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衡主要操作控制内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设计控制:对产品的设计和验证各个阶段均实施有效地控制。
2) 采购控制:对分承包方(或协作单位)进行评价,主要从产品质量、信誉或质量认证情况、质量保证能力、对制造能力及业绩进行调查分析、对样品进行鉴定和认可,对过程进行监控。
3) 产品标认与可追溯性:在接收、生产、交付和安装各阶段,为防止不同产品混淆误用,须对产品进行标识,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4) 过程控制:对直接影响生产、安装和服务过程质量的所有因素,制订实施控制计划,使这些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加工质量稳定,满足所规定的质量要求。
5) 检验与试验的控制:对采购的半成品和成品实施严格的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质量。
6) 检验、测量与试验设备的控制:为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保证测量能力的需要,必须加强对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与控制。
7) 检验和试验状态:为防止由于检验和试验状态不清而错用、误用未经检验和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必须对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态加以标识,确保不合格产品不使用、不转序、不出厂。
8) 不合格品的控制:为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对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实施有效地控制,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9) 纠正和预防措施: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影响质量的因素,消除其原因而采取的措施,防止问题的再发生和防止潜在问题的发生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增强质量保证能力。
10) 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为维护产品质量,防止损坏和变质,对产品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的控制,直至按合同规定将产品完好地交给用户。
汽车衡制造质量管理体系公司的产品制造质量由一名总经理统一管理,其下设有与质量管理相关的四个部门,经营部和综合部只是辅助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并不直接参与产品的制造质量控制和检验。公司目前已经设立专职的质量管理部门—品管部,主要负责对原材料入厂的检查验收和产成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综合鉴定测试,把好产品进出厂的两大关口。
电子汽车衡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采用三检制。所谓三检制,就是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这种三结合的检验制度是我国企业长期检验工作的经验总结,是行之有效的。进行三检制是必不可少的,三检制是操作者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员专检三检相结合的检验制度,这就要求我们操作员用心,专检员专心,层层把关,对待缺陷,采取“三不政策:不接受、不制造、不传递”。实践证明,“三检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首先生产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按照图纸、工艺或合同中规定的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这种检验充分体现了生产工人必须对自己生产产品的质量负责。通过自我检验,使生产者充分了解自己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并开动脑筋,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改进的措施,这也是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重要形式。
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之上,对一些质量问题突出的工序,可以由生产工人相互之间进行互检。互检主要有: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抽检;同一机床、同一工序轮班交接时进行的相互检验;小组质量员或班组长对本小组工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等。这种检验不仅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防止疏忽大意而造成成批地出现废品,而已有利于搞好班组团结,加强工人之间良好的群体关系。
最后就是由专业检验人员进行的专检。专业检验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分工的客观要求,它是互检和自检不能取代的。而且三检制必须以专业检验为主导,这是由于现代生产中,检验已成为专门的工种和技术,专职检验人员无论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工艺知识和检验技能,都比生产工人熟练,所用检测量仪也比较精密,检验结果比较可靠,检验效率也比较高;其次,由于生产工人有严格的生产定额,定额又同奖金挂钩,所以容易产生错检和漏检,有时,操作者的情绪也有影响。那种以相信群众为借口,主张完全依靠自检,取消专检,是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在所有工序完工并对产品调校准确后,还有最后一项由品管部实施的完工检验,又称最后检验,是指在某一加工或装配车间全部工序结束后的半成品或成品的检验。成品检验是对完工后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试验。其目的是防止不合格品流到用户手中,避免对用户造成损失,也是为了保护企业的信誉。对于制成成品后立即出厂的产品,成品检验也就是出厂检验;对于制成成品后不立即出厂,而需要入库贮存的产品,在出库发货以前,尚需再进行一次“出厂检查”,如某些军工产品,完工检验常常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总装完成后的全面检验与靶场试验后的再行复验。成品检验的内容包括:产品性能、精度、安全性和外观。只有成品检验合格后,才允许对产品进行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