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公布2017年成绩单:全国每人打车5次以上,2018年目标是这些

1月8日消息,据价值兄了解,滴滴出行今天公布了2017年全年的成绩单——超过74.3亿次总叫车服务订单量,相当于全国人民每人使用5次滴滴服务。此外,2017年在ai及大数据等驱动下,滴滴在订单智能匹配、上车推荐点服务和司乘安全保障等方面改变巨大。2018年,滴滴的野心更大了,准备进入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等相关领域了。
总订单74.3亿次,顺风车出租车服务提升显著
据官方透露,2017年滴滴全年为全国400多座城市的4.5亿用戶,提供了超过74.3亿次的移动出行服务(不包含单车和车主服务)。这相当于2017年全国每人使用滴滴5次进行叫车服务。
此外,2017年全年,滴滴顺风车和快车拼车服务累计分享座位超过10.5亿次。据价值兄了解,滴滴顺风车和快车拼车服务体现了共享经济的思维模式,这为亿万车主和用户通过分享身边的座位,让城市的交通出行方式更加环保。
针对平台上的出租车司机,滴滴过去一年也为司机们免费连接了11亿次出行需求,帮助司机提升营运效率和获得更高收入的同时,还通过技术、大数据以及融合发展模式,帮助出租车行业转型升级。2016年8月31日,滴滴曾与全国150多家出租车公司联合召开出租车网约车融合发展战略发布会,在此之前还宣布投入1亿元,建立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基金,同时通过订单打通,共享数据等措施进一步促进网约车与出租车的融合发展。随后,滴滴与出租车公司及司机逐步完善线上到线下的融合发展进程。
ai技术驱动,3000万小绿点和15分钟出行预测
价值兄认为,2017年,滴滴通过ai、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实现了以下几项突破性的改变:
第一,订单发出后的智能预测和精准匹配能力。从快车、专车到出租车,2017年滴滴已经完成了几乎所有出行方式的抢单模式到派单模式的智能匹配升级。因此,无论对于司机还是乘客来说,供需两端的出行服务有了明显的改善,滴滴公布的数据显示,对15分钟后的出行需求预测准确率已超过85%。
第二,智能规范上车点服务方式。对于司机和乘客来说,过去一年在滴滴上叫车的一大体验改变就是推荐上车点的推出。滴滴称,基于ai技术首创的3000万个小绿点(推荐上车点),已达到了在线机器学习的智能程度,即可对即时数据进行学习、分析,同时即时完成模型更新,自动分析得出最适合停车的位置,即时更新app上显示的小绿点,2017年全年节省司乘通话超过21亿次。
第三,平台司乘两端安全性的智能过滤。司机及乘客的规范性,是出行平台饱受诟病的一大问题。过去一年间,在各类出行平台上,频频出现司机与乘客发生矛盾,乘客打车拒不支付打车费等现象。因此,滴滴表示,长期与公安部门合作,对车主进行三证验真和背景筛查。2017年全年,滴滴平台每天拒绝4万个不符合要求的注册申请;滴滴推出的防疲劳驾驶以及“滴滴护航”安全驾驶检测系统,使平台去年的交通事故率同比降低了21%,远低于交通行业平均的水准;通过宣传教育和提示,滴滴还将后座配戴安全带的比例由2.5%提升到10%以上。
2018年目标:智慧交通、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
2017年12月,滴滴由获得新一轮40亿美金融资,据媒体统计,这是滴滴第16次获得融资。滴滴在获得新融资后,宣布拥有120亿美金现金流,未来“将加大在ai人才储备以及技术上的投入,持续为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的能力建设,加快构建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据价值兄了解,滴滴2018年的目标将是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将是其未来的新故事。程维此前也表示,未来5年到10年,滴滴的一大使命是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运营商。在当下人工智能火爆发展下,这两个方向都是未来数年的新商业机会。
此外,基于中国的具体交通发展,智慧交通系统是更加取得成绩的领域。滴滴宣布过去一年,已经持续和各城市推行智慧交通合作实践,通过智慧信号灯、智慧诱导屏、潮汐车道等多种方式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截至2017年年底,滴滴在济南、武汉、广州等地优化了超过1200个信号灯,使当地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10%-20%。
2018年的滴滴,目标将不局限于打车服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