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现在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如果你觉得客户没有以前好“伺候”了,如果你觉得利润没有以前高了,也许是时候该改变了,变则通,通则痛,但阵痛过后,必将伴随新生。
本文来源:建易联科技
作者:孙洪梁,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是“软实力”?
管中窥豹,中小企业软硬对比,将在文章下半部分解读。
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道理很简单,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新建的基础设施,城市核心区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远超西方发达国家,但是,这些都是硬件,或者说是硬实力。
但是,软实力呢?教育,科技等等非物质化的东西,也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改革开发几十年,我们在硬件上能迅速赶超,但软件的东西,是需要时间积淀的。
提升软实力适当的环境是提升“软实力”的绝佳机会
目前国内互联网应用创新方面,很多都是领先世界的,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移动支付,路边摊买早餐,买菜都完美覆盖了,但在很多发达国家都不一定那么方便。
为什么呢?我们的科技实力比国外强很多吗?不一定,我觉得,是我们适当的经济水平下,有着巨大的人口总量,给任何一个垂直领域微小的创新行为提供了 沃土。
因为人多,哪怕在不起眼的一个应用,也可能会有大量的使用人群。今天看到一个笑话,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是中国,第二是印度,第三是微信。
上学时写作文,总爱写“逆境出人才”等等励志类的内容,其实所谓的人才,不就是在同类人群中,具有不一样的能力与见识吗。
为什么有逆境出人才这句话呢?
可能是因为在困难的环境中的人,有紧迫感,有压力,有改变处境的动力,所以会更努力,更执着的去做手头的事吧,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
互联网近些年对零售企业改变最大,慢慢都走入了逆境,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是人才呢?肯定是适应环境,摸清规律,拥抱趋势的企业了。也就是成功实现了互联网战略的传统企业,用互联网的渠道放大企业的价值。
企业价值是什么,就是整合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创造产品和服务,满足需求,获得利润。经营企业,天职就是获取利润,本职就是保持持续获取利润的能力。
企业发展初期,如革命阶段,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能硬碰硬
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都是靠企业老板的胆识,简单粗暴的模仿,互相模仿,加上良好的市场机会成长起来的,企业唯一的策略就是战领市场,获得利润。
获得利润后,加大投入,扩大企业规模。但是,大有大的好处,显示企业实力,追求大,是正常企业主的一贯思维。
但是船小好掉头,一旦遇到龙卷风类的大风浪,大船可能还没转弯,就避之不及了。所以,提升软实力,提前能预知风浪,是大船必须的能力。
随着竞争的加剧,如果没有差异化的产品和软实力,只能是硬碰硬的价格战,从而降低利润来维持市场份额。
不要硬碰硬清朝进关靠铁蹄,但最终明白,治理那么大的国家,还是要靠有文化的汉人。也就是要靠软实力谋求长治久安。
如何提升软实力呢?
用上面互联网创新领先世界的国内企业的经验来看,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企业众多,市场巨大,找准一个企业的关键价值点,认真研究客户需求,客户未来的需求,客户真正的需求,弄清楚后,整合企业一切资源,做足功课。
一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用客户需求倒推企业产品和服务流程,打造企业的独特的价值和竞争力,只要持续去做这个功课,我觉得一定会提升所谓的软实力的。
对比建筑行业,下游供应商的软硬实力探析
建筑行业作为支柱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所有相关企业加起来,估计能撑起一半的gdp。
但这个侧重硬实力的行业,尤其是下游供应商企业,对软实力的认识远远不够。
不信,随便找一家建筑材料供应商的网站看看便知。
xx公司,成立于xx年(历史悠久,软实力),坐落于xx 开发区(硬实力),拥有场地xx平米(硬实力),设备xx台,人员xx人,物资xxxx,工程案例xxx(统统都是硬实力)
好点的企业顶多也就是拥有xx专业技术人员,xx学历多少人,获得xx荣誉等等(大部分都是公信度不强的,花钱买来的,勉强称为软实力吧,毕竟是舍得花这部分钱的企业,还算是有实力的)
接下来再看网站的企业文化版块
这里就不举例说明了,简单问一下,有哪个企业,无论是老板还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能够熟知网站企业文化板块的内容,就算知道,谁能准确解读。
偌大的中国,少量的企业肯定是有的,但借用冯小刚电影的台词“还有谁”?有你吗?
其实,关于企业文化,对于中小企业,我觉得应该拒绝高大上,简单,直接,明了就好。比如张瑞敏初到海尔,提的口号就是不能随地大小便。
通过口号让企业所有人以及客户明白企业的思想主张即可。统一思想,才能统一行动,劲往一处使。
企业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口号,这点我认为学习毛主席是比较靠谱的。
接下来再看网站的企业产品版块
产品分类,这个简单,就是几个字而已产品介绍,这个不简单,但也是几个字而已,顶多加个图片。
软实力严重缺失,为什么呢?作为企业获利的根本,产品的知识,特点,功能,价值应该是做足内容的,显然,大部分企业根本没有内容。
建筑材料,每单合同额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比比皆是,但是公司的产品介绍跟目前互联网的零售行业对比太明显了。
网络购物之所以兴起,一方面是海量产品对比,另一重要方面是能够获取海量产品信息来确实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因为网上几毛钱的产品都有一整页说明。
孙洪梁:实际上很多公司不是没有内容,而是内容都在老板和业务员的脑子里,都是靠嘴来说,这也是有经验业务员与新业务员的差别所在,所以经验是最值钱的。
靠嘴是不能传承的。中华文化5000年,如果靠嘴,就没有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以及各种古典名著了。
尽管以人脉关系决定业务流程的建筑行业还没有被互联网改造的太明显,但是任何企业,扩大潜在客户数量,传播公司产品价值及品牌观念都是根本所在。
之所以企业发展速度被限制,大部分是靠业务员维持业务关系,业务员数量以及跑出去,接触客户数量决定了业务规模。
产品传播渠道就是靠业务员跑,传播方式就是靠业务员说。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似乎成本太大,效率太低。
这一点就不展开解读了,如果感兴趣可以阅读以前的文章:
盘扣式脚手架行业,未来3大预测—孙洪梁
再看企业网站的工程案例版块
xx公司xx工程,几个字而已,外加一张图片好一点的企业,可能会写一些工程介绍,但这些都只能证明企业的硬实力
软实力展现:这些工程,有哪些特点,难点,你的产品与服务解决了哪些问题,提供了哪些价值,客户通过跟你合作,得到了哪些好处,做出了什么样的评价。
这些才是软实力的展现,同时也是所有想了解你的产品和企业的客户最想知道的内容,而实际上,这些内容都只能在业务员的嘴巴里。
当然,可能会有很多企业不愿在网站上公开太多的信息,因为国人的抄袭模仿能力太强了 ,可是对于人尽皆知的内容,但别人网站上没有的内容,你如果有,对陌生客户来说,你就是专业的。
以上是基于对企业网站的分析得出的,其实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现状是对网站建设不重视,没有意识到网站作为一种传播渠道的重要性,或者没有专人对网站内容建设负责。
事实上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对网络传播渠道很重视,甚至花重金投放广告来获取流量,可是,如果你的网站上只有公司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图片等等,你觉得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客户需要的是这些信息吗?
或者说你花重金拉来的流量,是为了告诉客户,我是做什么的,在哪,电话多少吗?如果这样,无疑你是花重金,聘请了一个新手业务员,跑到客户那里留下名片,说两句话就走了,道理是一样的。
针对行业特点,业务模式,恰当的利用互联网渠道,广泛传播企业核心价值,是第一阶段,而通过互联网工具,重构业务模式,流程,达到最低成本传播,最高效率接触客户,然后通过专业业务员的深度沟通与客户维护,从而谈成业务是最佳的方式。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在于会创造并使用工具,而互联网如今对于企业来说,一个是渠道,另外重要的是可以创造新的工具,从而解放人力,提高沟通效率。
人生处处不销售,新生儿第一声哭泣是告诉世界我来了,从搞对象到结婚(成交)也是在销售自己,穷的销售梦想,富的销售实力。
工作上对上级销售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客户销售产品与服务,朋友间销售信任与支持,而这一切都需要沟通。
作为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的大部分人来说,硬实力所差无几,而最终决定人生成功的是软实力,企业都是人做的,亦是如此。
我是孙洪梁,专注建筑行业9年,希望我的思考,能给你一点点启发,欢迎沟通交流,评论区给出你不一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