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攀岩——大峡谷历险记

大峡谷历险记
我对大峡谷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从91年到07年,16年之间去了五次,有自己路过,有和朋友一起去的,有和家人一起去的。每次看着令人窒息的大峡谷,都有一种冲动,想走到峡谷底部,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了却这个心愿。每错过一次机会,这个冲动就更加强一点。最后,走到大峡谷底部成了我死前一定要做的事情之一(on my bucket list)。
偶尔和朋友聊起这事,人家觉得很奇怪:不就是一个峡谷吗?至于那么神魂萦绕吗?我也说不出为什么。只是莫名地想起john krakauer的纪实小说“into thin air”里的一个故事:有记者问登山家george mallory: 珠峰这么危险,你为什么一定要爬?回答: 因为山就在那里 (because it is there!) 。很多人会说: 这叫什么回答,跟没答一样。但是喜欢爬山的人会对这句话产生强烈的共鸣: 没有比这更好的回答了!这句话在喜欢爬山的人群里成了人所皆知的名言。george mallory最后死在珠峰上,没有人知道他死前是不是登上了峰顶。
有人会因为钱财不顾一切,有人会因为权力、名声铤而走险,更有人为红颜知己而视江山如粪土。对我来说,过不了的坎儿竟然是高山!曾经有个梦想: 要登上珠穆朗玛峰!借了十几本有关登珠峰的书,其中最激动人心的一本就是 “into thin air”。看完这些书,我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始我的准备工作。但是这个梦想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出乎意料地夭折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的小女儿从小就喜欢读小说,而且阅读速度奇快。 我看完这些书放在桌子上,准备第二天还给图书馆,没想到她抽出其中一本,很快读完了“into thin air”。看完书,她走到我跟前,眼泪流成两条小河:“爸爸,你要爬珠穆朗玛峰? 你太自私了! 这书里写的: 进珠峰大本营的人里,25%的人没有活着出大本营。我知道你不怕死。但是,你想过没有? 妈妈、姐姐和我怎么办?” 我一时语塞。没等我反应过来,她斩钉截铁地说: “你要去爬珠穆朗玛峰,我先死给你看(over my dead body!)” 我以前觉得,我这个人喜欢冒险,我太太就是上帝派来看管我的人。现在知道了,还有更厉害的角色。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做父亲的除了投降还能有什么办法? 我长叹一口气,说: “我答应你,我不去了。”女儿抱着我失声痛哭:爸爸,对不起,但是我们不能失去你!''
我并没有完全死心。第二天,我跟女儿说:“你看这样行不行:如果哪一天我患了绝症,但是身体还好,我就要去爬珠穆朗玛峰。我宁愿有尊严地死在山顶,也不愿意在病床上被护士们扒拉来扒拉去,没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女儿听了,又抱着我哭了。但是这次没有再说不。 这,就是我们的约定,也是我唯一的希望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家人面前提起过珠峰。
我的目标转向了大峡谷。这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又没有太大风险的活动(至少我当时是这样认为)。2016年2月,我开始计划大峡谷之行。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从头开始就保持低调、低调、再低调。一直跟家人说,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徒步旅行。
这里先卖个关子:我去了大峡谷一趟,回来后汽车每加仑的里程数增加了大约4英里。知道是为什么吗?车城的童鞋不要让我失望噢!标准答案在后面。
大峡谷有各种不同的走法,有人背着行李下去,在谷底露营,然后再上来。如果不想背沉重的露营设备,谷底也有旅店可以住,不过要提前半年一年预订。有人一天下到底再回来,叫dayhiking。还有一种走法: 从一边下去,另一边上来,叫rim to rim,然后坐车回来。如果不坐车,继续原路返回,那叫rim to rim to rim或者是r3。当然更牛的人可以r5, r7等等。我选择了r3。这一种对我很有吸引力,因为它有足够的挑战性,万一不行了还可以坐车回来,也可以在对岸住一个晚上。
决定要去之后,第一件事情是找旅店,因为那里的旅店非常难订,要提前半年多,才有可能随便挑日子。而我当时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北沿的旅店最难订,因为只有一家。南沿的旅店比较多,但是日期也不是可以随意挑。最后,只能找到6月2日一天在北沿的旅店。随后,其他一切安排都是围绕这一限制而定。我的计划是:飞到拉斯维加斯(其实还有更近的flagstaff,但是机票订不到)。从拉斯维加斯租一辆车,开到大峡谷南沿(280英里,大约4个半小时),在那里住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起来下峡谷。估计中午到北沿,那里我订了一个房间。住一晚,第二天回南沿。如果到了北沿,感觉良好,可以放弃订的房间,当天走回南沿。
先介绍一下徒步的路径,大峡谷有三条主要的徒步路径:south kaibab trail,bright angel trail,和north kaibab trail。north kaibab trail通北沿,其它两条通南沿。北沿海拔2511米,南沿south kaibab trailhead海拔2195米,bright angel trailhead海拔2085米。south kaibab trail路上没有水站,所以一般建议可以往下走,但是不要往上走。north kaibab trail全长14英里,bright angel trail全长9.5英里,south kaibab trail全长7英里。当然想三条路都走一下,所以只能是从south kaibab trail下,回来时走bright angel trail。这样走的话,南沿到北沿21英里(34公里),回程23.5英里(38公里)。
在准备过程中发现,south kaibab trailhead那里不能开车过去,走路的话又有点远。因为不知道回来是什么时间,怕没有班车,於是我决定把车停到离bright angel trailhead比较近的backcountry information center的停车场,然后坐车去south kaibab trailhead。找班车,最早早上四点发车,大约四点半可以到south kaibab trailhead。我当时估计,爬山可能要八个小时。
计划时,我想了一下,这次旅行的成功需要很多事情顺利地做好。1.我要能够从家里开车95英里到休斯顿,开车路上不能出事,也不能堵车。2.到机场以后,安检的队还不能排得太长,否则有可能误了班机。3.飞机需要按时起飞,安全到达维加斯。4.到了那里以后,要能租到一辆车。5.要能顺利地从维加斯开到大峡谷。6.到了以后要能住进南沿旅店。7.第二天要能够安全的下山、上山。8.要能顺利地住进北沿旅店。 9.第三天下山、上山,走回南沿。10. 开车从大峡谷回到拉斯维加斯(在平时这不是个问题,280英里不算什么。但是在暴走了两天以后,没有休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会不会打盹?) 这些事情有一件出了差错,这次的旅行就不能成功。后来我每次顺利完成一项,就打一个对钩(check)。
每件事出错的概率都很小,但是用p1*p2*···*p10这个公式一算,很吓人的!概率这东西不能全信!都用概率来算的话,很多事情就不要做了。四平八稳,生活岂不是很无趣。
6月1日,我早上5点从家里出发,开车到休斯顿。行李很少,只有一个小背包,一根爬山杖。那顶帽子看着不起眼,但没有它估计走不出大峡谷。
一切都很顺利,只是租车时耽误了一个小时。下午就住进了南沿旅店。哈,前6条就这样顺利完成了,6个对钩!趁着天还亮,四处走走,照了几张相,也熟悉了一下路,免得回来时精疲力尽再走错路就痛苦了。南沿的景色相当不错。在徒步路径上走了一小段,有点等不到第二天的感觉,真想直接就下去了!
这里就是bright angel trailhead.
手机照的,效果不太好。如果你身临其境,会有令人窒息的感觉。
下面这张是网上拷来的。长长的之字形大上坡挺震撼的吧?对了,这就是大峡谷的魅力之所在!
计划行程时,看到了网上有关夏天高温的警告。六月份地面温度可能只有80多度(华氏),但谷底气温可达110多度。如果是有太阳直射,加上高湿度,感觉可能象140f。我买了10几包粉状gaterade,这样一到水站就可以泡着喝。照相时看到一处警告:每年夏天有600多人不得不寻求公园警察的帮助,另外150多人最终用直升飞机救出来。大家一定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我当时心想:我有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吗?暗自说:no wei。
6月1日,晚上兴奋得难以入眠,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简直就像跑马拉松的前夜一样。早上三点钟,实在觉得在床上躺着太无聊了,就起来了,先为这次徒步祷告。4点顺利上了班车,4点32分开始下峡谷。 天还是一片漆黑,只有满天密密麻麻的星星,让久住城市的人们不断抬头仰望。不管是天上的繁星,还是脚底的大峡谷,面对大自然的神奇,不禁想起罗马书一章20节:“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虽然准备了手电,但是一个人在山路上行走还是有点不安全。好在一起坐车过去的有十几个人。其中六个人很快就开始下山了,其他人还在收拾背包。我决定跟在这六个人后面。其中走在最后的那个人跟我聊了一会儿,他们是从阿肯色来的,跟我的计划一样,从南沿到北沿,然后住下来,再在从北沿回到南沿。我也告诉他我的计划,他问我准备几点到北沿,我说大概两点吧。其实我心里计划的是12点左右,怕人家觉得我吹牛,随口说了个两点。他说,他们的计划也是两点左右到。他又说:“很多没有经验的人,往往开始走得太快,到后来就没有力气了。两点,应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以后,天渐渐亮起来了。我本来想超过他们,因为感觉他们走得有点慢,但是有点不好意思,毕竟在黑暗中借了他们的光。正好这时候他们停下来照相,我就一直往前走。这时候,我成了那天下大峡谷走在第一个的人。我越走越快,一小时后,那六个人都看不见踪影了。一个人在大峡谷里走,万籁俱寂,有一种幻觉,好像这个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不时地停下来照相,带的水都没怎么喝,因为下山比较容易,阳光照射也还不太毒,连汗都没怎么出。因为照相,停得比较多,我就顺便往后看,想看看那六个人赶上来没有。没看到他们,倒是看到后面不远处有一个人在跑步下山。这让我大吃一惊。等他到我跟前的时候,我按照规矩退到路边,让他跑过去,他说了一声谢谢,我说了一声不客气。作为一个跑者,被人超越是一种很不爽的感觉。这里顺便提一下大峡谷的徒步规矩:行人要礼让骡队;走下坡的要礼让走上坡的;同一方向的,走得慢的要让走得快的。
我也想跑,但是又不好意思,怕跑不动被他笑话。等他跑出去大概有几百米后,我才开始试着跑步下山,想尽力地跟着前面的跑者。第一次跑山路,发现很不容易跑。下坡必须控制速度,否则越跑越快,肯定要出事。这样跑对膝盖的冲击力很大。因为路面不平,路上还都是碎石子,必须全力以赴控制脚面,否则很容易崴脚。跑山路和平时的跑法用的肌肉很不一样。跟跑跟了大概有1.5英里,我开始意识到,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个跑者,心里很清楚: 如果出发的时候速度太快,会是什么后果。我果断地停止了跑步。虽然心有不甘,还是眼看着前面的跑者离我越来越远,很快转过几个山弯,就见不到他了,我又变成一个人自己走。虽然只跑了1.5英里,但是还是感觉体力消耗比较大,还出了不少汗。赶快把长裤脱掉,变成一身短打。一路上,停下来照了几张相,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景色真的不错,气温也不高。
远远地能看到谷底的科罗拉多河了。
再转过几个弯,就快到河边了。
这张自拍照神情还算自然,看不出太多的疲态。
7点40分,下到谷底了,7英里下坡用时3小时8分。比我想象的略慢。照相用时多了点,特别是自拍,为了省电,每次要把蓝牙打开、关掉。
从谷底往上看,面前好像就是一座座的大山。
徒步大峡谷听上去和爬山差不多,上北沿相当于爬一次华山,上南沿相当于爬一次泰山。就好像把华山和泰山搬到一起,让你爬完华山爬泰山!除了大峡谷,哪里找这样的机会啊?!但是一般爬山是先上后下,从体力分配的角度来说,比较合理。而徒步大峡谷正好相反,到最后体力透支的时候还要走上坡。所以徒步大峡谷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经历。
在河边照相时,正好有一队骡子过桥,这是我下到峡谷后第一次见到骡子,还觉得很新鲜。后来在路上见到很多次,每次还得躲到一边去给它们让路,它们一过,踢起满天黄土,令人窒息。而且满地拉屎,引得成群的苍蝇乱飞,很是恶心,后来见到骡队就讨厌。

下面这张是网上拷的。骑骡应该很无趣的,和坐缆车差不多吧。我去爬山最讨厌的就是缆车。
过河不久,就到了bright angel campground和phantom ranger station。按图上标的,这里应该可以打水。但是我在路上没有看到水站。一来赶路心切,二来早上没出太多汗,我想就算了,找不到就继续往前走吧。后来看到一对印度夫妇,可能是住在附近的旅店(见下面的照片。看上去挺不错的,不过想住最好提前一年订),大概早上刚起来,到外面来呼吸新鲜空气。我就问他们: 这里有打水的地方吗? 那位印度女士非常的热情,她带着我绕来绕去找到了一个自来水龙头。我在那里喝足了,然后灌满了一瓶水,吃了一点干粮算是早饭,然后就上路了。后来才知道,要是没有这位印度女士的热情带路,我如果不喝水不灌满水的话,后果会非常严重。那时候才八点多一点。
开始向北沿进发。一开始坡度还挺平缓,我走得比较快。看了一下图,下一个水站7.2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