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这个职业在当今社会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实际上设计师就是一个连接社会需求和科技革新的桥梁。
工程师和科学家们能够引进最新的科技,但他们并不能将新的科技运用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中,这个时候就需要设计师做一个“翻译官”,在了解用户的需求之后,将新的科技融入设计中去解决用户的问题。说实在的,设计师真的是个特别全能的职业,既要了解科技又要了解用户。
我们经常说要设身处地的替用户着想,了解用户的需求,分析用户的痛点。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应当将自己视为一个局外人,不要直接将自己的观点带入设计中,设计师自身的需求不能代表目标用户的需求,要真正了解用户,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
看到这里先别怵!心理学不是抽ssr一样的玄学,而是以理性的角度科学地进行分析,这里我们就以ux设计中的心理学为例来聊一聊这门所谓的“玄学”。
大家在使用某一款app的时候是否有考虑过这些问题,比如:“为什么这些按键(或者任何ui的components)会被设计成这样的形状?又为什么会使用这样的颜色?”
或许有的人会说:“这就是设计师凭自己喜好的选择。”又有人会说:“或许这是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则吧。”实际上,确实在ux设计中确实存在一定的法则,这些规则实际上就是来源于人们的行为和想法,今天我们先就颜色进行讨论。
说到颜色,据研究表明很多人对颜色的辨别都有一定的障碍,我们称之为色盲或色弱。其中9%的男性和0.5%的女性都是色盲。
色盲并不是完全无法分辨颜色,只是对某几种颜色的辨别中存在障碍,比较常见的有红绿色盲、黄蓝色盲以及黄绿色盲。所以在设计中就需要设计师遵循两个原则:
1. 选择所有色盲都能识别的配色方案。例如:不同色度的褐色或黄色,设计师应当尽量避免使用红色、蓝色或绿色
但是设想一下所有的app界面如果都是褐色跟黄色,其实是一件挺可怕的事。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遵循下一个原则。
2. 在使用颜色代表特定意义时,应当同时使用另一种区分方案。例如:同时使用颜色和线条粗细来代表不同内容,这样色盲者即使无法辨认特定颜色,也能看懂图的含义
这里建议大家在做设计时使用以下两款网站进行模拟测试,了解色盲或色弱人士看到的效果:
vischeck
colorfilter.wickline.org
虽然一定程度上我们对颜色可以精确地定义为物理,但对它的感知、解释和反应是高度个性化和多变的。比如:红色、橙色和黄色通常被认为是“温暖”和“刺激”。紫色、蓝色和绿色通常认为产生感觉的“平静”和“宁静”,弱的颜色通常被认为是更遥远的强烈的颜色。
除此之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颜色也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股票行情的走势:
在a股中,红色表示上涨的牛市,绿色则表示下跌的熊市。原因是在中国红色通常表示热情、喜庆,要不我们怎么会说红红火火过大年呢!
但是反观美国,红色代表下跌,绿色则代表上涨,原因是财政赤字(也就是经济困难)英文是red ink,所以自然红色是代表下跌。另一方面,美元的纸币是绿色,所以绿色在美国也代表着金钱。
实际上,由于许多隐含的联想和假设,设计师应当特别注意谨慎红色和绿色的使用。
颜色的搭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可读性,不同的颜色搭配会产生不同的立体效果,我们称之为“色彩实体视觉(chromostereopsis)”
虽然我们常说”自古红蓝出cp“,但是实际上由于红蓝搭配的效果过于强烈,红色配绿色也是同理。所以在同一页面中应当尽量避免红蓝或红绿搭配,老话说”红配绿赛狗屁“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除此之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kfc还是m记这类快餐店都大量使用了红色、橙色和黄色,原因是这类颜色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人们焦虑不安的情绪,所以顾客不会停留太长的时间。
反观一些酒吧(静吧,不是能蹦迪的)则大量使用了褐色或蓝色,这是因为这种颜色会给人带来平静、安逸的感觉,因此顾客会想要长时间待在那里。
根据网络分析公司kissmetrics的说法,颜色的选择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很大的影响。85%的消费者认为颜色是他们购买产品的主要原因,而52%的人由于美观性而选择是否再去访问浏览一个网站。
最后建议大家去读一读colorscape指南
它包含658种颜色,分为56个主题。每个表项包括印刷颜色、cmyk和munsell值、一个正式名称、每个颜色的历史描述和人们对每个颜色主观反应的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