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白皮书2017》发布

1 管理制度及最新政策
1.1 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制度
中国已经成为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废弃大国。2009年,国务院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建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目录制度、基金制度和处理企业资质许可制度。其中,基金制度是生产企业(包括进口商)缴纳处理基金,补贴给有资质的处理企业。基金制度是我国电器电子产品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重要体现。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管理涉及多个环节。不同环节的主管部门也不同。其中,发改委负责制订和调整目录;财政部负责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商务部负责回收的管理工作;生态环境部负责拟定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同时负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针对目录外的电子废物,依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总局令第40 号)进行名录管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一些拆解产物,例如线路板,属于危险废物,其处理应符合《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废弃制冷器具中制冷剂的回收和处理,应遵守《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2016年,工信部和财政部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将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纳入绿色制造管理体系中。此外,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和科技部开展的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也在积极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建设,引导生产企业参与回收体系的建立。
1.2 最新国家标准介绍
gb/t 34868-2017《废旧复印机、打印机和速印机再制造通用规范》是由全国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委员会(sac/tc297)提出并归口,由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北海琛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印刷机办公自动化消耗材料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制定。该标准于2017年11月1日发布,2018年5月1日实施。
再制造行业在我国已经发展十余年的历史。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再制造产业。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和《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2011年7月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发布了五批再制造产品目录和两批在制造企业目录,其中越来越多的办公设备和办公耗材再制造产品和企业入选。
本标准针对办公设备再制造企业和再制造产品标准化滞后问题,在再制造比较集中的复印机、打印机和速印机领域, 提出整机再制造企业、从业人员、管理、再制造生产过程控制、再制造环境控制和再制造产品的基本质量要求等,特别是再制造企业和再制造产品与原装主机企业和产品之间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做出规范。
2 行业发展概况
2.1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行业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见图2.1。第一个阶段是2009年之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个体回收为主的传统再生资源回收模式; 第二个阶段是2009-2011年,在国家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下的以零售商和制造商为主的家电以旧换新回收+ 政府补贴回收模式;第三个阶段是2012-2015年,在《条例》和基金制度下,以个体回收为主的传统再生资源回收模式;第四个阶段是2016年后,传统回收模式与创新回收模式共存的发展阶段。
从2016年开始,商务部大力推进创新回收模式, 包括互联网+回收、两网融合发展、新型交易平台、 智能回收模式等。大量创新回收公司涌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推动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体系。工信部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构建绿色供应链企业示范推动生产者为主导的epr回收模式。2016年在行业内称为创新回收元年。
2017年,这些创新回收模式快速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行业呈现以下特点:
(1)互联网+回收的品类不断扩大
2016年,互联网+回收模式主要以手机为主。到2017年,互联网+回收已经扩展到大家电产品,例如深圳的爱博绿、上海的嗨回收、北京的有闲有品,均以废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为主要回收对象,并在全国各地广泛布局。与传统的回收模式不同,互联网+回收主打绿色品牌,回收的产品优先再使用,不能再使用的交给有资质的处理企业进行拆解处理。
(2)epr回收模式初见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epr试点,生产企业的epr回收网络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截止到2017年第2季度, 试点企业共建立13486个回收点,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1793.81万台,废铅酸蓄电池14.6万吨。其中,首批目录产品834.67万台,占2015年全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处理数量的15.77%。电视机的返回率(回收数量与上一年销量的比值)达到7%,电冰箱为5.98%。
(3)地方政府推进回收体系建设
2017年,北京发改委启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新 型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首批13家试点企业分为5种回收模式:环卫企业依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网络回收、生产企业依托销售网络回收、销售企业“以旧换新”回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拓展服务范围回收、以及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回收”。北京的试点对全国回收行业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的发展也经历 了四个阶段。第一个是2005年之前行业自发形成的拆解处理集散地处理的阶段;第二个是在2005-2009 年国家主导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示范企业建设的阶段;第三个是2009-2011年国家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下涌现出的100余家废旧家电指定拆解企业处理的阶段;第四个是2012年后在《条例》和基金制度的推动下,形成的109家有资质处理企业处理的阶段。
2017年是基金制度实施的第5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给处理企业带来利好。但受基金征收补贴不平衡、补贴基金发放周期长的影响,2017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呈现以下特点。
(1)处理行业总体规模保持平稳
2017年,处理企业的处理能力仍维持在1.6亿台左右。根据环保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大中城市固 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显示,2016年103家处理企业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7935万台。2017年处理数量与2016年基本持平,行业总体规模保持平稳。 根据2017年第一季度公示数据显示,电视机的处理比例为61.4%,比2016年略为上升;电冰箱为8.0%, 洗衣机为16.8%,房间空调器为3.3%,微型计算机为10.5%。
(2)处理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上升
根据2017年第1季度公示的处理企业处理数量显示,处理量前10名的处理企业占第1季度的49.3%。 同比2016年第1、2季度处理量前10名的38.6%上升10.7%。
行业集中度的上升为拆解产物深加工提供条 件。但是由于新版国家危险废弃物名录将废电路板的元器件均列为危废,导致大量具有废电路板处理能力的处理企业将废电路板委外处理,处理企业的 深加工能力大幅下降。
(3)处理企业积极构建回收渠道
根据2018年处理企业调研,处理企业拆解处理 的废弃产品主要来源于传统的电器回收商。同时, 处理企业也在努力构建回收渠道。以电视机为例, 在调研的处理企业中,只有44%的处理企业全部依赖于传统电器回收商,有33%的处理企业已经自建回收渠道,还有26%的处理企业成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处理废弃电器产品的合作伙伴。
3 理论报废量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保有量和理论报废量的测算为行业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根据国家统计年鉴的居民百户拥有量测算的电器电子产品居民保有量见图3.1。2017年,彩色电视机居民保有量为5.4亿台,电冰箱4.3亿台,洗衣机4.1亿台,房间空调器3.9亿台,微型计算机2.5亿台,手机11.1亿台,吸排油烟机2.2亿台,热水器3.7亿台。
根据市场a模型(部分产品选用韦伯分布)测算的电器电子产品社会保有量见图3.2。
根据市场a模型(部分产品选用韦伯分布)测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理论报废量,《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2014 年版)》中14种产品2017年的理论报废量如表3.1 所示。其中,首批目录产品理论报废量约为1亿台,包括电视机3216万台、电冰箱2439万台、洗衣机1620万台、房间空调器2723万台。与2016年相比,2017年首批目录产品的理论报废量升降互现,总体呈上升趋势。
4 行业数据分析
2018年1-4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电器循环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29个省和直辖市环保部门官网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公开信息进行调研,针对纳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名单的处理企业开展问卷调研,并走访了回收和处理企业,调研结果如下。
5 处理技术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符合环保部发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规范拆解作业及生产管理指南》(2015年版)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情况审核工作指南》(2015年版)的要求。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以手工拆解与机械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均拆解效率较高。资源化利用率为回收再生材料的重量与处理重量之比。资源化利用率测算中不包括拆解产物中的需要进一步处理的部件。通过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的调研显示,2017年,虽然我国处理行业总体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但越来越多的处理企业开始关注拆解产物的深加工,尤其是废塑料的深加工和资源化利用。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技术和设备以国产 和自主研发为主,进口技术和设备(包括欧洲、台湾和日本),具有少量的市场份额。拆解工艺流程和处理技术向高效化发展。随着处理企业的发展,处理产品品种和产能的扩大,拆解工艺和设备的柔性设计和高效利用空间设计成为行业新的需求。处理企业已经开始技术和装备的升级改造。
6 实施成果
2017年,在《条例》和配套政策的推动下,我 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稳步发展,互联网+回收等创新回收公司在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下飞速发展, 推动我国多渠道回收体系的建设。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不论在管理制度方面,还是资源回收利用、节能减排、污染预防等领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6.1 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显著
通过调研,2017年,获得资质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拆解处理(未经审核)首批目录产品约7900万台,总处理重量约170.25万吨。根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测算,2017年,处理企业共回收铁37.2万吨、铜4.3万吨、铝8.1万吨、塑料40.5万吨。
同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规范拆解处理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特别是对环境风险大的印刷线路板和含铅玻璃的环境效益最为显著。印刷电路板交售给有资质的下游企业进行综合利用,大大减少了不规范处理带来的环境污染。
6.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废电冰箱和房间空调器的含氟制冷剂是破坏臭氧层物质和温室气体。通过调研,含氟制冷 剂(r12)的废电冰箱数量已经越来越少,且在废弃过程中仍保持制冷剂系统完好,能够进行制冷剂回收的产品就更少了。
2017年,废房间空调器拆解处理约为260多万 台,较2016年上升19%。天津澳宏是我国唯一获得环保厅(局)许可的回收hcfc、hfc、hc物质的企业。2017年,天津澳宏与50多家处理企业合作共回收r22(r22的odp=0.05、gwp=1700)房间空调器制冷剂约188.6吨,相当于减少32万吨co2的排放量。2017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对减少温室气体减排实效显著。
6.3 初步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
2017年,工信部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示范。同时,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引导生产企业构建产品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物流、以及绿色回收和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绿色供应链。商务部发布再生资源新型回收模式案例集,创新回收模式包括回收方式、经营管理方式、以及技术和设施创新三个部分。北京发改委启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发布新型回收模式案例和试点,推进绿色回收,构建绿色回收+处理的产业链。
6.4 处理行业管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2017年,越来越多的处理企业建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废弃产品的入库、贮存、拆解、销售等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时,不少处理企业获得了iso9001,iso14001,r2等国内外认证。
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技术的进步。2017年,液晶电视和显示器的拆解处理渐成规模。废电路板火法处理新工艺也开始产业化运行,例如汕头中节能,为处理企业延长产业链,开展废电路板深加工提供了新的 技术保障。
6.5 社会效益与国际交流合作
荆门格林美、北京华星绿源、烟台鑫广绿环等越来越多的处理企业列入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的发展不仅收获了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也实现了其社会效益。很多中小学生通过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对环境的危害,绿色回收处理的重要性。
中国是第一个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废弃 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进行管理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管理经验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