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虽然实体经济由于互联网的冲击逐步衰落,但是便利店却凭借资深“便利”的特点黑马突围,逆势增长。再加上这两年新零售的红火和消费升级的深入,以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快,都为便利店的发展创造了绝佳的机遇。便利店行业也涌现出一批佼佼者,一时间,便利店成为众多投资创业者瞄准的靶心。
目前,我国的便利店发展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下一个增长点又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根据2018年中国便利店大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便利店的销售规模和门店规模的增速分别达到了17%和18%,是整个连锁百强平均增速的一倍以上。中国便利店增长势头喜人,基本上处于爆发的前夜,整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市场份额低。
日本便利店市场份额与超市市场份额的比例是:54%:46%,而这一数据在中国则是8%:92%。市场份额低,代表中国的便利店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2. 市场饱和度低
美国平均2133人拥有一家便利店;日本平均24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而在中国平均53076人拥有一家便利店。
3. 连锁化程度低
中国目前有10万家便利店,真正实现连锁经营的不超过10%,就意味着还有90%的便利店属于夫妻老婆店。湾湾川生态在新开便利店的同时,也在进一步筹划怎样将夫妻老婆店收编。
1. 区域化明显
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的连锁便利店品牌,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在本区域很强,也在试图走出舒适区,但是压力会比较大,遇到的困难也会比较多,这个很考验便利店品牌的实力。也有例外的,比如京东便利店快速在全国布局,天猫小店同样如此,还有悄悄杀出来的一匹黑马—湾湾川生态·互联网+便利店,打破地域限制,全国也有千余家门店。
以上的4个特点,除了说明便利店行业很有前景,发展空间很大之外,还说明中国的便利店要想真正发展起来,跟欧美日韩发达国家看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接下来,便利店的发展趋势应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向上发展,与线上争利
第二,距离优势
便利店拥有网购和大卖场所不具备的优势——距离消费者近,可以解决网购难以解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便利店开展线上业务,送货上门,现在很多的便利店老板都在做,比如客户利用微信下单,门店送货上门。可是一旦形成规模化后,就需要更加完善的平台出现,比如,饿了么、美团、盒马鲜生等线上下单,按时送货上门的app平台。
这需要便利店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毕竟前期的投入和后期的维护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第三, 网红产品打造,引爆门店
全家的椰子冻、罗森的冰皮蛋黄肉松、湾湾川的东北特产就是很好的例子。
打造爆品对于增加产品利润、提升门店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也非常考验便利店的综合实力。因为爆品的打造需要产品、营销、推广、执行各个环节合力才能做好的。
消费者是善变的,他们的注意力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要洞察消费心理,不断推出爆品,来吸引他们的目光。
第四, 跨界合作,多渠道共赢。
未来,便利店将不再只是售卖商品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整个社区商业经济闭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便利店需要和更多业态进行合作,最大化的便利消费者的生活。比如,和快递站、洗衣房、餐馆、鲜花店的合作,在便利店就可以享受到各种各样的服务。
第五, 赋能便利店,运营更科学。
“赋能”,这个词在近些年被不断地提到,各个行业都要求赋能。在便利店行业最明显、也是最迫切的就是大数据赋能。
以往的便利店经营完全凭老板或者店长的经验,而如今,在信息化的时代,一切都需要用数据说话,用大数据分析结果来指导门店运营可以让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最大化提升门店业绩。
如今,便利店已然成为风口,资本的大量涌入将使便利店的竞争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在高速扩张之后,必然会有激烈的竞争,只有敢于创新、高瞻远瞩的便利店品牌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