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长文 场景实验室吴声的95问和5个创业新趋势

5月22日,沸点资本在基金年会上宣布已完成一期美元和人民币双币基金的募集。该基金总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出资者包括国家级政府引导基金、欧美机构投资人、国内上市公司、诸多成功的企业家及资深专业人士等。
沸点资本由原高原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涂鸿川和合伙人姚亚平、360公司终身顾问于光东共同发起并成立。
目前,沸点资本重点关注产业+互联网、消费升级(酷消费)、教育、互联网新科技等领域的新兴创业项目。在该基金过往的投资战绩里,已经投资了360企业安全、高思教育、触手tv、团车网、大件会、pmcaff、kilakila、悦旅会等12家优质企业。其中,4家企业估值已超10亿元人民币。
此次基金年会上,场景实验室创始人,造物学出品人吴声以《中国创业新趋势》为题致辞,指出中国品牌、中国ip的出海背后其实就是“没有国际化,只有全球化”,而撕开表面,与微处的优秀的商业创新才可能真正长久。
此外,吴声先生观察了五点大趋势,以及针对大趋势下的五点实用的、创业方向小趋势的预测。作为互联网与社会化营销资深专家,更是社群电商最早实践者和引领者,吴声先后在凡客诚品、京东商城、乐蜂网、唯品会等电子商务企业担任高管、顾问。之后,作为联合创始人参与创办罗辑思维,运用场景思维策划多起 ip 商业案例。
以下为吴声先生在此次基金年会上的分享:
(如果你现在就想看未来创业的五个趋势,可将文章拉到五分之四处阅读)
谢谢主持人!
其实她到底是初音未来,还是刘天一,她到底是留歌,还是牛哥,到底是于光东,还是沸点资本的合伙人,我们发现这个时代边界一定是被溶解的。
就像刚才吴子敬先生特别提到,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去投资国内、投资国外,投资将来,投资一切的一切,但是最重要的其实在刚才吴子敬老师的分享里面,毫无疑问,他所讲的真相是,只有自己认清这种真相,而且还去热爱它,才是勇敢的人。什么是趋势?投资自己才是趋势,什么是未来?只有在赋能别人的同时,让我们自己的智慧被激活,这才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01 没有国际化,只有全球化
从这个意义上,我在想关于沸点资本它到底是什么?而我又为什么愿意来到四季酒店跟大家来分享中国创业新趋势,这样一个本来应该是由吴子敬先生来分享的一个话题。但是,鉴于他已经大处着眼,我也不防小处着手。重要的不在于各位的鼓掌,而在于打赏。
其实一个礼拜前,也是在四季酒店,只不过不在北京的亮马桥,在杭州的西子湖,当时中国美术学院有一个硕士生问我,他说假如你理解今天我们看到的抖音和快手,这种15秒、30秒让我们两小时、三小时的成瘾,那么你认为西湖作为一枚网红是怎么被打造成功的?他问的这个问题很穿越,我理解很多急切的表达和表白之后,隐藏的是我们一种激情暗涌。但是当时我在想,也许他谈论的并不是西湖这个场景,也许我们是在理解为什么我们会被抖音、快手去中毒?
我说在一千年前,如果把时光穿越后,一千年前是谁在西湖边上?谁每天像抖音签到15秒一样,这个西湖是谁呢?有人认为是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东坡,也有人认为是白居易。但是我们仔细去看《宋词》发现,真正的这名网红,他说“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他说“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他会说“荷花开时西湖好,载酒来时”,他会说“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他永远用一个词牌,叫“采桑子”,去表达他对西湖的爱恨情愁和悲欢离合,这名网红叫欧阳修。千百年来,我们在理解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的代表,和西湖的关系,这是不是抖音的场景?这是不是快手的场景?这是不是今天中国创业场景?或者这是不是沸点资本的场景?
我想这可能就像我们在讨论今天创业底层逻辑一样,我们看上去很多依然是更加迭代、更加进化新的产业形态,新的应用的场景,新的技术的革新和革命。然而,人性的进化总是缓慢的,但是为什么又是在今天,出现了中国创业这样一种史无前例的自由逻辑呢?其实就像我刚才听到子敬老师分享的过程中,他特别提到的2032一样,2032到底是一个中国现代化,乃至于中国领先全球跃迁的一个拐点呢?还是说2032是上海奥运会呢?
有人说起点一致,库斯威尔提出的这个时间不是2045年,为什么我们看过一部电影是《2046》呢,为什么2046是一个过去时,是一个过去房间的号码?我想我们在谈论这些数字,我们在谈论这些年龄,我们在谈论这些纪元,我们在谈论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我们要有些基本的共识,这个共识毫无疑问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数字生活,而是数字生命。去理解作为数字生命存在的当下,我们可以去想见无论是ai,无论是大数据,它可能都需要真实的创意来打开这个时代。
在这个打开的过程中,我们毫无疑问的确感觉到如同刚才子敬兄所分享的一样,中国和全球这个市场正在高度的同频共振,今天谁在出海?今天到底是国际化还是全球化?这个出海是以猎豹移动为代表的工具出海?还是以我们看到的yy这样一种内容直播出海,还是我们讲的摩拜单车、ofo共享单车出海?还是一系列我们看到中国的手机出海?小米不仅在印度第一,它在俄罗斯,它在西班牙,它在全球范围里面都表现的雨后春笋,增速达到了100%、200%、300%。华为在欧洲是主场,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快手在越南,在俄罗斯,在韩国的一种爆红,每年真正意义上的一种爆红,却能够形成更多用户体系的倒逼,背后其实正隐藏着中国模式、中国产品、中国内容和中国ip,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范围的一种溶解,所以没有国际化,只有全球化
或者说,当我们谈论互联网化的时候,全球化本身就是互联网化最重要的一种内核。我们甚至可以去想,是中国的移动支付从支付宝到微信支付定义了新零售?还是说我们信用卡文明和移动支付的一种高度的融合让我们看到的大量零售产品在发生新的物种的形态?在这种物种形态里面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它们代表的是这种生鲜电商的模式呢,还是说因为3公里、7×24小时,能够30分钟配送本身通过app、微信公众号,加上这样一种快递的效率,正在定义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乃至于全新的互联网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再也不要理解小程序作为用完即走的典型。
02 撕开表面认知的背后
几天前,也是在英诺天使基金他们5周年的会议上,我记得当时我们好像在专注的讨论关于微信生态,在这个微信生态里面,当时很多人说微信互联网我们都知道了,我们知道蘑菇街是怎样绝地重生,我们甚至怎样去理解拼多多、今日头条如何抓住了微信流量增量的崛起?是微信互联网吗?还是小程序互联网?小程序到底是一个工具,可以成为一个赋能的助力者,还是它本身就是操作系统?
我们在谈论刚才提到的抖音和快手的时候,包括了什么?包括了腾讯的微视,包括了阿里的读客。我们看到背后隐藏的是什么?隐藏的是短视频plus还是社交plus?当我们谈论知识服务的时候,到底是在理解得到所开创的包括喜马拉雅、蜻蜓、知乎、十点读书等一系列我们看到的内容创业服务平台作为新赛道的开始,还是说内容本身正在成为所有行业里面的一种标配?内容plus是这个时代的趋势?
我们甚至在想,如果仅仅在谈论知识付费,那么它可能连微信小程序的小游戏的这样一种市场份额都不能够涵盖这样的量级。甚至当我们谈论小程序、小游戏作为一种大品类可能性的时候,那么在2018年知识付费到底能够产生多少营收的市场规模呢?
所有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我们回到刚才子敬老师跟大家的分享,回到中国创业孕育商业新物种的背后,我把它称之为是旺盛用户需求,城市生活的lbs服务、互联网接入的分层性所引发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加上我们制造业解决方案的经验、新机遇与新消费的结合、移动支付与ar应用的多产品渗透所共同构成的这6个我们称之为叫做“原点性的总结”。
在这种总结里面,我们毫无疑问可以看到,这一波以去头条、以快手、以云集微店、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一种下沉的能力,其实也和我们看到的名创优品为代表的城市零售的下沉能力,和我们看到盒马鲜生、超级物种、每日优鲜的一种下沉能力,它们正在构成我们对于效率的认知,我们对于信任的判断,我们对于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如何定义我们自己的一种功能,乃至于意义。
譬如,没有制造业的解决方案的经验,没有中国长期以来去承接全球范围制造业转移的机遇,我们对于c2m的认知,我们对于透明供应链的认知,我们对于深圳何以成为新的创造之都的认知,我们对于长三角何以成为c2m的一种判断,我们称之为c2m大本营的判断,它们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必须看出这样一个复杂的国度,它尤其会表现为复杂的连接性,每一次更加复杂的连接,都会创造一个新的品类,而更多复杂性的连接,本身又会耦合产生更新的一种机遇,更新的一种商业的可能性。在这样一种可能性的判断里面,我们在思考,还有多少连接没有被打开?还有多少接口没有被我们精准性的去到达?还有多少接入的多样性没有被我们认知?
其实,不久前我也在和沸点资本的合伙人去沟通关于沸点资本投资项目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很重要的一个赛道,就是在于如何定义了一个连接精准性。譬如跑步这个场景,有没有被真实的定义?譬如英语教学这个场景,教育这个场景,能不能通过更有效率的连接重新来做一遍?事实证明,我们看到的这种变化,是与我们整体群体性的认知焦虑是有关系的。在这样一种认知里面,有一种人是进取,他只有不断的认知迭代和跃迁才能够勇立潮头。
我们可以去想象,那个购买牛雪峰音乐会,或者是田艺苗那个古典音乐课的人,他到底每天去听这样一个专栏呢,还是说购买本身就代表着是一种治愈。重要的是得到的专栏我买了,听不听我保有随时可以听的权利,就像我们把一个深度长文在微信里面点进来收藏,你放心,你永远不会再打开这个收藏夹。我们在讨论整个群体性认知焦虑的时候,也因为我们没有最新只有更新,为什么我们不点开它呢?因为它还有更新,它既是万象更新,也有更新的一种认知,成为我们的意义。
在5月22号,我要说一个关于520的梗,你们就会觉得我特别的out。这哥们号称互联网从业者,但是5月22号他居然还在讲520的梗,他的反射弧未免太长了。
我们甚至在想,我们为什么愿意更多的去尝试各种不可能?有人说是无人货架的一地鸡毛,也人说是共享单车的遍体鳞伤,有人说显然意见是一种智商税的收割,有人说以沸点资本为代表的这些,包括李竹先生,包括海泉兄,他们到底是弱智呢还是天才呢?他们到底是揣着明白当糊涂呢,还是他们是装正经,或者是装不正经呢?我们觉得我们要看到是用户群体为代表的新的一种流量的能力,市场的意识在倒逼,我们为什么刚才子敬说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最好的创新国度?因为我们有极强的容错能力,我们愿意去试对,当然承受试错的代价。我们对于新的技术愿意去尝试尝新,我们对于崇拜意识,丝毫不亚于明星偶像的养成。
我记得2012年我还在京东上班的时候,对于次日达,211,我们不仅踌躇满志,我们以为已经看到了效率的尽头,但是今天不仅上午下单,下午达,也不仅仅有四通一达,也不仅仅有顺丰。为什么呢?因为就在四季,就在现在,我们就要得到怎么办?要有闪送,要有达达,要有蜂鸟配送,要有美团外卖送啥都快,你半天还有每日优鲜的悦享会员他可以两小时,no,半小时。我们谈论的表面上一种效率,其实我们正在以这种时间感的尺度在改变我们对于空间的一种触觉,我们甚至在认知到空间上越来越不重要。
听子敬老师的分享,我们聚精会神,然而到了吴声的分享我们立即就昏昏欲睡,怎么办呢?要吐槽他,怎么吐槽他呢?我们可能会发朋友圈,但是我们的尺度是基于九宫格,基于朋友圈的点赞或者是评论。你看到今天马上12点,都没有人说你好,也没有一个点赞,你想想你的人品该多么的差,我的意思就是别吐槽我,有啥意思?
毫无疑问,我作为一个非常微小的承接,在刚才子敬老师宏大叙事的背后,如果我们把它做一个特别微小的总结的话,四十年来,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全面深入的多维度转型,正演化为更加糅合的商业生态,中国创业这个阶段,是典型复杂社会,我把这个复杂社会做一个16个字的总结,叫:“精准连接、规模协作、弹性赋能、持续刷新。”
03 关于五个大趋势的预测
(下文3727 字,阅读完约需6分钟,建议收藏)
我们要去思考,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的创业机会,有没有在这四个关键词里面能找到自己认知问题的改良或者是解决? 如果是,我们看看这些趋势能不能对各位有所启发?当然这只是我随时准备打脸的一种表达。我每年都有一次叫做打脸的盛会,是在8月5号,去年10个预测,绝大部分都是错的,但是因为我预测的小程序电商很多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