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岁的全恒坤是湖北省十堰市人, 20年前他去江苏南京一家建筑单位打工,勤奋的他一直做到了年入30万的包工头。2012年,他了解到国家对于农业的扶持,毅然回乡创业,用全部积蓄养殖郧巴黄牛。在养牛阶段性成功后,他用“投母换子”的方法为当地贫困村民无偿提供母牛,母牛生的第一头小牛归贫困户所有,第二头以后利润各一半,帮助3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如今全恒坤的牛场产值2000多万,年收入300万。
全恒坤从小生在湖北十堰的乡下,小时候日子过得很苦,97年出去打工后,凭着努力做到了年收入30多万的包工头,但是再好的远方也不如故乡好,他心里一直装着要建设故乡的梦。2012年初的一天,全恒坤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看到了惠农政策,他想到了自己家乡山场面积大,水草资源丰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全恒坤毅然放弃了建筑工作,带着他所有的积蓄200万回到家乡,养殖郧巴黄牛。
2012年7月,全恒坤回乡后,得到了县畜牧兽医局局长张道钦的支持,租赁了9000亩山场,建了养牛场,全恒坤仔细研究养牛的书籍、资料,经常和有养殖经验的人交流,掌握了一套科学的养牛技术。能吃苦又聪明的他经过一番尝试,养牛阶段性成功。
接着他主动采取“投母换子” 的方式:为贫困户无偿提供母牛,生的第一头小牛归贫困户所有,第二头以后利润各一半,贫困户用母牛帮别人犁地还可创收,帮助300户贫困户靠‘投母换子’脱贫致富。
现在,他又对稻草、玉米秆、麦秆进行回收,变废为宝,建成日产沼气100立方米左右的沼气池,不仅防止了农场养殖污染,而且为周边40余户农民提供清洁能源。此外他还养了8亩鱼塘,成立态养殖农场。
今年,全恒坤的郧巴黄牛达到1600多头(现存栏526头,合作社社员养殖1107头),他最初投入的200万变成了2000万的资产,年收入300万,带着300户村民奔小康,成为名副其实的“牛人”。 “我要带动群众大力养殖郧巴黄牛,力争三年内实现2000头的目标。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全恒坤信心满满地说。这是一位农民的儿子说出的最美的中国梦。(图:朱本双,文:解鲲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