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这个古老的行业,看起来市场已近饱和,市场份额被以“茅五剑洋”(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洋河)等为首的全国性大品牌,及西凤、汾酒、酒鬼酒、北京红星二锅头等,地方为代表的,中小品牌所牢牢把持着。
这些品牌每年投入的广告费用达百亿级,相互之间你来我往,烧杀攻伐,都希望能够掠夺掉对方的市场。只是,大家都在同一维度竞争,胜负比的是谁广告投放额大,谁的经销商更多更强。
这些年下来,大多数品牌都尺寸未进,有的还能维持原有格局,还有一些品牌消失在了茫茫风雨之中。
殊不知最大的市场在消费者心智中早已占据,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品牌格局早已注定,不管传统白酒再怎么折腾,当下的格局恐怕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就连财大气粗的“哇哈哈”老板宗庆后,想借力白酒行业来提升下滑的业绩。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的宗老板照样是败走麦城。因为想以同样的竞争方式打败竞争者是绝对不可能的。行业内的白酒大牌可同样都是不差钱的主。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白酒行业这么多年,品牌早已深入人心,只是原来的品牌再也不能适应当下年轻人的需求了。尤其是80后90后们,觉得原来的白酒品牌都是老一辈的产物,觉得不够酷,在这样的形式下,江小白便应运而生。
提到江小白,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它包装上印有的,一句句脍炙人口的“鸡汤语”:“吃着火锅喝着小酒唱着歌,大家好,我是江小白。”。
在2011年,陶石泉创办了江小白这个品牌,这个原来在一家地方酒企从事公关经理的80年生“年轻人”,深谙年轻人的心思,硬是在这个看似饱和的市场啃下来一块属于自己的奶酪。
江小白以“人格体”结合当下年轻人热衷的鸡汤文字,瞄准传统白酒所没有侵入的年轻人市场。通过五年的努力,在17年实现了近十亿级的销售规模。
跟白酒行业八千亿的盘子相比,江小白只是刮去了一层薄薄的奶油。用白酒行业一位大佬的腔调,这点销售额也就是一家大型白酒企业单品的销量。
不过,江小白恐怕仅仅只是个开始,未来是否还会有新的品牌与模式产生。假如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传统酒企还是按现有的模式,而不重视年轻人的市场,市场份额下降将是铁定的事实。
这几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潮,出现了很多新的名词,比如新媒体,还有如微商,移动电商,社群电商一类的新概念层出不穷。
不管概念怎么变化,消费者是永远的主角,白酒厂商所做的一切动作都是如何将产品送达到消费者手里,把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掏到自己的手里。
但是现阶段以品牌广告形式,以及线下经销商渠道的传统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新晋的白酒品牌了。
传统品牌广告收费高昂,且效果也随着信息碎片化时代而一去不复返了。经销商也比以前更难卖货了,线上及线下渠道多且分散。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到传统商超购物了,新品牌再也很难像过去那样投放些广告,搞几场招商活动就可以收到大把的钞票了。
现阶段的白酒渠道大致可以分为商超卡类渠道,电商平台渠道,线下小型零售店渠道,还有少量微商渠道。
商超渠道过去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原因在于商超不仅人流量多,且是品牌最好的展示窗口。所以过去商超有什么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什么进驻费,保证金,展示费等等,酒厂是能忍就忍了,谁让商超是地头蛇呢。
过去几年,传统商超的销售力逐渐开始下滑,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再也不愿意去到这些传统超市了,周末的时候,年轻人要么宅在家里,要么都去城市综合体。大部分在超市里的除了老人就是中年大叔大妈们。从马云收购大润发就可以知道,商超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年轻的姑娘,受人追捧了。
紧接着,以天猫京东为首的电商平台,也挤占了相当一部分市场,这几年传统白酒经销商日子不好过,厂家一方面要给到这些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元老们安抚,面对电商平台越来越大的份额又不能无动于衷。
有的厂家干脆弄了一个电商版白酒品牌,跟线下来做区隔,这几年经历下来,消费者们可是聪明的紧,传统白酒经销商在过去几年也面临了洗牌,只留下了少数具备强大渠道能力的大卖家,小卖家的生存空间则是越来越窄。
现在的新晋酒企,再像过去那样砸广告,招商这样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了,我知道的一些酒企老板砸了上千万甚至几千万上亿砸广告做线下招商会,结果只收了不到几百万的货款,损失惨重。
现在的经销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能忽悠了。他们手上通常会保留几个大品牌再组合几个中小品牌,大品牌跑量做知名度,中小品牌赚利润,现在白酒品牌这么多,新晋品牌如果不下点功夫,经销商们理都不想理。
我看到有一些白酒品牌已经在进行各种尝试了,有的跟微商合作,没错,微商是一个不错的渠道,不过基本上都是前面雷声大,后面雨点小。你看所有成功的微商品牌很少有超过两年的。渠道的特殊性决定了用户群体很多产品只能购买一次,且都是碍于朋友面子,所以,微商渠道更加适合前期的冷启动,想要长期获取销量及建设品牌最终还得下沉到线下来。
这个时候,我就在思考,这几年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冲击这么大,难道就没有办法对白酒行业造成影响吗。毕竟这个行业太古老了,这些流行了二三十年的广告+渠道模式,是否在未来仍然可行。
现在需要的是新思维,新模式,新的操作路径。今天我想就现阶段运作的一个品牌,来谈谈看白酒行业如何创新商业模式。接下来我分享的这个模式会对你有一定启发及参考。
商业模式都是跨界创新的结果,比如这两年做得非常成功的定制家具品牌“尚品宅配”,创始人李连柱原来是做软件出身,把软件跟家具结合就创新了“个性定制化家具”这个新品类,短短五年做到了近50亿销售规模。公司市值也高达200亿。
就连腾讯当家人马化腾都曾经亲口说过,当年做社交产品qq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是互联网领域最懂通信的,通信领域最懂互联网的。将来跨界创新还会越来越多,而这样的人才也是稀缺的。
白酒过去是靠广告投放与渠道经销商驱动,那未来呢?这是值得所有白酒行业从业者思考及深思的问题。
在目前移动互联网渠道被割裂,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背景下,年轻人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当下的白酒市场格局是否会发生改变。
过去是以广告及渠道为中心的模式,那么未来是以用户及场景为中心的模式。
用户对广告的免疫力越来越强,当然,很大一部分厂家的广告是给经销商看的,但目前经销商的现有渠道也快失守了,未来将何去何从。
刚才提到的用户及场景,目前最大的线下场景,那一定是餐饮渠道。餐饮这个渠道向来是白酒品牌的必争之地,上至五星级,下至街头小馆,各个品牌也是尤为重视。只是过去的模式都是根据品牌强弱关系,强势品牌或许不需要缴纳入场费,但没有知名度的新晋品牌是必须要缴纳费用的,否则连门都进不去。
这就把一些没有资金实力的白酒品牌给挡在门外了。其实换种思考方式,这样的问题就不存在了。有句话讲,别人最大的痛点就是我们最大的卖点。
现阶段餐饮行业最大的痛点是什么?你去看去年发布的餐饮行业报告就知道了,目前国内有近800万家餐厅,实际肯定不止,这是统计出来的数据,每年有近三分之一会倒闭。
餐饮行业现金流不错,但竞争激烈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今天进入到任何一家城市综合体,里面的情形都是有几家生意特别好,其它都门可罗雀。
怎么来帮助餐厅解决这一痛点问题,解决没有稳定客源的痛点问题。这是跟餐饮行业合作的关键。
餐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人说是菜品的口味,有人说是服务。其实都对都不对,餐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顾客回头率”。也就是来你店里的顾客下次是否还会再来,上述的方式都是为了这个点服务。
有很多餐饮店没有重视到核心本质的东西。仅靠门店流量及美团大众点评的方式,大部分餐饮店都是经营不下去的。
而解决这一痛点问题的核心秘诀,两个字:社群。
很多人理解的社群是微信群,其实不是的,社群是一群有相同价值观的人汇聚在一起,一起做一件有趣有价值的事,这个社群的载体可以是微信群,也可以是社区,也可以是论坛。重要的是参与人及参与方式。
“伏牛堂”是一家卖牛肉粉的餐厅,由北大毕业生90后张天一所创办,两年时间成功出售了近1000份牛肉粉,餐厅估值5亿。一家餐厅怎么能估值5个亿呢?
其能成功的核心本质是,伏牛堂拥有40万的社群粉丝。且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来运营这些社群粉丝。
判断一家公司估值有几种方式:一,行业地位;二,变现能力;三,用户数量;四,用户粘性。后两者是资本市场给予一个项目估值参考很重要的点。
传统企业为什么估值不高,公司不值钱,就是因为不重视后面这两点,产品销售出去以后跟消费者再无联系。
而今天的很多餐饮店也好,白酒公司也好,都是停留在产品的逻辑上,而不是用户。以用户来思考,才是当下一家公司能否做大并且值钱的核心。
那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呢。很简单,用户一直都存在着,帮助餐厅解决痛点问题的同时,白酒企业进驻餐厅就变得容易多了,同时还能获取海量的用户。
每一家餐厅都天然存在客流,而原来99%的餐厅都不够重视这些流量,就这么白白的浪费了,其实也不是他们不重视,是压根不知道该怎么操作。
一家餐厅每天来100人就餐,一个月就是3000人,一年就是近30000人,而过去这些人就是来用餐了,下次什么时候来,你是不知道的。
有了社群以后,答案将不一样。我可以说,未来的消费品模式的驱动不会再以过去广告+渠道的模式,而是会以场景+社群+用户+内容的模式。
用内容吸引并留住用户,以社群为载体,在一个特定场景中销售产品,将是最好的销售模式。且这样的公司才会真正具备价值。
我这么说,其实你应该就能够猜到了,对,解决餐厅的痛点,顺便实现白酒的销售,不过我们所做的事,不再是以简单的白酒产品,而是通过餐厅这一场景,实现一个消费平台的运作。这样的公司一旦做成,将是一家新的独角兽公司。
永远不要想,你可以获得什么,而是想,你可以为他人,为行业做什么,这就是我最后想说的。未来只有那些为同行业赋能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强做大且受人尊敬,而不是那些一天到晚想着怎么干死竞争对手存活的人。
这就是我的理念,也是将来所有做大的公司的必经之路。这点在任何行业都适用,不是想着去跟同行竞争拼价格,这个已经是上个时代的事了,你面临的问题同行都面临,要想着怎么帮助同行,解决大家共有的问题,你让别人赚看得见的钱,你赚看不见的钱。毕竟对手太多了,为什么不能成为合作伙伴呢?
具体的操作模式方案就不在这里公布了,毕竟别人也是花了钱找我设计的。懂得人自然会懂。觉得有所收获的人,欢迎转发分享。
我是大周。点石营销咨询创始人,新零售社群“犀牛会”联合发起人。专注帮助快消品及服务业营销及商业模式创新,助力业绩快速提升。36331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