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盈金服逾期,了解真相要盯紧这几件事

万盈金融逾期曝光,作为真国资背景平台,万盈金服资质不差,但是,追问其供应链金融产品逻辑,还是问题颇多。
近日,有媒体爆料,万盈金服逾期,客服确认安盈宝、稳赢宝两个项目逾期属实。称稳赢宝目前只有四个项目出现逾期,安盈宝较多,涉及1000多万。关于展期事宜,由公司相关人员一对一电话通知投资人,其中安盈宝项目目前展期一个月,但是未发公告。
网络上流传有一份视频,万盈金融coo姚冬娜在机场称,将飞赴宜宾向股东汇报工作以及了解工作安排,有明确答复后会与投资人沟通。姚冬娜同时提到,公司法人陈杨已经在公司做接待工作,与投资人面对面交流。如有投资人需要到公司了解真相,这几件事情必须盯紧了。
1
股东权责
工商资料显示,万盈金服的大股东,是国药集团宜宾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制药持股80%。宜宾制药有两家股东,分别为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和宜宾五粮液集团,前者持股51%,后者持股49%。
凭借着宜宾制药的控股优势,万盈金服一直宣称深耕医疗行业供应链金融领域,是网贷行业的独一份。
宜宾制药曾经一度是五粮液旗下的公司,所以公司名字都是“五粮液集团宜宾制药有限公司”。但2015年6月份,宜宾制药由五粮液独资,引入了中国医药集团,也从那时候起,宜宾制药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国资控股),2016年底,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宜宾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国药集团宜宾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51%的控股,意味着宜宾制药脱离了五粮液体系,也就是说,这次姚总去四川,只能找到宜宾制药或者国药集团,五粮液估计是不会兜底了。
宜宾制药或者国药集团到底会不会介入万盈金服的逾期处理,股东方究竟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这点一定要盯紧,如果股东有担当,万盈再大的问题都是小问题,如果股东相互踢皮球,悬。
2
供应链产品的运作逻辑
在爆出逾期之前,万盈金服还有一波高管退出,今年5月份,监事袁宇泽退出,新增马伟监事;股东方李笋、杨啸风退出;今年7月份,监事马伟退出,新增袁松成。
此前,有消息成,李笋和杨啸风早在去年就已经离职,因为这俩人在新三板有很深的资历,但是网贷定位小微,新三板的业务也网贷的资产端业务并不兼容。
实际上,回到万盈金服的资产端业务,专注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问题颇多。
比如,做供应链产品的“盈信宝”,
问题一:几乎所有标的的借款金额,都是100万。
100万,并非巧合,这里认为,应该是刚刚卡在监管限额的红线之上。
其二,借款企业信息,脱敏处理太过分了!
除了知道这是一家“有限公司”,基本上不知道借款人任何信息,虽然脱敏处理是允许的,但是,这种脱敏方式,应该叫做隐瞒信批了~
透露借款用途是采购原材料,但是采购原材料的交易对手、交易金额,付款方式都无从得知,这点值得怀疑。
联合上下文,刚好卡在100万的限额上,采购合同的贸易金额脱敏不现实,不得不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需要盯紧的问题是,盈信宝的信息披露问题,借款人是谁、担保人是谁,双方什么关系。
3
核心问题,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运作逻辑
供应链金融一般有两个方向,对上游供应商是应收账款融资,对下游经销商,是存货质押融资。但是,根据万盈金服寥寥披露的信息和内容,这两点都不符合。
问题其一,标的信批显示,还款来源是企业经营收入。
如果该借款企业是供应链产业链中的上游供应商,对应的还款来源,应该是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
如果该借款企业是下游的经销商,借款企业应该已经将原材料采购回来,用原材料做存货质押。如果是企业采购原材料的贷款,也应该直接将借款资金划拨给原材料的供应商,而非借款企业。
核心企业出具的保证函,也跟供应链金融的运作逻辑缺乏强联系,更像是一个单独的第三方担保函。
否则的话,这个标的就不是所谓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更像是普普通通的企业信贷标的。
姚总曾经在某些公开场合表态,万盈金服要服务全国众多的药品零售店,这个信息可以认为是万盈金服主要做下游经销商的存货质押供应链产品,但是,如果你先给钱给药店,再由药店自由采购药品,由销售收入还本付息,这种模式并非供应链金融,而是普通的信贷产品,核心企业在其中的定位,并非供应链金融体系下定义的核心企业,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第三方担保公司。
而且,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合同、担保样式,不可能跟前面的盈信宝一模一样。
如果各位投资人要认真跟万盈较真,需要抓住其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运作逻辑。
4
银票的真实资产和质押关系
前面提到,有消息称,安盈宝逾期达1000多万,做银行承兑汇票的安盈宝,问题更大。
首当其冲的是,安盈宝60天项目,给到了7.6%的年化收益。
安盈宝的风控是银票质押融资,但是,这里可以拍着胸脯说,只有傻逼才会做年化7.6%的银票质押贷款。
首先,银票根据承兑银行不同,从四大行到各地的城商行,利率大概从3-5%不等,也就是说,资质最差的城商行,他也是银行,基本等于一笔银行存款,他承兑的银行汇票,在银行做贴息,也只有5%点左右的年化贴息利率,当然,前几年市场上信息不通畅,还是有人赚这个信息差,但是,现在电子商业汇票普及了,这个信息差就几乎不存在了。
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是,为什么做银票的产品,利率会有7.6%,
而且,如果是真实的银票质押,根本不存在逾期,安盈宝如果逾期了,投资人你让万盈金服把质押的银票拿出来,马上就可以去金融市场换回现金。
这里做一个不负责任的推测,基本上也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做银票业务的套路。100万的银票,贴息年化5%,半年期的,97.5万拿回来,然后,拿着这张银票,98万卖出去,赚5000块钱,然后拿着钱再去低收、高卖,这样做,才能保证既给到投资人超过5%的年利率,也能保证自己的盈利,但是,票据中介、票贩子,是违规的,而且杠杆很大,稍有不慎就会出事。
万盈的安盈宝爆出1000多万的逾期,说不定就是这样的玩法和套路。
关注的问题是,安盈宝的真实资产到底是什么!
投资人如果有投资安盈宝,查看自己的合同,借款项目信息,一定要找到对应的票据,如果没有票据信息,这就是核心问题。
另外,安盈宝的银票交易模式,其官网是这样披露的:
核心点是——“科技金融公司”。注意到,万盈金服还增设了一家子公司——深圳天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如果借款人企业将银票质押背书到这家公司,逾期之后由这家公司处置票据代偿,这个问题就大了,等于是平台既做中介,又持有资产,还做代偿。
严格说来,代持票据的公司,应该是第三方担保公司,其实跟科技金融公司关系不大。
万盈逾期,在这个环境下,难免不让人联想翩翩;而深扒万盈金服的借款标的,作为主打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平台,其披露出来之信息,还是略显粗糙,各位投资人,如果要了解真相,只能去追问这几个问题:
股东方到底有何权责;借款项目的信息披露能否公开透明;供应链金融的项目,核心企业是谁,核心企业怎么为借款企业提供保障?真实运作逻辑是怎样的;逾期1000多万的安盈宝项目,银票质押背书到哪里了?哪一张票据是银行拒绝承兑造成的逾期?票据理财产品的运作逻辑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