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做生鲜电商交的“学费”!

上午在某网站看到的澳洲塔斯马尼亚车厘子在做活动后,就急忙下单,晚上下班前就收到了新鲜的车厘子,随着生鲜电商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大家也越来越习惯,在生鲜电商网站上购买生鲜产品。
我是一名生鲜电商运营,我想说说这些年做生鲜电商交的“学费”。
供应链
随着生鲜产品的电商化,越来越多的生鲜产品价格体系被透明化。
国内80%的农产品交易都在农产品交易市场完成,所在企业采购基本以省级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主,产地直采为辅。省级农产品交易市场其产品质量和贸易量远不如一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广州江南市场为例,一款产品在广州江南市场80元左右,到本省农产品交易市场采购价在110元左右。
同时省级农产品交易市场在定价方面存在着一定不合理现象,广州江南市场产品价格未波动,省级农产品交易市场几次不合理调价,导致主推产品不得不两次调价,流失一部分客源。
广州江南市场作为亚洲最大的水果交易市场,货源质量在国内首屈一指,但在省级农产品交易市场优质货源较少,以紧俏的进口水果为例,省级农产品市场采购佳沛绿奇价格比广州江南市场价格要低,但佳沛绿奇外表花皮,口感酸涩,质量达不到广州江南市场的水准。
在国产水果方面,只能选择和异地同行进行合作,提前与当地生产基地签约或组团从产地采购,价格方面能得到最大的优惠,同时质量方面也能得到保证,尽量增加供应链上游渠道开发,避免进入供应链的“死局”
产品非标准化
国内农产品非标准化个人认为人为因素有两个原因:
(1)目前国内农产品种植还是小农经济,过于分散,无法将资源有效组织起来,标准化产品也就无从谈起。
(2)国内农产品上游产业链存在着混乱的现象,如一箱35斤的芒果里面有6斤的纸,上面一层芒果光鲜、个头均匀,下面1层芒果个头小,还有残次品,这也是目前国内农产品交易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
农产品非标准化因季节问题原因时,平台及时进行下架处理。如主推产品规格是整箱时,进行第二次分拣检查。农产品如榴莲,很难通过外观判断品质、口感、熟度,平台暂不出售,换成可替代的冷冻榴莲肉。
最后一公里
相比于大型生鲜电商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所属平台的最后一公里服务是“同城配送”,市区范围小、交通成本低、由各个门店人员负责进行配送,亲自交到顾客手中,一些商品如需交代注意事项,各个门店配送人员也能及时传达,顾客满意度很高。
自配送相对来说成本高,需要专业的配送车辆和配送箱,同时还有门店人员时间成本,经常出现门店高峰期和配送发生冲突等现象。本地第三方配送公司初期就考虑过,并做过尝试,发现配送人员服务参差不齐,无专业的配送车和配送箱,使得部分水果很容易受到碰撞。
客单价较低的订单扣除配送费处于亏损状态,经过实践考察,本地同城配送存在时效性差、配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只能选择自营配送,尽量避开门店高峰期和配送时间的冲突,启用阶梯起步价,避免距离远客单价低的现象。
与第三方配送公司负责人曾经探讨过同城配送,第三方配送公司负责人提出的两点解决方案目前均不能实现:
(1) 配送人员下载接单软件,抢单配送,但时效性差,上午的订单可能在下午配送。配送人员分区域配送,发货门店与送货地点可能不在一个配送区域,所以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
(2) 在高档小区安装密码收货箱,小区居民可以投币进行使用,但这种收货箱成本在几万元不等,使用年限内很难回收成本,造成不可必要的浪费。
同城配送应交由专业的第三方配送公司,各个门店只负责产品筛选、打包。但本地同城配送服务质量达不到,无法托付。自营配送的同时将每个配送人员变为企业推销员,让每一位消费者信任门店配送人员,关注平台,关注水果的第一动向,再次进行复购。
未来几年生鲜电商行业还会继续烧钱、融资,对于实力较为雄厚的综合电商平台来言,这只是提前卡位。对于垂直电商平台而言,可能竞争会愈加激烈,但总体而言应该进入到一个深耕期。此片文章对于个人而言谨表示对于生鲜电商行业的热爱,还希望得到探讨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