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拓展的朋友看好了,西安又来了一座超炫的现代化购物中心——在全国大受好评的大悦城,美式购物中心理念的成功典范!尽管大家都知道我们推崇澳洲理念、澳洲模式,美式理念追求的时尚、享受、休闲、甚至奢华,还是很多人喜欢。而我认为大悦城是结合了美式购物中心的核心思路,与中国高地价房地产的行业特色的产品。如果时光倒流10年或15年,可能没人相信央企做粮油起家的中粮集团,居然可以在全国各大城市,做出一个又一个的炫目成功项目。
而且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大悦城已开始了接盘不成功已开业购物中心,做时下流行的“轻资产”管理输出项目,也算是购物中心转型升级值得关注而成功的案例。
大悦城定位年轻人群,大胆启用年轻的团队,总部给予财政及授权上的极大支持。做项目有些财大气粗、大鸣大放。从结果看,当然不能否认其成功。
当然问题也还有不少。其中一个我们不提倡的地方,就是采用了典型的美式设计,强调建筑结构的炫目,成本代价一定不低,但牺牲了商场的通透性、易逛性、商户可视度高、商铺位置易记忆、商场开发成本较低、建筑低成本与可持续运营成本都低,这些澳洲式设计的精髓。
大家想想西单大悦城、朝北大悦城、商户大悦城的设计,就会明白。而这次西安大悦城整体设计理念采用美国arquitectonica进行建筑主体设计和室内规划,看效果图,很炫!但依然有华而不实嫌疑。
西安大悦城的开发成本一如既往的高?初期投资回报率会不会不理想?——强行拉高首年租金水平,或短期解决了账面好看的问题,但短期加大招商难度,长期则留下运营稳定的隐患,经常要进行所谓的商家“洗牌”,更不利于入驻零售商的稳定、健康发展!这种手法都是和澳洲理念相违背的。
中国哪个项目敢说自己的租金永远保持在入驻商家营业额的10%这个动态水平吗?深圳万象城我去年分析过,平均水平大概是15%!是人家澳洲行业标准的1.5倍!更不要说一些项目一些商家可能达到30%甚至50%!听听入驻成都太古里中小商家的遭遇,你可能会明白我在说什么!这些都是不健康,不利于实体零售、也长远不利于购物中心产业健康发展的!
实体零售为什么和电商比处于下风?马云为什么开始在实体零售里疯狂并购?甚至已经踏足商业地产(例如我刚刚看过的商户虹桥商务区的上海阿里中心!)?中国百货、购物中心这些传统、惯性的做法,都是祸根!
澳洲墨尔本chadstone、黄金海岸的pacific fair、悉尼westfield miranda等近年重建、改造的著名购物中心项目,实用、低成本开发、运营,与华丽大气、被人民喜爱兼得,颜值与实用性的成功结合,非中国任何购物中心可比!
大悦城这种砸钱做项目的手笔,也绝非一般中国开发商可以学的。为什么我们老说澳洲模式、澳洲理念?就是因为auzzi们更务实、更接地气、更漂亮、更注重低成本开发与低成本可持续运营——包括以很低的成本做宣传、推广,也是科学的(n多次)分期开发、改建的表率、投资回报率冠全球、全球范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澳洲理念、模式打造的购物中心,更受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欢迎——大悦城只针对年轻客群,并不针对所有年龄层的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日常消费而言,也绝非真正的一站式,这也是和澳洲理念强调的“一站式、全客层“相反的——成都太古里、ifs国金中心等等不也是吗?
澳洲购物中心核心理念更尊重每一个城市、每个项目面向的“在地”消费者的文化与消费习惯差异,更能够既投其所好,又适度超前于消费者的期望。(划重点!)招商落地的难易度也远比大悦城、万象城、成都太古里、ifs等等这些著名购物中心好太多。我们认为澳洲理念可以克服中国购物中心产业大部分的毛病。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最专业的购物中心协会之一的中购联一方面一直指出85%的中国购物中心有大问题(我认为包括那些大家公认成功的著名购物中心),一方面从约10年前就开始在中国大力推广澳洲理念、模式,呼吁“用澳洲理念,打造中国式购物中心”!
大悦城、万象城、太古里、ifs国际金融中心是否成功?毫无疑问!美式理念能否在中国取得成功?还用说吗?但如果能融入更多澳洲理念、模式、手法,可以提升的空间依然是巨大的!最近一些非常著名而成功的直辖市商业巨头、央企开发运营集团接连找到我们这个小公司,甚至我们开始在偶然的机遇下和阿里接触,他们看中的什么?
最后,希望西安大悦城能在美式理念的过往成功基础上,更开阔思维,融入更多澳洲理念、澳洲思路、手法,祝项目取得圆满成功,为大悦城全国体系树立更高、全体人民都爱戴的标杆!