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零售时代,一提起电商,就不得不提到区域农特产品。那么,当前汕头农特产品与电商的“联姻”取得了哪些成果?农特产品又该如何进一步发展电商?
种植户乐享农村电商福利
2017年12月30日下午,调研团马不停蹄地来到汕头市澄海区,参观了澄海区庆农发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了解合作社以菜品流通结合生鲜电商零售的模式探索。据今年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澄海区拥有莲上镇、莲下镇、溪南镇3个淘宝镇,总计23个淘宝村,不同产业加速互联网化趋势明显。
莲上镇是汕头市无公害蔬菜主产地之一,庆农发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正位于此地。据合作社总经理朱庆炎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主要通过向周边农户收购球生菜、大芥兰等菜品,进行大宗流通和食材餐配,同时成立广东亿博云互动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博云公司”),通过搭建尚鲜乐购平台进行农产品零售,在保障农户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不断探索电商销售、新零售等渠道。
“合作社给我们收购的价格比市面高0.1—0.2元,我们种出来的菜基本都包收了,加上农闲时过来流通点帮忙包装,总收入比以前要高不少。”兰苑村的杜顺杰阿伯是最早一批加入合作社的种植户,如今享受到了农村电商带来的福利。
据了解,亿博云公司还与省定贫困村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下北村合作,组织70户贫困户成立合作社,共同建立“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农业公司+电商+新业态销售”的合作模式,启动产业帮扶项目。
以“品质+品牌”发展农特产品
“生鲜电商是农产品电商中最难的领域,生存是第一位的,模式再好,活不下来都是枉然。”对于该合作社的运作模式,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储新民认为,少量菜品的大宗交易(莲上镇的生菜和大芥蓝)和本地蔬菜交易市场很重要,确保能生存的基础上才有发展的可能。用大宗交易的利润供养、用本地市场供货来支撑o2o生鲜服务。另外,通过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开展电商扶贫,提高农户收入,增强农民获得感,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而在本届县域电商大会,主办方也邀请到多位农特产品电商操盘手,现场分享他们关于区域农特产品的运营策略。
汕头电子商务产业协会副会长、汕头市派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柏鑫就在会上讲了一个故事:“汕头的牛肉丸远近闻名,但许多牛肉丸企业没有品牌化,于是我们在品牌赋能给了这些企业很多的建议,帮他们打造互联网品牌。后来我们策划了一个牛肉丸活动,一天就卖了6万斤牛肉丸,成交额达200多万元。”
对此,2017广东农产品电商创业带头人、农财网农产品营销总监江树锋表示认同,“做好商品品质,挖掘品牌故事,是做好农产品最重要的事情。”
“如今拼价格的红利时代已经过去,只有认真做产品的商家才能在电商热潮中继续生存。”微商代表“果然u品”的纪彤彤说,对于农村电商而言,只有用心做好产品,赋予人文内涵,讲好产品的故事,再通过用户粉丝传播,从而让大家愿意购买产品,才能将品牌做大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