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chinarailwayexpress,缩写crexpress)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是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推进中欧班列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亚欧大陆拥有世界人口的75%,地区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额的60%,东面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面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十二五期间,中欧进出口贸易总额30230亿美元,同比增长33%,双向开放、产业联动效益初显。为促进中欧及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我国充分利用多双边机制,推动与沿线国家铁路、海关、检验检疫等方面合作,简化国际铁路运输过境手续,为班列开行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依托西伯利亚大陆桥和新亚欧大陆桥,已初步形成西中东三条中欧班列运输通道。自2011年首次开行以来,中欧班列发展势头迅猛,辐射范围快速扩大,货物品类逐步拓展,开行质量大幅提高。截至2016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国内始发城市16个,境外到达城市12个,运行线达到39条,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约170亿美元。中欧班列全程服务平台组建运行,服务范围逐步拓展,全程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我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物流需求旺盛,贸易通道和贸易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为中欧班列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中欧班列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也要看到,中欧班列仍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综合运输成本偏高、无序竞争时有发生、供需对接不充分、通关便利化有待提升,以及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规范和发展完善。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率为中心,以优化服务、提供有效供给为主线,统筹兼顾当前和长远、地方和全局、陆运和海运、我国与沿线国家利益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的作用,着力完善国际贸易通道,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着力优化运输组织,提高班列运行质量;着力加强资源整合,降低全程物流成本;着力创新服务模式,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将中欧班列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 良好商誉度的世界知名物流品牌,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二)基本原则
合理布局、畅通联运。以铁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支撑,强化向东联接,扩大向西开放,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布设枢纽节点,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造安全高效便捷的国际联运走廊。
统筹协调、区域联动。围绕中欧班列组织和运营,加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统筹协调,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避免无序竞争,推动形成联动发展新格局。
市场运作、政府引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班列质量和效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中欧班列健康有序发展。
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发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密切与沿线国家合作,寻找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与潜能,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运量稳定、便捷高效、安全畅通的中欧班列综合服务体系。中欧铁路运输通道基本完善,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基本建成,货运集聚效应初显;中欧班列年开行5000列左右,回程班列运量明显提高,国际邮件业务常态化开展;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全程物流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单一窗口模式基本实现全线覆盖。
三、空间布局
(一)中欧铁路运输通道
--西通道。一是由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途经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通达欧洲其他各国。二是由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通达欧洲各国;或经哈萨克斯坦跨里海,进入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保加利亚等国,通达欧洲各国。三是由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与规划中的中吉乌铁路等连接,通向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通达欧洲各国。
--中通道。由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境,途经蒙古国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通达欧洲各国。
--东通道。由内蒙古满洲里(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出境,接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通达欧洲各国。
中欧班列通道不仅连通欧洲及沿线国家,也连通东亚、东南亚及其他地区;不仅是铁路通道,也是多式联运走廊。
专栏1 三大通道主要货源吸引区
西通道:西北、西南、华中、华南等地区,经陇海、兰新等铁路干线运输。
中通道: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经京广、集二等铁路干线运输。
东通道:东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经京沪、哈大等铁路干。
图 1 中欧铁路通道规划图
图2三大通道货源吸引区示意图
(二)中欧班列枢纽节点按照铁路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班列组织方式,在内陆主要货源地、主要铁路枢纽、沿海重要港口、沿边陆路口岸等地规划设立一批中欧班列枢纽节点。
--内陆主要货源节点。具备稳定货源,每周开行2列以上点对点直达班列,具有回程班列组织能力,承担中欧班列货源集结直达功能。
--主要铁路枢纽节点。在国家综合交通网络中具有重要地位,具备较强的集结编组能力,承担中欧班列集零成整、中转集散的功能。
--沿海重要港口节点。在过境运输中具有重要地位,具备完善的铁水联运条件,每周开行3列以上点对点直达班列,承担中欧班列国际海铁联运功能。
--沿边陆路口岸节点。中欧班列通道上的重要铁路国境口岸,承担出入境检验检疫、通关便利化、货物换装等功能。
鼓励其他城市(地区)积极组织货源,在中欧班列枢纽节点集结,以提高整体效率和效益。
依据境外货源集散点及铁路枢纽情况,合理设置中欧班列境外节点。
图3中欧班列枢纽节点规划图
专栏2 中欧班列枢纽节点
内陆主要货源地节点: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苏州、义乌、长沙、合肥、沈阳、东莞、西安、兰州。
主要铁路枢纽节点:北京(丰台西)、天津(南仓)、沈阳(苏家屯)、哈尔滨(哈尔滨南)、济南(济西)、南京(南京东)、杭州(乔司)、郑州(郑州北)、合肥(合肥东)、武汉(武汉北)、长沙(株洲北)、重庆(兴隆场)、成都(成都北)、西安(新丰镇)、兰州(兰州北)、乌鲁木齐(乌西)、乌兰察布(集宁)。
沿海重要港口节点:大连、营口、天津、青岛、连云港、宁波、厦门、广州、深圳、钦州。
沿边陆路口岸节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
(三)中欧班列运行线中欧班列运行线分为中欧班列直达线和中欧班列中转线。中欧班列直达线是指内陆主要货源地节点、沿海重要港口节点与国外城市之间开行的点对点班列线;中欧班列中转线是指经主要铁路枢纽节点集结本地区及其他城市零散货源开行的班列线。
四、重点任务
(一)完善国际贸易通道
1.重点完善境内通道网络。畅通瓶颈路段,提升三大通道境内段路网运能。加快库尔勒-格尔木、兰渝等铁路建设,推进集宁-二连浩特等铁路扩能改造。根据需要和进展情况,适时开展阿克苏-喀什段扩能、和田-若羌-罗布泊、喀什-红其拉甫等铁路项目前期研究。
2.有序推动境外通道建设。积极推动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共同制定欧亚铁路规划,稳步推进境外铁路建设。加快推动中吉乌、中巴等铁路项目前期研究。欢迎蒙古国和俄罗斯铁路对陈旧线路进行升级改造,改善沿线国境站、换装站的场站布局和配套设施设备,促进中俄蒙三方铁路点线能力的匹配衔接。
(二)加强物流枢纽设施建设
围绕中欧班列枢纽节点打造一批具有多式联运功能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完善冷链物流基地、城市配送中心布局,支持在物流基地建设具有海关、检验检疫等功能的铁路口岸,加强与港口、机场、公路货运站以及产业园区的统筹布局和联动发展,形成水铁、空铁、公铁国际多式联运体系,实现无缝高效衔接。
鼓励国内企业在国外重要节点城市和与我国产能合作密切城市,通过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加强物流基地、分拨集散中心、海外仓等建设,提升物流辐射和服务能力。
(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1.优化运输组织。加大中欧班列组织力度,稳定既有直达班列,发展中转班列,力争到2020年,集装箱铁路国际联运总量中班列占比达到80%。加强调度指挥和监督考核,完善过程组织,实现全程盯控,强化应急处理,提高班列正点率。根据市场需求增加班列线,结合中欧通道实际运输能力,组织制订中欧班列开行及优化调整方案。加强与国外铁路协作,建立班列运行信息交换机制,强化班列全程监控,联合铺画全程运行图,压缩班列全程运行时间,达到日均运行1300公里左右运输组织水平。
2.强化货源支撑。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在对外投资、物流园区建设时,要将中欧班列作为物流配套方式,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推进。加强与沿线国家政府相关方面的合作,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契机,推动中欧班列向我国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有关国家工业园区、自由港区延伸,吸引更多货源通过中欧班列运输。地方政府支持区域内企业扩大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贸易往来,增加中欧班列货源。铁路部门要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港口企业、货代公司合作,发挥集货作用,促进优势互补。鼓励我国企业在境外重点区域设立办事机构,推进合资建立经营网点,提高境外物流经营能力。
3.加强品牌建设。中欧班列品牌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建设与管理。作为国家支持建设的国际物流知名品牌,地方政府、企业要按照《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方案》的要求共同推进中欧班列品牌建设。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加强中欧班列品牌管理。
4.加快境外经营网点建设。按照中欧铁路通道、节点、境外产业、贸易等布局,分批建设境外分拨集散中心,形成中欧班列境外快捷集疏运能力。
(四)创新运输服务模式
1.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围绕物流链全流程,强化运输、仓储、配送、检验检疫、通关、结算等环节高效对接,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鼓励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与中欧班列有效衔接,打造全程化物流服务链条。建立中欧班列客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业务受理、单证制作、报关报检、货物追踪、应急处置等服务。
2.拓展国际邮件运输。参照货物监管方式,结合国际邮件特性,推行国际邮件属地查验、口岸验放模式。大力推进电子化通关,加强与国外邮政、海关、检验检疫、铁路部门合作,推进邮递物品海关监管互认。设立若干国际邮件铁路口岸重点交换站,加快推进中欧班列进出口国际邮件相关工作,实现国际邮件常态化运输。进一步优化国际铁路运邮作业组织、通关和换装流程,提升邮件运输时效,改善数据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推行电子货物清单。根据跨境电商的运输需求,采用拼箱运输方式,协调国外铁路、海关和检验检疫等部门,推行电子快递清单,研究开展中欧班列国际快件运输。
4.提升物流增值服务。拓展国际代理采购、国际保险理赔、货物质押等增值服务。利用相关口岸节点及综合保税区布局优势,支持跨境货物加工与转口贸易。
5.推动建立统一的规则体系。积极推动与铁路合作组织、国际铁路联盟、世界海关组织、万国邮政联盟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建立统一互认的单证格式、货物安全、保险理赔、通关便利、数据共享等相关规则和技术标准,提高班列运行质量和效率。
(五)建立完善价格机制
遵循市场规则,根据运量变化情况,按照量价捆绑原则,建立灵活的中欧班列全程定价机制。有效集中各地货源,依托常态化、规模化运营能力,统一开展境外价格谈判,提高全程价格主导权,有效降低国际联运全程物流成本。
(六)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1.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整合国内相关行业、部门、企业信息资源,建设中欧班列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