日中天的诺基亚?如果你信了呢?恭喜你,小米不久后即将上市,你可能已经是小米的合伙人,身价数十亿。
很抱歉,那时候确实有个屌丝记者,没有相信雷军同学……。
投资人最想投什么样的创业者,就是比尔·盖茨、雷军、马云这样的创业者。如何识别这样的创业者?我们不是那三个在2012年给1980年的武藤晴美写信的日本少年犯,也不是2018年给1994年的某个人写信的北京屌丝。大多数时候,我们是2009年坐在雷军面前的那个屌丝记者,过往的经验局限着我们,无法冒险一博。
3
作为投资人,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创业者,他们都在重复同样的故事:我的商业模式特牛逼,给我投笔钱,我就可能成为明天的马云、马化腾。隔一年,或者两年之后见到他们,发现有些项目已经挂掉了,有些人还在创业,但已经换项目了,但大多数人看不到成为马云、马化腾的希望。
当然,时间还不够长,五年、十年后,或有奇迹。时间放得更长,加上原来作媒体人的时间,马云、雷军是为数不多的奇迹,接触的更多的创业者则还在不断创业的征途中。最近被拉入了各种区块链的群,发现了一些二十多年前的老朋友,他们是区块链群里最活跃的一群。
二十年前,他们在倒腾一款软件,他们梦想成为求伯君;十年前,他们在搞网络游戏;五年前,他们搞移动互联网,大多是一款手机app。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是创业者中的大多数。
风口从来就不缺。2012年移动互联网,2013年云计算、大数据,2014年智能硬件、vr,2015年o2o,2016年共享经济,2018年呢,区块链?每一年,总有不同的风口,创业者、投资人都在想,这回可是赶上了,我会是那只站在风口,飞上天空的猪。
你也信了?恭喜你,大概率的事件是,你掉坑里了。
我们没有一封来自未来的信,未来不是确定的,而是无预知的。年年岁岁花相似,风口也是,创业者、投资者对风口一窝蜂式的追捧,不是因为确定的未来,恰恰是因为不确定性。
能进入媒体视野,还是跑得比较快,在同行中较为成功的项目;进入投资人视野的项目,特别是早期投资的项目,很多尚未经过市场检验。得陪着跑一段,才知道是骡子是马。比较而言,媒体报道追求真相,是结果;投资是参与,是过程,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4
投资就是个概率,是不确定的,如何降低风险是个基本无解的难题。正确的姿势是降低风险,完全避免失败很难,或者基本不可能。
降低风险,没有任何捷径,唯有学习,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提高认知。在专业化投资时代,学习型组织把握机会的能力较大。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机构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专业化很重要。
问题来了: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学习是有边界的,认知是有局限的,再勤奋的人,也有认识死角。今天是一个技术、商业、社会快速变化的时代,技术迭代,认知升级的周期极大缩短,置身大环境,个人、组织的局限越来越明显。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系统的学习加开放的心态。在学习的基础上解决方法论的问题,开放的基础上容纳吸收外部智慧,弥补组织及个人的不足。所谓内外兼修,有容乃大。
在具体实践上,有些通用的规则,比如团队、赛道、竞争等,每个公司都会总结一套打法。这些年行业里流行一些观点,可以参照。观点一,投资绝对头部创业者,有成功经验,比如曾经创立过独角兽公司、在bat这类大公司呆过的创业者;观点二,已经被验证的项目,已经跑通的项目;观点三,朋友圈投资,这是借鉴周鸿祎、雷军等人当年做天使成功的经验,戴志康、邹胜龙曾经是周鸿祎的朋友,李学凌、傅盛、陈年、余永福也都是雷军的朋友;观点四,根据地计划,跟着bat、最顶级的投资公司,投资人一起投资。等等。
这些观点都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些投资实践都建立在一定的资源基础上,特别是人脉资源,没有资源不过纸上谈兵。
个人觉得,投资这个事情,开放的心态很重要,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是颠覆者,现有游戏规划的破坏者。我们用规则与方法去判断创业者,就如同站在1980年判断2012年,一般人很难预见,除非拥有非凡智慧的创业者。
何谓开放的心态?一位创业者给我讲过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的故事,2008年,经纬刚刚成立,他去见张颖,发现张颖跟其他投资人很不一样,其他投资人西装革履,张颖就是成天跟创业者混,聊模式、聊团队、聊行业,有时候就是吐槽,聊八卦。
张颖的故事告诉我们,风险投资的正确姿势应该是放下身段,与创业者、年轻人一起玩,吃烤串,喝啤酒,彻夜长谈。
原因就是,直觉和洞察力在成功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才能积极的跟进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是直觉,直觉属于创业者,属于年轻人。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
推荐阅读:《浪矢的解忧杂货铺》
(作者简介:作者侯继勇系风云资本创始合伙人,主导投资了瓜子二手车、青普旅游、品玩网、掌柜攻略等众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