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是一家大公司,月活3.4亿,承载着互联网民的喜怒哀乐。而一手创建新浪,带领新浪从一个中关村的“土”公司,上市成为国际化大公司的,是与张朝阳和丁磊一同被称为网络三剑客的原新浪创始人--王志东。
创立新浪却遭董事会暗算出局,曾与张朝阳、丁磊齐名,带领新浪成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
一、网络三剑客初养成
王志东在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读书的时候,中关村正在崛起。到了大四,王志东开始在中关村攒机器、倒机器,玩一些外文软件的汉化。毕业后,王志东的第一份工作是北京北郊的一家乳制品厂做技术员。他没去,选择停薪留职,继续待在中关村做街头混的“皮包公司经理”。
当时市面上主流的两套排照系统:“四通4s”和方正的华光不兼容,需要在各自的机器上跑,对于很多客户来讲,一个机器不够用,买两个钱就不够了。一个客户来中关村找人帮忙,能不能把两个合起来,恰巧找到了王志东。
王志东想试试看,花了两个星期,把王选的系统改了,改完之后又移到了四通的机器上,成了!
王选听说这个事儿后震惊了,刚开始还不相信。后来亲自见了这个“20出头的毛小子”。王选本来看好数学和计算机系的学生,而王志东是无线电系的;而且在街上混的,大家都担心他有不太好的习惯。”但王选很欣赏王志东,破格邀请他到方正。
1989年7月,王选给了王志东一个新项目“你能不能把windows汉化了?”那个时候的王志东,从没有真正像一个程序员那样编写过程序。“那时候的我也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接下来了,要是现在,我可能想一想,觉得不行,就推掉了。”
王志东也真没让王选失望。1991年6月,王志东独立完成了当时国内第一个实用化w indows3.0中文环境——bdw in3.0,成为北大方正1991年的七大成果之一。
1991年举办的首届全国windows研讨会上。严援朝(著名的cc dos发明人)甚至把自己开发的一个中文视窗放到一边,对王志东说:“我的东西不推了,推你的,我的东西不行。”
但是遗憾的是,一年的时间过去,方正却始终没有开始大规模推广他的东西,王志东觉得自己“非主流”,伤心地递交了辞职报告。
说王志东是国内第一代程序员的鼻祖应该不算太过分,最早汉化过windows系统-bdwin,开发过中文之星平台,后来四通利方更是以richwin起家并打出了利方在线中文网站。
二:少年成名,新天地创业却失利
离开方正后,王志东本来打算去硅谷充充电。他的一个北大同学,要拉着他开公司,推广中文之星。王志东觉得很好啊,跟他的梦想很匹配。他创业的第一家公司成立了,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凭着王志东的技术实力,新天地的业务风生水起。
1993,2月横空出世的“中文之星1.2”,让比尔·盖茨也吃惊不小,微软公司决定整体修改之前的中文版。微软的高层评论说,“中文之星”至少让微软的产品提早五年进入中国。“”
虽然中文之星是公司的主力产品,但是王志东的同学的想法是:用中文之星出名,不求赢利,以这杆旗帜进行金融、房地产的炒作。这在当时是很时髦的公司架构。
但是1年后中文之星开始赢利,而房地产却没挣到钱。两人在管理理念和发展方向上产生严重分歧,到了下半年,矛盾也没能化解,执着于技术的王志东感到很痛苦。搭档学的是政治学,阶级斗争经验丰富。王志东选择了离开,中文之星的源代码也留给了公司。这也是四通利方成立之初,王志东给段永基的4个要求之一,就是只做高新技术。
三、四通利方的诞生,那一年的王志东才26岁
新天地的失意对王志东的打击是巨大的。逃出来的王志东什么都不想干,只想歇一歇。但是中文之星的成功,早已让王志东成为名人。
四通总工严援朝、副总裁刘菊芬以及技术部的王杰都竭力想拉王志东进四通,竭力向四通总裁段永基推荐王志东。
当时四通原总工王缉志刚走,四通亟需技术方向的大拿。四通刚在香港上市,有大把的钱,却没有个拳头产品。四通希望能够通过王志东的“中文之星”,与方正、联想争第一。
王志东和刚离开的王缉志深聊了一番,向四通提了4个苛刻的要求:
1、不进四通,独立成立新公司,要对新公司投资力度大,保证资金正常;
2、只做高新技术(后来这一定义又被慢慢缩小,从只做软件一直到只做中文软件),除此之外的一律不做;
3、人权财权独立控制;
4、给管理层股份。
不想成为第二个王缉志,王志东也不能让四通利方成为第二个新天地。
王志东没指望四通全答应这4个苛刻的条件,但这些条件段永基全答应了。
500万港币, 20%干股。1993年12月,王志东创立了新浪的前身: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那一年王志东26岁。
1993-1998期间,四通利方多次承接863计划,并被列入火炬计划向全国推广,奖也拿到手软。richwin被世界权威杂志《 pc world 》(香港版)评为最佳中文操作系统,短短几年的时间, richwin取得了国内微机中文平台预装软件市场80%的占有率。
这些业绩使得四通利方作为风险企业其价值大为增加。据评估,此时四通利方公司的总资产已达到800万美元以上。
四通立方吸引了一批国内一流的软件开发人员,连已故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也曾是公司的特聘顾问。
四、资金危机
1995年7月,王志东第一次来到向往已久的硅谷,开始四通利方的融资。
王缉志和新天地对他的影响太大了,他一直以来都没有安全感。四通利方作为一个中关村的企业先天性不良,很多东西非常不规范,包括他的20%股份在法律方面都没办法兑现,管理层的股份承诺更没办法落实。
王志东不只是想要融资要钱,他一直向往硅谷的风险企业经营模式,想通过改变四通利方的股东结构,把四通利方变成像硅谷的公司一样。
这一次,他要主动出击。
冯波(策源创投创始合伙人,时任罗伯森·斯帝文思公司副总裁)不停地给初来乍到有些找不到北的王志东打气。“四通利方不是一个中国软件公司,它是一个国际性软件公司,只不过总部设在中国。”
被冯波鼓动起来的王志东回到北京谈海外融资,立即被泼了好几盆冷水:“你要干什么?怎么不踏踏实实做业务了?”“咱们是个‘土’公司,就要用‘土’办法做,在中国做公司就要有中国特色,美国那套办法拿来肯定不行。”
在当时,中关村从来没有拿过外国人的钱,张朝阳也还没有开始在纽约和波士顿之间为自己的梦想奔波。
1995年12月,王志东与罗伯森·斯蒂芬投资顾问公司签约,罗伯森·斯蒂芬负责重新包装四通利方,推介给投资人。
罗伯森·斯蒂芬向王志东要钱,王志东说:“没钱。”“没钱怎么办?”王志东说:“你先给我做,不成功不收费;成功,费用实报实销,报酬按融资比例付。”
对方竟然同意了,王志东真是撞上了大运。
1、罗伯森·斯蒂芬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是个对中国很有感情的老先生,喜欢猎奇和冒险,公司刚成立了一个中国部,半年多没一笔业务,老头子希望拿四通利方做个实验,希望通过四通利方作为发展中国业务的突破口。
2、四通利方和ibm、hp合作的材料,可读性很强。
罗伯森·斯蒂芬对王志东说:“你压一压价,中国、软件、政治、盗版,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你们公司风险太大,我是投资专家,你听我的没错。”王志东将头扭到一边,不听。
罗伯森·斯蒂芬对投资商说:“你们升一升价格,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
最终,四通利方1997年定价850万美元。
1996年,科委和北京市经贸委同时批了四通利方两个项目:一是新一轮的火炬计划项目,二是“九五”技改项目,一共2000万元人民币银行贷款。项目的所有手续都办完了,但到了银行,款就是贷不出来。软件当时在国内根本没发评估。银行问王志东,拿什么抵押?王志东说,“没什么可以抵押,就拿这帮人的脑袋。”一直到现在,王志东也没用上这笔贷款。
到1997年年初,最初的500万港币差不多用完了,公司面临资金危机。王志东开始在美国、中国香港、新加波进行“拜山门”似的路演,王志东说“路演就像沿街叫买,事先还要进行彩排,这样的路演进行过多少次,王志东已经记不清了。换得的结果是二三十家投资商对四通利方有兴趣。”
在罗伯森·斯蒂芬的斡旋下,1997年9月,华登、爱芬豪、罗伯森·斯蒂芬基金认可了四通利方850万美元的身价以及外加10%的管理层期权。签约一周之内,650万美元风险投资打进了四通利方在北京的账户。
四通利方选择华登,是因为华登作为当时著名的投资机构,能给四通利方带来很多的附加资源,比如后面帮忙引进沙正治。
王志东主动提出不参与此次10%的股票期权分配,他的20%股份,被稀释到了13%。
按照银行存一贷二的规定(1997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8.2898),四通利方至此可运作资金达到1.5亿元人民币。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笔巨款。要知道,张朝阳1996年8月的第一笔融资才17万美元,1998年融得了220万美元的第二笔融资。
拿老外的钱,这在当时的“中关村”里还是新鲜事。这也是国内it业获得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四通利方成为国内it产业引进风险投资的首家企业。不过,三次赴美之后,王志东不仅带回了650万美元的投资,还更加明确了公司要向互联网发展的方向。
从1997年到1998年,王志东连续3次去了美国,通过华登银行的茅道临见了20多家软件公司、硬件公司、互联网公司等各式各样的公司。1998年8月,王志东第一次看到北美最大的中文网站华渊生活资讯网srsnet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和华渊总裁姜丰年的见面,是在一个月后。
五、和华渊合并
1998年9月下旬,姜丰年来到北京,王志东租车到饭店,专门去看望姜丰年。
两个人一见如故,姜丰年意识国内市场的巨大,而利方在线有着巨大的访问量。而对于王志东来说,如果两家公司合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王志东回去后,越想越激动。
一项震动全球华人网的并购计划已经打下了伏笔。
第二天,姜丰年应邀到四通利方公司,见到软件开发专家严援朝以及从美国来的财务专家马克(原罗伯森·史蒂文斯公司(rsco)的代表)。随后退掉回美国的机票,转道香港,和华登集团副总裁茅道临见面,因为华登集团同时担当着四通利方与华渊资讯的融资公司。茅道临听了姜丰年的想法,表示非常愿意努力促成这件事情。
姜丰年急着和王志东签字,华渊原本谈好的一笔1500万美元风险投资却对他说:“为什么这么着急,你们之间的合并好不好,不好评判,但你没给我时间考虑,就让我同意,我接受不了。”
姜丰年火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不着急,他就跑了。”过了几天,姜丰年对王志东说,“我已经拒绝了那1 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王志东很佩服姜丰年的勇气,因为那个时候,王志东还没有给姜丰年任何承诺。
佩服归佩服,王志东、姜丰年为了各自公司的利益互不相让,王志东将四通利方的估价,从1500万美元,抬到了3000万美元。翻了一番?王志东差点被轰出会议室。姜丰年看中的的是,华渊和四通利方的合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这是他想要极力促成的。而四通立方上半年的250%的增长,也是实实在在的。经过9天的艰苦谈判,姜丰年终于最终点头。最后,双方共同承认,四通利方值3000多万美元,华渊值2000多万美元。
六、新浪出世
协议签完的最后一天,姜丰年征求王志东的意见,双方合并后的新站点该叫什么名字?华渊的英文名是sina,姜丰年的策划人提出新网站的中文名用“赛诺王”,并且印刷品即将付印。但姜丰年一直觉得字面没有含义,不到位。王志东当时没有回答。
第二天,一夜未眠的王志东告诉姜丰年,新网站的名字叫“新浪”。
1999年1月,新浪开始向外放风说,要找1500万美元风险投资,弥补华渊此前拒绝的1500万美元投资损失。风一放出去,就收不住了,三四千万美元投资想进来。
刚合并就急着融资,是因为新浪在1997年融到650万美元,一下全打进了北京账户,国家为了堵“假合资”,对外汇的汇出管制很严,致使北美新浪根本没法用到这650万美元。另外,要做这么大格局的internet,650万美元也肯定不够用。
新浪10月融资的身价比3月又涨了很多,新浪本来只想融3000万美元左右,因为新浪的身价越涨越高,很多投资商投了很多,还占不到1%,不太甘心,致使投资额度越来越大,一下冲过了6 000多万美元。
经过和华渊合并,经过3月的2500万美元融资,经过10月的6000多万美元融资,王志东原来的13%股份已经被稀释得很薄了,有人推算过,认为不超过2%。比例越来越少,但值钱越来越高,王志东喜滋滋的。
身为管理层,王志东不同意企业最终被资本控制的说法。“这要看你的股东是否足够分散,要看自己争不争气,如果你对业务最了解,能完全ctrl公司,就不会像张树新那样被推翻。”
当时,张树新被资本逐出局,15名高管离职的风波,让很多人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