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对于非洲大多数国家来说也许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标签,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相信,正因为如此,非洲蕴含着无限商机。图为周师傅站在美国矿产公司遗弃的铬铁渣土的高点,观察着铬铁渣土重新提纯的情况。
图为一班黑人在金矿过滤池中接收提纯后的黄金,炼成金条卖给银行。大多数的中国老板之所以来津巴布韦开厂,其中一个吸引力便是廉价的劳动力。
图为一班黑人在金矿过滤池中接收提纯后的黄金,炼成金条卖给银行。大多数的中国老板之所以来津巴布韦开厂,其中一个吸引力便是廉价的劳动力。
外交官出身的段先生在当地开了一家矿产勘探公司,由于国内产能过剩,加上大宗商品的价格一直下跌,他公司的业务也因此缩减而转入观望,等待下一个机会。
图为纺织厂老板王小姐跟她的代工厂负责人沟通着生产情况。1999年,王建红来非洲做起了服装生意。她成了津巴布韦服装行业做得最大的华人。
图为王小姐在她占地5000平方米的家中,和她的两条宠物狗玩耍。虽然津巴布韦公共设施落后,“但是我觉得这里更像天堂”,她说。
很多中国人初来津巴布韦时都会选择开小商店赚到第一桶金。开小商店因为每天收入现金,存在安全隐患,很多老板都会配一把枪来防身。
阿贞是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孤身一人在津巴布韦工作生活了十几年。多年奋斗之后,她从一句英文不会讲,变成了管理300多人的工厂经理。
姜女士12年前来到津巴布韦当地贵族学校的老师,教中文。当地人越来越重视中文,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要学好中文,以后跟中国人合作做生意。
杨老板代表的是第二代来津创业者,靠着白手起家,他如今成为当地最大饮用水工厂的老板。图为下班后,他正在给自己的员工灌输企业文化。
罗先生15年前初抵津巴布韦,靠开餐馆起家,后来开起赌场,是当地唯一合法的赌场。除此之外,他还经营有商店、饭店等各种生意。
图为保镖每天接送他回家,曾经遭受过抢劫的他变得很谨慎。“尽管现在每天有司机接送,一按喇叭就有人给我开门,工人为我煮饭,给我洗衣服,但是我却没有感受到什么荣耀,最后我还是会选择落叶归根。”罗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