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电商私藏公开 | 最近我都在哪儿买东西

点击上方“搞艺术一横”可以订阅我
过去的一年,我的网购生涯出现过两次重大心碎。一次是我一度兴冲冲推荐过的英国电商avenue 32,在苦苦支撑六年,又契而不舍地以1-2折的价格甩货了一个月之后。出其不意地,网站首页挂出了关张通知。
另外一次是style被farfetch收购,而那些曾经被我狂热喜爱的合作款也在一瞬间云泥入海,再也找不到踪迹了。
有过这两次阅后即焚般的推荐经历,我决定再接再厉,给我收藏夹里秘密捂了很久的小众电商们一次集体露出的机会——至于到底是会对销量有促进作用呢,还是会干脆奶穿,我暂时不想考虑……
如果说奢侈品电商之于我们,是不可不逛的综合商场,华丽、折扣最多。那么很显然,小众电商就是买手店一样的存在。它们用卓绝的品位以及审美而引领我们见识到更多的品牌,或者在那些古老而又优雅的品牌中发掘到使人感到颠覆、进而产生消费冲动的单品。
就算不买,只是随便闲逛,日常接受一下时尚熏陶也是好的。
所以,趁着这个所有网站都开始final reduction的购物良机,我来聊聊自己平时最喜欢去的几个小众电商。在此之前,请大家拿好笔记,注意记录重点。
the line
1
the line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在时髦届也算声名赫赫了。这可能也是因为它的编辑内容做得极富艺术洞见,可读性极高。而且还在纽约与洛杉矶开设了实体店the apartment——因为将时尚单品的陈列完全融入到家居陈设中,而被奉为必须到店拜访的纽约买手店之一。
至于the line本身,也像是为品位优雅、生活优渥的名媛们量身定制的购物网站。模特高大健美,但封面都是半身照,非常忠实地反映衣服的质地和轮廓,搭配也质朴简单,属于你看完并不会对自己的身材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能以相对客观公正的眼光来评价衣服本身,进而做出购买决策。
the line比较值得买的当然是lemaire, protagonist这些极简风格的品牌。但是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哪怕是dolce& gabanna,买手选出来的款式也并不难看。甚至上一季它们屡次三番拿来搭配的一双manolo blahnik,已经因为断货而列在我的搜寻list之首了。
由于the line正在进入最后额外八折的清货,而且截止日期就在1月28日,所以我认为时不我待,必须放在头一位。因为截止到发稿前为止,还有一些我认为值得抓住的消费重点。
地址:http://t/r8vswcd
八折code:weekend20
totokaelo
2
totokaelo可能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美国电商了。它们体量相对大,品牌也有一百多个,所以其实已经算是能把小众设计师品牌一网打尽了。比较难得的一点是,还包容了不少亚洲设计师,例如韩国的low classic,以及中国的ms min。虽然对于我来说,买它们并不需要这么大费周折,但还是能看得出来,totokaelo的视野宽广,认真逛起来,半天很容易就耗进去了。
totokaelo的创始人比较热衷于yohji yamamoto这一类的先锋设计师,早期是北美为数不多的几家可以买日本设计师品牌的线上买手店。但从去年开始,totokaelo被need& supply的母公司收购了,风格也开始向潮流酷女孩的路数靠拢。但好在模特们还不是酷得让我望而却步的那一类,而且尚且有我衣柜里最常出现的ann demuelemeester, yang li,所以它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我日常最爱逛的电商之一。
如果不是因为不翻墙的情况下,totokaelo太难打开,我在这上面的购物可能会金额更加惊人。
与其他高冷系的奢侈品电商不同,totokaelo上也是有不少折后几十美元的实穿货的,比如viden的开司米毛衣,各式球鞋。
顺势一提,今年最爱的几件高领针织衫,群众反映找不到的三折calvin klein,我都是在totokaelo上买下的。
目前,网站还是低至三折的状态,而且吓唬我说已经是final reduction了,对它还会不会有额外的code,我心里也没谱,每天刷新持观望态度。
地址:http://t/r8pvr1v
24 sevres
3
好吧,24 sevres并不是小众电商,而是lvmh集团精心筹备的,预备和net-a-porter狠狠抢夺奢侈品线上购物市场份额的。所以它们拥有相当齐全的大品牌,不仅自家旗下的louis vuitoton, loewe等等,竞争对手prada和miu miu也位列其中。
其实,它就是巴黎优美商场le bon marche的线上版,我十二月底在上面买了一件maison margiela的秀款大衣,顺便收获了一封来自巴黎的亲切问候卡片,包装相当惊人,甚至连maison margiela店内的衣架都一齐附送了,可谓是实体店购物都享受不到的奢华礼遇。
请尽情夸赞我的美丽外套,毕竟贵
24sevres的优势是,秀款比较多,传统的大牌儿和设计师品牌应有尽有。但是,模特的上身图都挺灭high的,往往是,看封面平铺觉得这衣服还行,结果点进去看完全身搭配,就觉得这衣服没有也行。
不知道大集团是什么路数,也可能是想忠实反映群众的平均搭配水准。
rick owens这件牛角扣大衣我虽然不会买,但看左图也没有很差劲吧,到了右图就一言难尽了
24 sevres目前还只是最低4折,考虑到法国的打折季一向克制,所以不知道将来还不会进一步折扣,另外,无法直邮也是一大购物败笔。我那件大衣,就是花费了一番力气,从美国的私人收货地址运回来的。
这样费心费力,也是真的喜欢到了极点。
目前最想买的是miu miu的牛仔裤,以及stella jean的半裙。从我截图上也能看出来,24 sevres更适合那些喜欢花哨单品的人。
地址:http://t/r8z9uma
envoy of belfast
4
envoy of belfast,本身是一家开在北爱尔兰belfast的买手店,选择的都是一些冷淡、舒适而又高品质的设计师品牌,手工制作的首饰等等。
几年前,我还在英国时,很爱在这家买东西,因为那时可以网购dries van noten的平台还不多,恰好它们可以,而且选款并不难看,避开了dvn那些过火的、舞龙舞狮的刺绣,卖的都是结实耐穿的基本款。
如果你是还处于网购摸爬滚打阶段的,那么最好不要太高看自己的眼力,选择这种风格纯粹单一,款式稳定不出错的电商,是放过自己钱包的一种方式。
envoy of belstaff每一季都会换模特,我觉得最新一季的像是一位素人模特,传递出来的感觉就是冷静有主见的中年女知识分子——可能作为一家欧洲不出名城市的买手店,其主要顾客群也该是这样的人。
至于正在折扣的这一季,相信大家看完图片就会哭着喊着要买comme des garcons了。也是很奇怪,一摸一样的衣服,在saks fifth avenue上无论怎样跳楼价甩卖,我都不心动。但看到envoy of belstaff在卖,又觉得只有穿这种衣服,且只穿这些,才配被称作“有风格的人”。
engineered garments不值得重点关注一下么?还记得我之前在日本买的那顶棕色暗花纹的棉布帽子么?
总之,envoy of belstaff虽然货品不多,折扣也不算有巨大优势,但胜在邮寄欧盟以外地区可以减去一大笔关税,而且在这上面买东西,实在是很少有失手的时候。哪怕它们进货的guidi靴子,也是guidi中少有的,能对我路子的款式。
这确实是一个我很有私心的小电商,请大家认真对待。
地址:https://envoyofbelfast/
antonioli
5
米兰的antonioli,称呼一句“如雷贯耳”不过分吧。但凡对“暗黑”这个词汇有些感知度的人,应该也了解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买手店。
米兰的门店,以极具风格的室内装饰、陈列布置而知名。但其实这一类的买手店,总归是大同小异的,如果在当年还能称得上个性鲜明的话,那么到了2018年的今天,世界上知名的大都市,应该都存在着这样的一间买手店,所以对于并不是真诚地投入暗黑系穿衣的我来说,没有什么非它不可的情感。
antonioli在中国的业务应该开展的还不错,以至于它早就上线了中文版,直邮或者过香港转运的邮路也很顺畅,我看只差开通支付宝扫码付款这一项了。
antonoli并不仅仅只买先锋设计师品牌,valentino其实也是它们常年进货的品牌之一。看到网站上把valentino与uma wang拍得如出一辙,我不禁有些恍惚,不知所谓的品牌与设计师风格的差异,是不是只要用心拍照就可以被抹平。
antonioli上疯到爆炸的款式是有的,但是实穿款也占一半。虽然引入的品牌算不上新颖,在电商全面开花的今天,已经远远不算独一无二了。但我依然决定给予尊重,每季度都会观看几次,买不买倒是另说,就算感受潮流命脉吧。
地址:https://antonioli.eu/zh-cn/cn
machine-a
6
走潮流路线,时刻把握时代命脉的,我还推荐伦敦的买手店machine-a。
这家开在soho的店离中国城相当近,周末出去吃饭玩耍,总是会经过的,只是你未必会多留意一眼。
店面不大,狭窄的试衣间甚至容不下穿衣镜,需要走过长长的通道来照全身,顺便接受店员们的目光注视。我上次去这家店时,感受到强烈的压力,因为很不巧地被其中一位中国店员认出来了,而我本人驾驭起这种风格,又是非常力不从心的,所以最后落荒而逃了。
machine-a目前的首页图片是这样的,是不是酷得让人闻风丧胆?
但确实,这家买手店眼光高,虽然并不一定是我的路数,但不妨碍我每次都想进去接受一下教育。而且也未必挑不到适合自己的衣服,比如之前在这儿买了noir kei ninomiya半裙,这次折扣期又买了件sirloin菱格外套。
另外,这是一个难得的更适合男生来逛的电商,消费完立刻在精神上化身为soho区酷酷男孩,头发短到贴住头皮,脸部线条冷酷但眼神又很无害。
地址:https://shop.showstudio/
boutique 1
7
boutique 1则是一家迪拜的买手店,但在伦敦也有分店——理所当然地开设在knightsbridge。
迪拜两个字足以说明一切,所以它的基调就是名媛风。从选款到模特fitting再到拍摄,都很名媛。
我对它的好感主要来自于:去年年初在这儿买到了一只the row绿丝绒打结包。我买的时候,这只包刚刚出,也不算街拍热门,我还颇有些犹豫——一个包袱皮就卖到1000美元么?是不是有些夸张。
日思夜想了几天终于拿到手,发现果然还真就是一个包袱皮。好在它自己还算争气,凭借在街拍中比较上镜的优势,让我觉得挣回本了。
回到boutique 1,之所以推荐它,是因为它常年都有折扣区,适合所有不花钱就手痒的时候翻来看看,算是除了yoox与the outnet之外的另外一个选项吧▼
况且从都市白领通勤装到怪趣少女品牌都有,包罗万象,不可谓不好逛。
地址:http://t/r8zldfx
the webster
8
最后一个,让我们走入迈阿密热情不羁的海岸线,来观赏一下当地时尚买手店的品位。
the webster成立于经济萧条的2009年,但如何触底反弹,迅速发展的呢?谜,反正到现在为止,the webster已经在纽约soho开了店,而且装修风格非常摩登浪漫,直接让我联想到那个昂贵的地毯品牌cc-tapis。
the webster纽约店
我搜了一下采访,the webster的创始人还曾经表示可能与farfetch合作,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自己创办了网站,我相当满意这个结果,因为the webster自己的电商网站,在视觉效果方面很用心,完全满足了俏皮少女的购物幻想。
至于卖的东西嘛,我看和matchesfashion也蛮像的,只不过折扣比matchesfashion更低,到现在为止几乎都是三折。
好些我看别的网站早早断码的款式,the webster的尺码倒是相当齐全。
地址:http://t/r8zyghq
本来想凑齐十个,但这篇篇幅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我就不强求了,也放各位一马,其他的以后再聊。
其实所谓的小众电商,大多都是买手店的线上店,很多买手店苦于自己业务发展得不好,或者无力支持,都会干脆将线上销售的业务并给farfetch。比较极端的例子是browns,连带实体店也一起卖掉了。
其实只要买手店本身的调性不变,风格维持得好,股份的所有权在谁并不值得我们关心。唯一要担心的是,在像farfetch一样体量巨大的电商平台购物时,会不会做成盲目的购买决定。
对此,我的建议是,还是从小而精的买起,慢慢摸索自己适应的风格,等到在广阔天地也不会迷失的时候,或者准确知道自己适合哪个品牌之后,再投入到线上购物对于金钱和时间的双重消耗战中。
建议收藏转发
搞艺术一横
长按,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