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咨询创业公司是否能去的人多了起来,更主要的,我本人也在招人,碰到不少创业公司跳槽的人,于是,本篇专门来解答下,创业公司的人为何跳槽这个问题。
大家先看下这个表格,按照企业性质也就是资金来源来做得企业分类。
资本的不同来源,决定了它所投资的企业机构之性质,当然也决定了它所对待员工的方式、对待客户的态度、相应的企业文化。上表,归纳了中国市面上目前的绝大多数就业单位,市场环境比较凶险的是民营企业。而最为险象环生的,则是风投资本驱动的创业公司。如果民企创业算作死里逃生,那么创业公司则可算做九死一生的特点,这是它与生俱来的性质,无法改变。
按照人往高处走的理论和现实规则,我代表一家不足百人的私企在招人,求职者自然是那些工作岗位不如意的人,也有更差的企业跳槽过来的人。至今,我只收到四种人的简历:1)应届毕业生;2)台企人员;3)小型民企人员;4)创业公司人员。
其他三类人先不谈,本篇来分析下这来自创业公司的应聘者。
创业公司的人,为何跳槽?
有一名面试者来自互联网二手车app公司,他的履历主要是毕业第一年合伙创业做学习软件平台,结果因为合伙人矛盾倒闭了,第二年去了新创二手车平台,目前公司内部大调整,整个部门被砍掉了,他被安排到营销岗位。目前是毕业第三年,他感觉新创公司不稳定,不能长待了,想到我们这样的传统行业一试身手。
有一位求职者,来自上门洗车的app,公司融资3000万,但还是没能挺过2年,企业结束员工解散了。
第三位,来自专门送咖啡的app公司,这公司据说还有个明星叫做“戴军”的,入股了,有点明星风投公司的性质,名字叫啥“链接咖啡”的。结果咖啡没能连接到千家万户,公司自己转型成咖啡店了,欲跟星巴克竞争。这位员工自感方向不对,还不如去小民企先入职,稳定一下,于是来面试了。
例子不再举,总之,这些都活生生的人,本人亲自面试,亲眼所见。
你要问,创业公司的人为何跳槽?答案很简单:创业公司不稳定。
创业公司哪些方面不稳定?
不稳定来自于三个方面。
1)资金链不稳定
这个大家可以理解,本来就是风投,比一般的融资要来得快,最怕没人接手;
2)岗位不稳定
创业公司动不动整个部门撤销,传统公司都是几年十年几十年,不断发展长大的过程。其中的各部门各功能,都是一个慢慢磨合和演变的过程,这样规章制度才会日臻完善,相关的流程也才会更加合理化。最直观的,传统公司的企业人数也是从夫妻老婆店一两个人慢慢变多,一家千人公司可能发展了十年二十年。但创业公司需要平地起高楼,一下子短期几个月招到成百上千的人。这就只能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招人:要么招应届毕业生,要么从传统公司相应岗位上挖人,要么降低要求滥竽充数。
因此,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及仓促的人员招聘计划,必然导致岗位不稳定。
3)人员不稳定
新创公司的各个部门,主要是应届毕业,有个小股东作为头头。在公司规章制度、规定、流程以及企业文化都没有的情况下,先要补足,才能改善,这些过程都需要相应的时间,但创业公司最缺的也是时间。在烧钱的过程中,你说时间多么宝贵,所以会导致创业公司的人文关怀和谨慎以及激励制度都不完善,留人困难,则人员不稳定成了必然。
创业公司能不能去?
建议尽量别去。不是说新创公司不好,你看去哪儿、美团、滴滴、饿了吗、今日头条、知乎,等等,不是是创业公司,不都蛮好的嘛!
是的,但你别忽略了,他们是凤毛麟角,有了大量资金烧,或许有了bat等等强势注入,才成为我们知道的知名企业。其间的竞争程度,也许比九死一生还要激烈。
除了这些每行翘楚(前三名)之外的,基本都会被市场淘汰。估值无论当初如何高,最终,击鼓传花,没人接盘,能挺过5年大考的,不到2%,也许这2%还算高的,因为2%是美国新创互联网公司活下来的大致比例。在中国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下,创业公司的基数必定更大,成功概率自然会更低。
98%的可能性注定未来两三年可能随时倒闭,你说这种公司你能去不?当然不能去。
我们甚至能在前程无忧等招聘网站上识别出来,系统已经自动将他们归类为“创业公司”。
大家也记住,创业公司,并不仅仅指p2p公司,也不仅仅是所谓的互联网公司,也不仅仅是那种app公司,而是指所有行业的创业公司,尤其那种先造概览大量吸粉再融资最后开发市场的公司,所谓c2b的让人扫二维码增加订阅量下载量的公司。
我就见过一家可以帮助全国所有地方的人代办注册公司的创业公司,要价只要39.9元;没过几天,又来了个创业公司,说它帮你注册一家公司只要9块9;还有每月20块钱帮你代缴员工上海五险一金的;没过几天,每月只要10块就帮你所有员工缴纳全国保险的;还有青年公寓,也出现了很多创业公司,实际上就是在原有的人才公寓基础上,多了点互联网和微信订房的味道;那些办了创客咖啡馆的,则更多......
最后,总结下,创业公司的人为何跳槽?因为不稳定。时下2017年,创业公司还能去吗?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