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义强调了个人这一独特性,把千人一面的人作为活生生的个人规划清楚,这就为人的合作提供了基本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条件是谈不上合作的。因为,人们只在一个只有共性而无个性的环境中,人们因为缺乏互补的特性,更因为缺乏互相尊重的气氛,人与人之间只有奴役与被奴役之分,领导与被领导之别,服从与被服从之差,在此种情况下,人们的合作精神就谈不上。
马克思曾说过,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展个人的才能。其实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误解了马克思的这句话,马克思的集体与我们后来以前苏联在斯大林高压下形成的集体主义观念是不同的。马克思的集体主义其实是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的,是个人的自由联合集体。在这个集体里,人们不但有着自己的自由选择,而且有着作为集体中的一员的种种权利。
在这个前提下,人们也就有了相应的义务。在这的集体中当然是人们发挥自己个性与特长的最好场所。这样的集体,其实在美国也是相当普遍的。如果一个集体变成了只有义务,而没有自己的选择权与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价值的话,是很难有什么合作精神的存在的。
谈到合作精神,我们必须分析清楚,人在这个社会中为什么要合作?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说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而社会就不只是单个的人集合,而是有分工与各自专长的社会人。就人的本质来说,人应该是有合作精神的,人如果没有起码的合作精神的话,是任何人都是难于生存下去的。但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却又存在着差别。
人在不同的社会中,这种精神的确又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把人完全视为社会人的集体主义观,把人塑造成完全没有个性与特点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不会有合作精神,因为,人们之间的差别很小,甚至没有什么差别。你我都大同小异,这在现实中就没有多少合作的内在需要。这样合作精神的存在就缺少了现实基础。
所以,我们会发现,越是在个性张扬的社会越会有团队合作精神。中国人的团队合作精神差,恰恰是与长期强调家族整体观念有关。人一出生就是一个被集体化的过程,成长过程都是被动的,因此,在被集体化过程中,中国人总也是长不大的,也就是说,中国人总是无法成人,直到老死,也没有自己的主见,只有听话、服从、规训、压迫与驯服到永远。
而真正的团队精神,那是一个鲜活的主体生命之间的协作,这样的鲜活的主体生命没有了,即使被合成所谓的集体,也不过是装在一只麻袋里的土豆,虽然多,虽然也在一个袋子里,但是,彼此一样,而且也没有什么关联。中国人要早日走出被集体的迷魂阵,这样才会有出路。
有些治理者,把钱看得很严,生怕别人乱花钱,自己却大手大脚,结果员工在暗中也想尽一切办法谋一己私利。有一个雇员要辞职,雇主说:“你不能走啊,你非常精彩,之前的做法都是为了锻炼你,我就要抬举你了,我还要奖励你!”可是,雇员却以为是一句鬼话,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反而没马屁精的收入高,让他如何平静!经济师一个想重用人才,一个想为企业施展自己的才能,仅仅由于沟通方式不畅,都很受伤害。
理解与信任不是一句废话,往往一个小误会反而给治理带来无尽的麻烦。曹操无论立场,唯人是举,成就大业。所以,以为立场决定一切的治理者,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用人立场,在评估一个人的能力时,是不是仅仅考虑了自己的情感需要而没有顾及雇员的?职称英语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权势巨子受到了人才的挑战不能从内心接受。员工出去购买日常办公用品时,除了正常报销之外,公司还额外付给一些辛劳费,这个举措杜绝了员工弄虚做假的心思。
刘备是个非常注重立场的人,三顾茅庐请孔明,与关羽和张飞结成死党,关系很铁,但最后却是一个失败者。
到底什么是团队?在现代社会,团队似乎随处都可以见到,而人们也早已毫无节制地使用这个词了。可是如果我们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团队才能够使工作做得出色、什么样的团队管理才能够真正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时,那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了,这就必须要追本溯源,回到对“团队”的定义上来。
团队不是指任何在一起工作的集团。团队工作代表了一系列鼓励倾听、积极回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兴趣和成就的价值观念。也就是说,我们最不可忽视团队工作效率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形成,其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观念。设置不同的职位,选拔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待遇、培养和鼓励,让每一个成员都拥有特长,都表现特长,而这样的氛围越浓厚越好。那么,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把自己融入到团队中去。
团队精神来源于团队成员的行为目的。一般说来,原动力都是利己的,因为基本需要的本质特性是利己为己。这样看来,行为目的越是与行为原动力的本质一致,则行为的动力越大,反之则越小。这实际上是在说,团队精神虽然表现为以组织目标为个人行为目标,成员之间互助友爱,协作团结,但从其本质说来,它是以每个成员的利己行为目的为前提和基础的。
如果一个团队的领导认识不到这一点,以为团队的目标一定与成员的行为目标一致,从而不研究成员的需要,不想方设法去满足成员的基本需求,自以为是,以为组织的目标高于一切,可以涵盖或忽略成员个人的基本需要或利益,以无私奉献作为评价每个成员行为的唯一标准,那么,可以肯定的说,这个集体的团队精神是不会持久的。哪怕是你有多么高超的手腕和领导艺术,都会在成员基本需要与利益的最终计较面前败下阵来。这是人类几千年来认同的基本游戏规则,谁违背它,谁将受到惩罚。
总而言之,团队精神的动力根本说来在于团队成员利益和需要的最终满足,一般说来,在于团队的行为规范和目标能够尽可能地与其成员的思想觉悟实际相符合,有此,团队精神便有了坚实的价值规范基础,便可能从一开始就踏上正轨,并逐步聚积期望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