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技综合报道】中国的“公车改革”最早始于1994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先后有14个省份的部分县市实行了公车改革试点。浙江、青海、云南、新疆等地的部分县市先后推出公车贴标、gps监控等措施接受群众监督,尝试将“车轮上的腐败”关进“笼子”。
“改革初期,最大的难题在于改变现行公车体制的既得利益群体,即享有专车的官员的观念,这个难题已由中央开始破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如是说。
但2014年的新一轮公车改革也引发了新的争论,难点在于公车是“用”还是“不用”。“用”车的话,补贴“不够用”,“不用”车的话又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倒贴钱”的声音时有所闻,调研减少也成为公车改革后的“新忧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思维日渐兴起,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网约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为公车改革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随着网约车的出现,专快车业务的区分让一些地方的公务用车问题看到了转折,官员眉间的“川”字平缓了不少。2016年1月15日,江西上饶率先试水通过互联网技术解决公车改革后的公务员出行难题——与滴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使用“滴滴政务版”平台解决公务出行问题,意在监管范围内保证需求。
据了解,上饶“滴滴政务版”的使用方式与“滴滴出行”类似,使用步骤简单:公务人员只要通过手机下载“滴滴政务版”app客户端,按公务出行需求选择相应的业务平台来提出用车申请,并通过设置相应的权限进行审批后,驾驶员从app司机端上接单,并按里程、时间计费,由单位统一结算。
通过这种模式可实现派车网络化,单位约车的订单、审批、发单、接单app化,实现了“一机在手、线上约车、网上结算”,使用程序简洁优化。目前,上饶市公务用车平台后台信息录入人员已达5893人(含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占参改单位应录入人数的120%。
使用“滴滴政务版”公车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了网上约车派车,通过点对点的直接服务,减少了中间环节的管理,节约了人工成本,降低了用车费用。据统计,车改后上饶市直各单位公务用车节支率最高的超过33%,最低的也高于7%。这样一来,不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还能有效防止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
“公车改革的目的不是限制用车,而是要更高效、科学地监控用车。政府机关向滴滴购买出行用车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以互联网方式管理政务的重要尝试。”上饶市与滴滴出行的合作也得到了江西省政府官员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