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与实体零售的矛盾,自其崛起之后就从未停止过。
曾经高喊着打倒实体的电商,在发现线下具备不可取代的优势之后迅速调整策略。
稳居线上的电商乘着新零售的东风,开始进入线下与实体零售贴身肉搏。
盒马鲜生、京东便利店、永辉超级物种,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涌入,本就摇摇欲坠的实体零售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
然而,在实体零售面临冲击苦不堪言的时候,却有一家服装店屹立不倒。
不论电商还是新零售,始终无法动摇其根基,它的秘诀是什么?
迪卡侬的前世今生
电商自在中国崛起之后,就一直冲击着实体零售。
从大润发被收购到沃尔玛关店,再到许多传统零售商倒闭,电商的迅猛攻势让实体零售苦不堪言。
2017年,随着阿里提出新零售概念,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一众新零售品牌开始大举进攻线下。
原本就处于劣势的实体零售,正面交锋之下处境更加艰难。
然而,一片哀嚎之中却有一个奇葩鹤立鸡群。
不仅没有被电商和新零售击垮,反倒逆流而上,在实体零售陷入关店潮之时大举扩张。
这个奇葩就是体育用品零售商迪卡侬,一个在2017年依然新开164家门店的零售品牌。
1976年,米歇尔·雷勒克在法国一个小村庄里创办了迪卡侬。
虽然这个品牌出自以奢侈品闻名的法国,但创始人从一开始就给迪卡侬做出了不一样的定位:为大众消费者提供价格低廉的运动产品。
在这一策略下,迪卡侬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简直便宜的吓人,29元的双肩包、30多元的速干t恤深受消费者追捧。
这样的价格网购也许同样可以找到,但产品质量通常就没什么保障了。迪卡侬的可贵之处在于,低价的同时质量也拥有足够的保障,让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靠着这种薄利多销的方式,迪卡侬迅速从法国走向了全世界。
上世纪90年代,迪卡侬先后进入德国、西班牙、意大利。
2003年,迪卡侬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门店位于上海。
2017年,进入中国14年后,迪卡侬在中国市场的营收终于突破百亿大关,达到了105亿。
与此同时,迪卡侬的门店数量达到1176家,遍布全世界40个国家,全球年营收达到800多亿。
靠什么抵御电商冲击?
在电商兴起后,看衰实体零售的言论层出不穷。
虽然时至今日,电商依然没能消灭实体零售,但其对实体零售造成的冲击大家也都有目共睹。
当电商意识到线下的重要性,以新零售的姿态冲入线抢夺市场之后,这种冲击变得更加剧烈。
虽然现在还不能断言电商或者新零售最终会取胜,但实体零售日子愈发难过却是不争的事实。
从服装到时尚,多个品牌迎来的关店潮都证明了,实体零售的日子并不好过。
那么,在行业大环境如此严峻的当下,迪卡侬又是如何做到逆势而行,越活越好呢?
1、平价好产品
迪卡侬能够成为实体零售的一朵奇葩,逆潮流而动,物美价廉是一个重要原因。
电商之所以能够给实体零售带来如此大的冲击,价格占据着主导因素。
当消费者受够了实体零售价格虚高的产品之后,电商的出现让消费者看到了一股清流。
所以,即便是在电商崛起的早期,物流服务还远远不如现在这样快捷,依旧有许多消费者愿意以网购取代实体消费。
然而,当电商面对迪卡侬之时,这种巨大的优势荡然无存,因为迪卡侬自身就是走平价路线的。
并且,网购的产品虽然价格实惠,却鱼龙混杂,迪卡侬的产品却在低价的同时有着质量保证。
结果就是,当电商遇到迪卡侬,最厉害的武器反而不如对方锋利,这就不难理解令许多实体零售闻风丧胆的电商却在迪卡侬这里折戟。
2、供应链优势
早在1986年,迪卡侬为了摆脱品牌商的渠道限制,进一步降低产品价格,开始尝试将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品牌、零售等产业链环节统统纳入自家旗下。
在这种背景下,迪卡侬开始在全世界设立采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生产网络。
这种抹去所有中间商环节,一切都采取直营的方式,让迪卡侬的产品价格更加低廉。
对于电商来说,在新零售出现之前,电商只是作为销售平台,本身并不参与线下的生产和经营。
所以即便是厂家直销,也依旧隔着一层平台。可以这么说,电商消灭了层层叠叠的分销商,自己却成为了规模更大的中间商。
很明显,在迪卡侬的直营模式下,电商并不具备供应链上的优势。
3、树立品牌形象
电商为消费者提供了数量众多的平价产品,但是,在玲琅满目的商品背后,是鱼龙混杂的现实状况。
查看产品销量和产品评价想必是许多网购青年常做的事吧,虽然网上产品众多,可购物却依然存在风险。产品到手的质感和照片严重不符,极大地损害了网购体验。
迪卡侬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平价体育产品,久而久之,在大众消费者心里就树立起了牢固的品牌形象。
许多运动爱好者在刚刚入门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迪卡侬,对于他们来说,迪卡侬是一个可以闭着眼睛买的品牌。
这样的品牌吸引力,电商平台是显然不具备的。
4、体验式消费
除了突出的性价比,迪卡侬还有一个电商不具备的巨大优势——体验式消费。
长久以来,消费体验一直被视作实体零售对垒电商的一大优势。
然而,很多传统的实体零售商在消费体验上多年来毫无进步,最终导致自己这仅存的优势也无法发挥,只得在电商的冲击下挣扎求存。
迪卡侬在这一点上就做的很好。
和宜家类似,迪卡侬的商场里也划分出了许多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不仅仅用来展示商品,同时也是消费者体验商品的场所。
当你看中了一款轮滑鞋,你可以立马穿上展示区里的商品在试滑区亲身体验。
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什么可以比亲自体验更能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了。
对抗or合作?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迪卡侬在面对电商冲击的时候具备多项优势,这些优势足以支撑迪卡侬在电商的猛烈进攻下良好地存活。
然而,迪卡侬在电商大行其道的当下业绩不降反升,依靠的不只是自身的优势,其杰出的战略眼光也是十分重要的。
与许多传统实体零售品牌不同,在电商兴起后,迪卡侬并没有选择对抗,而是秉持着包容合作的态度。
2010年,迪卡侬在中国百家门店目标尚未实现之时,选择了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借助日渐强大的电商平台,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如今,新零售的出现,已经证实了零售行业的发展方向不是一方独大,而是线上线下结合,给消费者带来新的购物体验。
虽然当初迪卡侬与天猫合作之时并未预见新零售的未来,也没能成为新零售的先驱。
但这种超前的眼光依然让迪卡侬的发展更进一步,未来转型新零售或许也将更加顺利。
作者:魏无忌
编辑:绮罗生
声明:本文属于电商观察网(id:guancha5)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未经授权私自转载一定举报底!
本文来自电子商务头条,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