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养殖畜禽,最难熬的日子来了

北方农村四季分明,进入冬季后,农村人精心饲养的家畜家禽,提前感受到了“寒冬”的冷酷,它们的生命,进入最难熬的日子。
按照村人的说法:“天天伺候你吃喝,也到了你回报的时候了。”
听起来有些残酷。可猪羊原本也不是宠物,农民养它们,为的就是年底这顿肉,虽然养了近一年,有了感情,依然改变不了它们的命运。
一、家禽(鸡鸭鹅鸽子等)
鸡鸭鹅等家禽,是入冬后最先被农民拎了去集市上叫卖的。而且多为母鸡、母鸭。
为啥农村人最爱惜的母鸡母鸭,农民也舍得宰杀出售?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天气一冷,鸡鸭就开始储存脂肪筹备过冬,不正经下蛋了。
不下蛋的老母鸡老母鸭,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再继续喂养,等于光吃不干活,而且白白花费四五个月后,也未必就能恢复战斗力,一天下一个蛋。
所以,快刀斩乱麻,趁着冬季爱进补的人多,老母鸡还能多卖几个钱。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还真应了那句话:价值决定身份和地位。
二、肥猪
农村的肥猪,跟山羊还略有不同,就是为了养肥了吃肉的。
从古到今,杀年猪就是最大的民俗。在阿兮儿时记忆里,秋天刨了地瓜,家里肥猪就开始加精粮,要催膘了。
花生饼泡水,烀地瓜,都是上好的催膘精饲料。一天三顿喂着,猪吃得心满意足,无比过瘾。眼看着身子就一天天肥了起来。
看猪二哥这蠢萌蠢萌的忧郁小眼神。也许是终于认识到,长肉背后的不可言说,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了?
其实仔细算算,农民自家养的肥猪,成本真不低。若不是玉米等都是自家地里长的,不算钱,花八九个月养这么一头猪,比养猪场贵两倍也不止。
好在农村人也没想靠它发财,自家养的猪,都留着过年自家亲戚朋友们吃,也就不计较什么成本。
三、山羊
农村家里养山羊,也是两个目的。一个是喝羊奶,另一个是养肥了吃肉。
《木兰辞》中有句:“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被豢养的猎物,就是这样的命运。
胶东农村特色小吃,就是羊汤+面鱼。这买卖一年四季火爆,阿兮老家最多的就是羊汤馆,大集上的流动羊汤摊也是必不可少。
只是这小肥羊,被人这么一绑,突然觉得很不忍心。(有没有像我一样看不得杀戮,一转眼却吃肉吃得满嘴流油的“伪善人”?)
其实想开了,不管动物还是人,也不过是食物链中的一个链条,各有各的宿命。
农村,农民,农业,关注阿兮随笔,为您分享农村事,共同探讨三农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