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流量越来越廉价,自媒体的门槛越来越低。小视频发展十分迅速,视频的受众人群更广。
全民自媒体
短视频传播模式下用户的停留率更好,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依靠自媒体获得很好的收入,他们通过小视频的模式来宣传自己,包装自己。
有些流量比较好的作者,还有自己专业的团队来负责管理和运营。他们即便没有学历,没有下笔千言的文采,但是依然会有数百万的粉丝。
短视频模式成型很快
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在中国这种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见到很好的效果。b站有几万人观看一个胖子直播睡觉,这世界有时候真的很莫名其妙。经过一轮又一轮大规模的洗牌,能够存活下来的短视频app和直播平台都赚得盆满钵丰。
短视频几种类型的账号可以快速聚集大量粉丝
自拍搞笑节目类:挑战观众智商的段子依然存在,容易获得粉丝群体。
吃播:吃播,一般粉丝粘性较大,粉丝范围较广,比较容易变现。网红经济代表之一。
才艺:粉丝群体相对单一,粉丝粘性较好,因为平台才艺主播众多,所以粉丝群体一般固定,不会太多。
卖肉:主要粉丝群体为男性用户,一般对主播颜值气质要求较高,粉丝粘性较好,用户群体容易扩张。一般火的比较快,死的也比较快,著名例子像冯提莫、温婉、莉哥。这类女主播一般年龄不大,有才艺,有颜值,所以好多人会很快作死。男性主播也有相似例子,如喊麦一哥李天佑等等。
网红只能得到粉丝认可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网红”,网红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的红人。由于近代明星文化的风靡,这个心里装着明星梦的群体,他们渴望一夜成名,万人瞩目。为了能爆红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各种无下限恶俗的东西曾经充斥着整个短视频app,有人直播结婚,有人直播埋人,有人直播吃饭,有人直播吃屎。
有些地方开设网红学校,招生年龄从实际到二十几岁都有。也有很多人怀揣着爆红的梦想在地下室通宵直播,喊着“老铁双击666,鲜花礼物走一走”,但是能挤上独木桥的永远都只是少数人。大部分人还是会老老实实回去工作,重复朝九晚五的生活。
当李天佑和冯提莫出席各种综艺节目时,很多人会不爽,一个小网红凭什么站到聚光灯下的舞台上。这也反映了大家对于网红和明星的区别对待,演员、明星、网红,本来的定位就不同。网红是一个贬义词,大家潜意识里网红就是上不了台面的,就算你拥有再多的粉丝,普通大众也是不认可的。
有流量的地方就可以投广告,可以投广告的地方就可以收钱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就算是一条狗出了名,也会有运营商抢着去炒作。有开兰博基尼的‘陈山’、众人拥簇,美女喂饭的“小马云”。有流量的地方就能打广告,能打广告的地方,就会有人往上面花钱。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各种商家店铺和淘宝店主的聚集地,各地的网红店也层出不穷。这背后是新型商业模式的驱动,也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
随着手机网速的不断提高,流量开始降费甚至免费,这些都加速了短视频的生长速度,短视频模式疯狂生长的背后是有原因的。
短视频模式发展有因
很多不识字的人和平时并不会阅读新闻,甚至并不怎么会用智能手机的人通过app也能轻松的获取信息,并且这种展现方式更直观,也更容易让一些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人理解和接受。就像是零食袋上印刷的广告语“老少咸宜”,这注定了它本身的受众群体就是非常广的。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文字至少在我们生活的年代还不会衰落,但是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想,会不会某天大家都只能通过二进制来表达思想和对话交流,这是谁都说不准的。
能长时间阅读文章的群体比例在一段时间的下降后,还会重新恢复,大众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之后,文字的价值是永远不会被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