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农村青年,大专学历,没有过硬技术,该如何走出生活困境

对于大多数从农村走出来的90后青年来说,没有过高的学历,没有过硬的一门手艺,走出农村来到城市。面对外面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了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工厂,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好选择的安身立命的机会。
当然也总有人不愿意这样单调乏味的工作,总想着有些突破。希望下面的几点建议,会对想有所建树的青年朋友们有所帮助!
如果你唯一的工具是锤子,你往往会把一切问题看成钉子。
世事不难,但我们还需循序渐进——
1、安身立命
首先掌握一门能生存的过硬的技能,我的建议是——学修车,或者挖掘机吧。(别去蓝翔了)你只要跟别人学,学徒3-4个月,技术熟练后自己应聘,月薪5k左右。积累1年,借点钱,此时可以考虑自己买二手车,月入就可以轻松过万,好的时候,可以2-3万一个月。时间:顺利的话,2年内可成。
理由:近来很多大学生都在谈创业,我希望他们不是被洗脑。创业不是靠一腔热情就能上的,除了机遇,很大程度上在于个人的积累,实力。我想说,农二代出身的农村青年并没有足够的积累,对市场的了解,购销存的理解都非常有限。经营一家小店铺其实就是经营一家小企业,题主调查过市场没有?产品主要卖给谁?周边店铺的人流量大概多少?
是的,大家都想当老板,而且很多人随便开个店铺就收入不菲,但现在已经不是容易赚钱的时代了。转手的店铺八成是做的不好的,而且往往还会无视市场再多加几万转手费。如果人流量不足,离消费者太远,做什么都容易亏本。
2、修身立业
眼界决定差距。农村青年,他们大部分都能吃苦耐劳,但在接触外界信息上,确有着残酷的差距。所以我觉得农村孩子首先得了解农村,更要了解这个时代的新农民:
例1、某六十多岁的香蕉技术员,高级技术员,顾问,月入2w以上以前接触过一位老伯,干了三十多年农活,后来自己摸索香蕉种植技术,跟着研究所专家学习技术,慢慢积累,终于成长为一流的技术员,平常受雇于多家香蕉园,每家支付月薪6k以上,要求只是各关键阶段视察并作技术指导,平时可以在家电话联系。他自己当技术员3年后,大约55岁的时候才开始有了自己的积蓄承包土地,自己种植香蕉园,但毕竟是看天吃饭的,自己种的也不多,再发展了2年,才将年入提升到五十万以上。他的主业还是技术员,活得很潇洒,毫无压力。对了,老伯有个徒弟,是清华大学xx农业啥技术系毕业的,当时已经跟着老伯学了一年多的技术,还没出师。
例2、普通的优秀农民,李四
李四是典型的农八代,要啥没啥,作为农民,最致命的的缺点是自有的田地面积非常有限。村里人都种菜,李四也种菜。种菜并不是收入很高的活,李四的生活一直很拮据。五年前,不知道是受高人指点,还是时来运转,李四种了很多当地比较少见的果蔬,成了小富农。在山沟旁,小溪旁,李四种了城里人喜欢吃的野生蕨菜,不需要打农药,卖得特别好,十几块钱一斤,比养猪的利润高十几倍。在有限的土地上,李四还种了当地比较少见的彩椒、奇异果,猕猴桃,售价几乎都是十几块一斤,而且销路非常好……
当然,李四有钱租用更大的地来发展他的小果园了。
对了,当地还有好几个人做得比李四好多了,有个种柠檬的,柠檬开花的时候,水果商就会挤烂他的家门,只为了送现金和合同上门订货,价格参考去年同期。褚橙也就这待遇吧?对了,还有个种木瓜的,瓜小味甜,略加包装,就是高档礼品。被视为当地镇、市领导私人送礼的最佳选择。他和当地官员关系非常好,别人也乐意帮他。
这些农民的生活并不是你想要的吧,当然,因为我还没说他们现在是如何享受生活。老伯在每年香蕉的收获季结束后就参加外国高端商务游。李四等富得流油的农民平时开着小车到处逛,时不时国内游和东南亚,家里子女在城里都有房车,孙女孙子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们从不挥霍,但是物质和精神生活非常富足。由于这些农民生产着稀缺性、高价值的商品,他们平常有很多时间和达官贵人谈笑风生,畅享人生。
我说这些是干什么呢?是想告诉你,你费尽心思离开的农村,今后可能是你梦寐以求的创业宝地,只是你还未发现它的价值和用法而已。
是的,贷款创业看起来很风光,看起来顺风顺水,但事情根本没有这么简单。大龄青年的你没有多少积累,也没有退路,不能失败,而你回头发现资金、技术、经验、人脉无一例外是短板时,你怎么办?要知道,不是开个店就能小富即安的,也可能散尽家财的。所以,我建议你先学一门技术,安身立命,然后做到一流。在那之后,才考虑立业的其他问题。
我只想告诉你一点——急功近利要不得,确实有人在数十年内实现了大跨越,但那是机遇和个人能力结合的小概率事件,大多数人都需要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